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大精英:先做君子 再做大人物(5)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19:27 mangazine.名牌

  对于一些大型建筑项目,媒体总是不吝于发表溢美之词,而受众已很难准确判断是是非非。当然也许在建筑、设计领域里本没有所谓的是是非非,但是一定有责任感,盖起的钢筋混凝土岂能说推就推?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确实有因为设计失败而被炸毁的大楼,比如说日裔美籍建筑大师山崎实的作品,而中国不要说炸大师的设计,甚至连有分量的建筑批评都匮乏。学者在
学术领域呼吁,媒体在大众媒介上喧嚣,力量之悬殊不言而喻。

  王受之则不同,他不仅积极面对媒体,而且对于中国重大设计项目—包括

城市规划、建筑中存在的弊端、问题从不讳言自己的不满: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广州流花交易会一带的后期建设,“完全毁掉了广州市内优秀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区”;番禺洛溪桥口的楼宇丑陋无比,“是伤番禺‘面子‘的工程”;交易会展中心的建设速度不可思议;金碧辉煌的市长大厦与中信,就像流行歌曲VS美声唱法,完全没有可比性……归结到底,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致使城市发展过速,过于功利的商业化运作破坏了城市的建筑文化,“建筑是要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建设之前我们都需要冷静地思考留给后人的到底是什么,难道只是一堆垃圾吗?”他寻找到每一个机会都要这样呐喊。

  王受之把批判精神总结成“受美国教育的影响”,“现在你们想让我改,我是改不过来了”。

  民族性与国际化

  当外国顶级大师的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甚至是很敏感、很特殊的地区时,公众舆论反应平淡,注意力焦点被高度集中于设计本身,那些花俏奇特的构思总是能很快赢得中国的信任。王受之则痛恨一切割裂城市文脉、忽视民族性的设计,倡导民族性与国际化的融会贯通。

  2005年,北京的一些由国际顶尖设计大师完成的重大建设项目令王受之非常想不通,他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建筑不是架上艺术品,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割裂它与城市文脉血肉相融的关系”。对于安德鲁的“巨蛋”,他曾经这样评价:“对面是紫禁城,旁边是人民大会堂,一块国家历史敏感性最高的区域,却在那里搞个大圆包,金属蛋,这是对北京城市文脉的粗暴践踏,据我所知中国自建国以来还没有哪个公共工程建筑遭到如此多学者专家的声讨。”

  由于对国际建筑理论界及实践领域的熟悉,王受之对外国大师有自己的判断与评价。说到库哈斯,他指出:“库哈斯是一个观念性很强的设计师,在学术界很有地位。不过我们必须要知道,他在理论上的声望远远高于他在实践方面的声望。他所设计的建筑,比如美国西雅图的公共

图书馆,在功能上是很差的,连噪音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其他。”王受之非常反感盲目推崇国外设计大师的倾向,他希望重大建设项目国设计师能有公平的竞争机会,也希望看到本土设计能将民族性与国际化进行很好的融会,比如贝聿铭的作品。

  以思想感动中国

  王受之的学术优势在于他的双重背景,一方面,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中国建筑文化、设计人文不仅热爱,且有亲身的体验;另一方面,在国外从事了20年的教学研究,使他对西方设计了如指掌,“像我这样情况的人在国内应该不多,尤其在中西方比较研究方面,我具有优势”。

  问到以后的计划,王受之说,“前10年我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设计丛书,包括 《世界现代设计史》 、 《世界工业产品设计史》 、 《世界现代建筑史》 等,可以说写教材的任务已经完成。今年以后,我的研究将有一个重大的转变。”王受之以往的研究主要以“物”为对象,今后将转向“对人的研究”,从人文的角度解读设计。已经完成的 《哈罗!中产》 就是对社会中产的精辟描述,而 《你好!精英》 有望年底出街,至于小资人群等问题,王受之也将逐一涉及,分别探讨分析不同的人群需要怎样的不同的设计。

  另外,王受之还将出版一系列以通俗方式讲述设计、文化的书籍,包括讲述设计、汽车、毫宅故事等等,“韩国热值得关注,韩国人注重宣扬文化,把针灸、烹饪都要当做自己的发明,近来更在申请‘端午节’是韩国人的传统节日。中国在文化传播方面远远不够国际化,在这个问题上,与其期待什么财团的支持,不如自己找些时间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如果说大多数设计师是凭借作品轰动世界,那么王受之是以带有浓厚民族性的国际化思想在感动着中国,又以热忱与自信鼓舞着中国设计。

  低调的 骡子精神

  欧阳常林 湖南电视台台长

  [乙酉纪事]“骡子精神”能创造什么?神话!8月26日总决赛期间,“超女”在首播的时段连续7次全国第一,在最高时创下了高达10%的收视率,最高峰时观众数目高达4亿,其年度总决赛的报价更是开出了每15秒11.25万的天价,而蒙牛酸酸乳在全国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2.7倍。欧阳常林,这个被琼瑶称作有“骡子精神”的人无疑是这场“神话”的最佳导演。

  文/张英 图/张海儿

  用湖南经济电视台总编室主任肖宁的话来说,欧阳常林是一个工作狂、电视痴。11月15日上午9点半,头天深夜刚刚从国外回来的欧阳常林就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开始处理因为出国而耽误签署审阅的各种文件。10点半,他还有一个会在等着他,下午的行程表则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

  工作时候的欧阳常林通常是严肃、沉默的,出语谨慎,不苟言笑,甚至有些呆板。但是在电视节目现场,他会和所有台下的观众一样,为演员抖出的某个段子而喜笑颜开,甚至会和身边的人现场点评,进而击掌叫好。

  现场指挥每期“超女”

  2005年,欧阳常林主抓了3个大项目:“超级女声”、“国球大典”和 《大长今》 。这3个电视活动成为了中国社会的3件大事,也让湖南卫视成为今年中国电视台中最亮的星星,光芒甚至超过了中央电视台。

  2004年,“超级女声”还只是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的一个活动,虽然在湖南省内影响巨大,但是相比今年在全国范围内的火爆,还只能说是初见端倪。当时在湖南电视台内部,与“超级女声”节目相似形成竞争的还有经济电视台的 《明星学院》 ,无论从节目类型还是从形态,两个节目的风格都非常相似。单纯从收视率来比较, 《明星学院》 还要比“超级女声”高一些,但是从节目的炒作角度来看,“超级女声”的个性和特点要比 《明星学院》 更有价值,也更加容易一些。于是,欧阳常林决定湖南卫视从娱乐频道手中接过“超级女声”节目的制作,在暑期推向全国。在去年只限于已完成的长沙地区基础上,湖南卫视增加了武汉、南京、成都三个唱区,成为一个全国性活动。

  在具体的操作细节上,欧阳常林往往喜欢亲自参与,为了节省成本,他经常到外地赛区跟当地电视台谈判,并字斟句酌地修改合同。以浙江为例,“超级女声”节目首次在杭州开办赛区,浙江的合作方为钱江都市频道。湖南卫视带来了评委、节目模式和生产流程,钱江都市频道负责具体组织和全程录制,双方的合作不涉及现金来往。

  和湖南卫视合作的原蒙牛副总裁孙隽告诉记者。当时,在与孙隽洽谈合作时,欧阳常林对他说过:“除了湖南卫视不能叫蒙牛台,我们所有的资源都给你!”孙隽把欧阳常林称作是中国电视的奇才。“他每期直播都在现场亲自指挥,关心所有的投票和所有的细节,关心节目的可看性、客观性、公正性,他都很关心,听各方面的意见,让我觉得很佩服。50岁了精力还如此旺盛,做事情如此细致,所以下面的人都不敢马虎。”

  2005年,湖南卫视将“超级女声”向全国播出,反响热烈。“超级女声”的奇迹甚至让居高临下的中央电视台也感受到了空前压力。据一位知情人士称,央视专门组织了一个会议讨论“超级女声”,会议开了三天。CCTV-2也在国庆期间推出了央视版超级偶像—梦想中国。

  妙手巧回春

  因为合作愉快,双方签订了5年的合作协议。“国球大典”成为了湖南卫视和中国乒协独家研发的项目,由湖南卫视享有独家播出权。乒乓世界大师、全国民间高手,就这样被纳入湖南卫视的娱乐大旗之下。

  也是在今年,欧阳常林提出了“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的目标,并将湖南卫视的口号简化为“快乐中国”,停掉了一批老节目,推动节目创新,在经费上对创新节目给予重奖。

  “国球大典”正是在这样的激励下推出的新节目。每年年底,国际乒联都有一项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常规项目,就是把中国和世界排名在前十名的选手集中在一起打一场团体比赛。比赛方式也很常规,除了选手都是世界乒乓大师之外,和普通的比赛没有什么区别。由于比赛成绩并不影响选手的世界排名,因此难以引起圈内外的特别关注。

  去年秋天,国际乒联和中国乒协通过北京“拓亚体育”找到湖南卫视,商谈把往年这个常规的乒乓推广活动交给湖南卫视承办。湖南卫视一眼就看中了这项活动聚合的强大明星效应:如果把这项活动办好,就等于把当今国际乒联排名前十、声名赫赫的顶级高手吸纳到自己的节目资源库当中。

  最后,湖南卫视给了乒乓官员们一个出人意料的惊喜。民间海选、大师对抗赛、乒乓嘉年华(民间海选出的业余选手挑战乒乓大师),三大主体活动,把平时人们已经太过熟悉的乒乓赋予了快乐轻松的灵魂。让乒乓官员们惊讶的还有湖南卫视的效率:从签约到赛事完成,只用了36天;从活动正式启动到完成,只用了21天。

  低调的改革者

  所有熟悉欧阳常林的人都说,欧阳常林一直是非常“务实、低调”的,很多媒介想采访他,都被他谢绝了。他的建议总是,“你去采访我们魏局长(湖南广电局局长魏文彬)吧。”一位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则说,欧阳常林是个脚踏实地、想做事的人,在目前特殊的电视环境下,不张扬、低调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改革、创新一直是欧阳常林的口头禅。十年前还是湖南电视台国际部副主任的欧阳常林在成功竞聘新成立的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以后,拿着借来的2000万人民币白手起家。以娱乐、综艺节目起家的湖南经视,市场成绩显著,第一年便还本创收3000万元,第二年创收增长一倍,第三年达9000万元,第四年达到了1个亿,一下子成为湖南电视的强势媒体。

  湖南经视的崛起推动了湖南电视台的改革,文体和生活两个独立频道随即开通,湖南电视“多元竞争”的格局形成了。

  引进 《大长今》 的湖南经济电视台主任肖宁说,没有欧阳常林的支持,这部戏肯定不会到湖南。去年8月,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与她共同到台湾考察,当时台湾刚刚播完 《大长今》 ,在当地取得非常高的收视率。在业界人士的推荐下,同时看到 《大长今》 所造成的轰动效应,欧阳常林对这部电视剧非常关注,于是就拿回了一部 《大长今》 ,让肖宁看一看是否有购买的必要。

  看了剧以后,肖宁认为 《大长今》 一定会为台里赢利。而欧阳常林综合多方因素做出决定:一定要拿到 《大长今》 在内地的播映权。尽管拿到 《大长今》 的过程非常艰难,但最后,在欧阳常林的支持下, 《大长今》 最终归属湖南卫视。这里面有一个因素不容回避:湖南电视台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与台湾多年来的默契合作。与琼瑶合拍 《还珠格格》 系列,热遍两岸三地,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在台湾已经颇有知名度。

  肖宁说,“欧阳常林悟性好,虽然是领导,但是不管什么新节目,他都喜欢站到第一线,亲自参与。一年到头,他都是以台为家,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实干家,喜欢多做少说的人。”

  三年前就在鼓吹博客

  方兴东 博客网董事长,IT业著名评论家,中国的“博客教父”

  [乙酉纪事]博客网新推出的服务平台叫做“梦之城”,两个门户的博客服务都提供了日志、网络收藏,相册等功能,方兴东曾经鼓吹的博客秀则被QQ新出的博客服务QQ地带(QQZONE)做到了极点。被誉为“中国博客之父”的方兴东说:博客中国将推出多项服务“努力创造一个奇迹,看多大程度改变这个产业!”博客开启了互联网2.0时代,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时代,每个个人会最终来决定博客怎么定义。

  文/丁伟 图/贾树森

  人人都来谈论互联网2.0

  当博客到了一个临界点时,爆发的力量会远远超过当年朦胧诗对人的观念的启蒙、市场经济对中国社会的改变、前十年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时代》 杂志在2002年11月的“中国专号”里写道:“中国人仿佛是世界上最不多愁善感的民族,对新的崇拜取代了对历史的崇拜。”这包括新经济、新生活、新观念和新技术,眼下最新的当然是博客(Blog)了。

  新华网2005年10月27日电:“名人入驻新浪博客,引发中国博客热。”中新网也称,三起博客大赛热闹开场,博客在中国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方兴东看着可不是个滋味。从大势来说,新浪终于憋不住,推出了以名人为噱头的博客服务及博客大赛,既证明了他3年前就鼓吹博客的远见,也推动了博客在中国的主流化;但在竞争的角度,他“心怀敬畏”,他一心想要超越的新浪做了他一直想做却没能很好执行的事,当初给他冷眼的媒体如今对博客都充满了热情。

  更不妙的是,以博客为代表的第二代互联网(Web2.0)似乎成了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甚至有人在说Web3.0了,这让“博客教父”方兴东有些无奈。“目前博客还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应该有一个麦克卢汉把它的意义系统阐释出来……”

  在某种意义上,仍在清华读传播学博士的方兴东做着跟前辈同样的事,他思考博客的革命性到底在哪儿,像尼葛洛庞帝、《连线》 杂志一样预言下一阶段的互联网是什么。不过,他现在看 《数字化生存》 、 《连线》 已经不激动了,“它们还是来自互联网1.0时代的,如果我来办一本杂志,一定办一本基于互联网2.0、能预言未来5到10年变化的杂志。”

  博客是种让人兴奋的东西

  研究互联网多年,方兴东认为博客把握住了互联网最让人激动的核心,“互联网绝对不是集中、控制式的,而应该以个人为中心、高度互动,它真正的威力才能最大地发挥出来。”做博客以来,每次见到方兴东他都有新的表述:“博客最大的意义是重新给人找到一种虚拟的面对面的感觉,未来社会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博客……”

  与纯理论家或学院派又不同,方兴东身份复杂,他搞互联网研究、写IT业评论,同时又是一个掌管四百多员工、获得千万美元投资的创业家。他的理念几乎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他的博客论和商业化似乎矛盾,这位新技术的旗手还根本不懂技术。

  经过一系列运作,今年7月博客中国改版成博客网(bokee.com),9月融资千万美元,10月陆续推出移动博客、企业博客、维客等,分公司、内部管理等逐步就位,但它并没有真正体现互联网2.0,整个成了又一个门户网站,必杀技远未练成。不过方兴东倒很有信心,“我们就是要做一个博客门户,但希望回到Portal的本义:个人的第一入口;新浪其实已经不是门户了,它是终点站。”

  像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一样,博客也充斥着梦想和泡沫、创新和派别,但在一片乱糟糟的声音之中,方兴东总显得独树一帜、立场鲜明,尽管他也受到了很多批评、反对及诽谤:

  “超女”现象是电视发挥了博客精神;

  崔健的成功还是要借助大众传媒,但传统媒体最根本的地方还是太精英化了;

  我们希望每个人一打开电脑,首页不是别的网站,而是他自己的博客;

  福特汽车、花旗信用卡、微软视窗等开启了新的时代,但传统商业的模式是自上而下的,互联网2.0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博客本质上是反商业的,但我们又把它商业化,所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冲突会更加激烈;

  未来十年,博客可能比过去十年的互联网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变化……

  这些带有社会学意义的技术决定论如此强烈,以至于方兴东连他最喜欢的诗歌、小说都弃如敝屣了。与草根化的博客相比,朦胧诗也太精英化。“原来我还对某些传统的知识分子感兴趣,做了博客以后,看法就不太一样了,博客这种很鲜活、让人兴奋的东西,是传统的思想、余华的小说中都没有的。”

  乐观者畅想博客未来

  与其谈论虚妄的技术未来,还不如问一下自己是否幸福。小时候物质非常贫乏,长大后精神看似丰富,但有些东西永远失去了,方兴东怀念那种纯粹的幸福。

  唯有见到多年前的诗友,被互联网搞得七荤八素的方兴东才想起他以前写过的诗:

  “但我不/让它摆在面前/保持一种怀念/只要等一等/好人就来了/带着粮食和正义/但我不/我开始喜欢上/恶劣的天气和恶劣的人/去结识更凶险的朋友/和更憋气的生活/批评和质疑是最好的朋友……”

  采访方兴东当天,央视 《人物》 节目也播了他。这个当年挑战微软霸权的人不再那么偏激,寄身互联网之后变得职业化。他向柳传志学习“鸵鸟理论”,从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 《海上钢琴师》 中得以放松。他深深意识到,写出一篇好文章和创办成功一个好企业,是截然不同的事情。他也很有危机感,互联网2.0泡沫将至,博客网不成先锋就成先烈。

  对博客托管服务商(BSP)来说,全行业正陷入一场战争:Google以此对抗微软,雅虎收购图片博客Flickr,Myspace是最成功的音乐博客,韩国博客门户Cyworld的流行被形容为“中毒”。中国的博客用户仅数百万,要真正主流仍需要根本的突破。

  思想家方兴东继续畅想下一代的博客产品和博客服务应该是什么样的,董事长方兴东在做着具体的公司事务,与团队开会,规划博客白皮书,出席论坛活动。他仍然一心超越新浪,虽然博客并不会取代互联网,就像互联网没有取代传统媒体。他说博客网将启动更多非商业的项目,进一步推动博客“开放源代码”在中国的发展。他认同互联网先驱、网景创办人马可·安德森说的:“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始终是传播。”

  无论博客的未来怎样,在悲观者看来,装了一半水的杯子是半空的,在乐观者看来,则是半满的,这就是方兴东的创业体会。

  人到四十如大海

  汪潮涌 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CEO,“美洲杯”帆船赛155年以来中国第一个弄潮儿

  [乙酉纪事]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之队”参加美帆赛寄予了中国航海文化的复兴。郁知非把F1引进上海,汪潮涌则把中国带入美洲杯帆船赛。汪潮涌说:“中国有一批正在走向世界的本土企业,世界也有一批愿意走向中国的国际企业,它们都在寻找最佳的体育赛事作为其品牌与企业形象的载体。”汪斥资与法国“挑战者号”建立中国队,在投资界如鱼得水的他,从此也打通了商业与体育、娱乐、时尚的界限。

  文/丁伟 图/贾树森

  谁能成为中国的拉里·埃里森?这位Oracle的CEO个性强悍,富可敌国,在软件业的地位直逼微软的比尔·盖茨,在生活方式上的冒险与Virgin的理查德·布兰森媲美,他投资2亿美元的BMW Oracle队正在为美国争夺“美洲杯”帆船赛冠军。

  就是这个企业及财富的规模都令人望尘莫及的家伙,在美洲杯帆船赛的几次会议和晚宴上,对“中国之队”董事长汪潮涌说,“你们这件事对中国很好,我们应该谈一下,将来在中国做一些合作。”汪潮涌后来说,“你是一个成功的中国企业家去参加美洲杯想跟他叫板的话,他只会嗤之以鼻,不识个儿,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中国之队赢得了巨大的尊敬。”

  2005年是中国航海最红火的一年

  眼看着休闲船体产业在中国初具雏形,产业链上的制造、码头、服装和赛事等呼之欲出—上海红双喜的帆船订单忙不过来,珠海还有个游艇工业园出口很大,汪潮涌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国会不断出现航海传奇人物,帆船将成为小康社会的下一个目标。

  与美帆赛的结缘是可遇不可求的。通过前瑞士驻中国大使、瑞士盈方体育管理公司股东乌里·西格,汪潮涌结识了美洲杯组委会主席米歇尔·博纳福,出资3500万欧元与法国LeDeFi队合资组建了“中国之队”,先后参加了6月在西班牙瓦伦西亚、8月在瑞典马尔默、9月在意大利特拉帕尼的分站赛,尽管成绩排名尚居第11位,却在全球引起轰动,被与联想收购IBM PC、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相提并论,更有媒体称其为“美帆赛上的灰姑娘”。

  郁知非把F1引进上海,汪潮涌把中国带入美洲杯帆船赛。“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我们有兴趣在更顶尖的体育、商业、管理、技术及文化领域四处出击。”明年美洲杯的传奇奖杯和“中国之队”的赛船将来一个中国万里行,参展上海国际游艇节,做LV之夜,在2007年第32届美洲杯决赛之前掀起更多的热潮。

  在马尔默分站赛,“中国之队”赢了一次法国宿敌K-Challenge队,当晚就开庆功宴。这儿海岸线80公里,竟然有60多家帆船俱乐部,5万多艘游艇;一条200年前到过中国的航船还将沿原来的路线再走一遍。

  而10月在特拉帕尼,“中国之队”战胜了意大利“+39挑战号”,为祖国的生日献上了一份礼物。意大利对航海的激情令汪潮涌感叹不已,一个国家赫然派了三支队,它们还有全球第一家帆船频道,花很多钱买转播权,在欧洲有300多万订户,冬天不能下海这些人就靠看帆船频道享受个中乐趣。

  在中国帆船帆板协会秘书长李全海看来,2005年是中国航海最红火的一年,竞技帆船运动方兴未艾,几件大事包括:一、国家层面,郑河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第二件就是“中国之队”参加美洲杯帆船赛;三、深圳“骑士号”环球航行,象征中国民间航海的启蒙;其余还有日照举办世界帆船锦标赛、海尔命名“青岛号”、十运会帆船赛在连云港、国家队在海口备战奥运会……

  汪潮涌参加了“骑士号”的首发式,当时下着大雨,有领导说,“深圳精神是什么?其实就是企业家精神。王石在登山,骑士号在远航,为什么都出在深圳?这不是偶然的现象。”深圳把“蓝色经济”作为新的城市定位,帆船运动正是亮点。深圳浪骑俱乐部会员超过一百名,企业家们说,如果高尔夫是“绿色鸦片”,那帆船运动就是“蓝色鸦片”了。

  人到四十如大海

  汪潮涌准备写一本书 《四十如海》 ,“我不追求单方面财富或生活方式的极致,讲究平衡、综合分比较满意。人说四十不惑,人生如梦,我说人生如海:人到四十真的就像大海一样,你要承载很多东西,积累像大海一样深邃,责任感像大海一样有力,做人像浪花一样透明欢快,大风大浪时波平如镜……”

  除了比赛激烈,美洲杯给汪潮涌最深的感受是:西方的企业家比我们活得健康,他们在品牌投资上敏感和下功夫;而国内除了王石对航海感兴趣,许多所谓名贵新富“现金的实力、冒险的精神、对新生事物参与的意愿,还是差得太远”。美洲杯上奢侈品林立,对品牌推广的作用也未被中国企业认识。“中国之队”的赞助商包括瑞士豪雅表(TAG Heuer)、西班牙雅致瓷器(Lladro)等。

  接下来,汪潮涌还有一系列计划,组织国内观战团,做训练营,介入游艇俱乐部、船体制造等商业机会,让更多感兴趣的企业家亲身体验帆船运动。

  另外,汪潮涌和夫人李亦非还完成了一件善举:在湖北清江,投资建了中国第一家民间天文台。李亦非的父亲李启斌是前北京天文台台长、中国天文协会理事长,两年前去世,夫妇俩设了一个天文基金,做了这个公益项目。

  受此影响,汪潮涌对天文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由衷钦佩那一代科学家对基础研究的热情和贡献,他们的思维境界远在浩瀚的宇宙,与之相比,“我们就显得太渺小了。”

  想变漂亮就一定要听我的

  祁刚 时装设计师

  [乙酉纪事]历来电影明星云集的电影节开幕式和颁奖礼都是国际大牌设计师争相展现设计和招揽潜在顾客的最大卖场。已获奖无数的中国设计师祁刚以一袭素雅跳脱的“喜上眉梢”让 《青红》 女主角高圆圆成为戛纳开幕式上最耀眼的女星,更重要的是,这款充满中国元素的晚礼服使得中国设计师有机会与国际设计师分庭抗礼。

  文/何敏 图/刘林

  在为高圆圆设计这套专为走红地毯的行头之前,祁刚在明星圈内就很出名,一是最擅长设计演出、走秀的“大礼服”,二是在具体的服装设计和制作上,祁刚是出了名的“想怎么做就一定要怎么做”的人物。之前为赵薇、周迅、韩红、孙楠等女明星做礼服和演出服,不管是美女还是非美女,祁刚都是一句话:“你们想要变漂亮吗,想变漂亮就一定要听我的。”并非所有的明星都像高圆圆那样性格柔顺、温柔可爱,不过一旦找祁刚设计衣服的时候,再傲慢的女明星也变得“乖得不行”。

  “高级定制”的梦想

  “高级定制”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第一,在巴黎设有工作室,能参加高级女装协会举办的每年1月和7月的2次女装展示。第二,每次展示至少要有75件以上的设计是由首席设计师完成。第三,常年雇佣3个以上的专职模特。第四,每个款式的服装件数极少并且基本由手工完成。满足以上条件之后,还要由法国工业部审批核准,由此才能命名为“haute Coutur”(高级时装)。

  祁刚,1998年从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服装设计系毕业,先后辗转上海逸飞服饰、北京的中服集团,以及浙江的骊谷服饰担任设计师。中国的高级时装真正有“设计师”的概念是从1992年开始的,而此时,祁刚还在浙江的一个小城市嘉兴读书。

  欧洲的高档时装品牌大都有30年以上的历史,第一代设计师往往从做设计开始走向做品牌,乃至做时尚集团,像Giorgio Armani本人,71岁的高龄还是阿玛尼集团的主席和首席运营官,“在时装行业里待的时间足够长”。祁刚今年31岁,根据他的观察,“所有成功的设计师差不多都是走的这条路”,言下之意,他也不例外。

  但是中国的高级时装设计师日子其实并不好过,自信如祁刚,尽管相比其他年轻设计师而言前途要明朗得多,但想把阿玛尼在意大利那样的成功搬到中国来,恐怕不是一时一“衣”的成功就能成就的。

  在今年从北京回到上海之前,祁刚一直在和北京的薄涛制衣有限公司合作,这段时间是祁刚尽情发挥他的创造力的时光,只设计偏艺术、偏时尚的高级时装定制。薄涛公司本身有“盛装制服”、“高级成衣”、“高级时装定制”三个系列,代表了不同阶段的时装形态。祁刚在1998年毕业以后,其实一直在努力把自己的精力和才华放在“高级定制”而不是“高级成衣”上。在祁刚眼里,法国高级时装的规定是一种类似于摩西十诫一样的神谕,但是这种为了维护法国时装界各品牌等级秩序的严格规定,进入中国以后完全没有找到合适的着陆方式,只有祁刚还是乐于像背诵教课书一样地阐述他对“高级定制”的认识:“应该是设计师通过作品展示、模特展示、时装发布会新闻媒体展示,然后又由明星名流来定制,才能成为高级定制。”

  如果以此为标准,中国有实力从事“高级定制”的设计师不会超过10个人。

  从迷上少女瞿颖开始

  祁刚喜欢画画,从四岁就开始摆弄中国画,初中开始转学西洋画。对服装的热爱,则是从初中就开始的。在1980年代中期嘉兴那个小城镇里,人们的着装还是蓝灰调子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开始狂热迷恋女人的时装。

  有一个少年时代的记忆,祁刚永远难以忘记。那年是陈娟红和瞿颖等一批刚刚出名的模特到嘉兴汇报演出,祁刚和母亲在小卖部里看到还是少女模样的瞿颖,距离不到1米,“我们母子俩都傻掉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女人,“那么长的腿,那么美,我完全high掉了。” 陈娟红穿的什么样子的衣服,怎么出场,用什么样的姿态走了两圈,然后站定一个亮相,她抬起了手臂微微捋了一下头发,含情的眼神……所有的细节祁刚记得清清楚楚。

  他想画出那些动人的衣服。初中毕业的那一年,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高中的时候,他瞒着父母偷偷去报了一个裁剪班。此后的路,是祁刚和父母曲折的“斗智斗勇”的路,祁刚折腾着要考服装学院。艺术课、设计课的成绩都是第一第二,文化课的成绩却并不太理想。父母对他选择服装设计这个行当毫无信心,劝他安心做个普通实在的工作。来回拉锯了几年,当中祁刚还当过小学教师,1994年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服装设计系。

  来到杭州,这下天地开阔了。疯狂地做设计,疯狂地参加比赛。祁刚喜欢繁花似锦的风格,英雄式的高大皮衣,压倒一切注意力的皮草设计,狂放夸张的壮美,“一点都不朴素”。1990年代初的中国,刚刚开始有“时装设计”的概念,少年英雄的时代来临,服装界也是如此。

  “我是很灵敏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中。”祁刚说。这恐怕也能解释他为什么一毕业就被陈逸飞相中,但只在逸飞服饰公司呆了2个月就离开上海去了北京,加入中国服装集团,跟着中国美院教授、染织服装系主任吴海燕做高级时装定制。而吴海燕自己也是一个气质独特的杭州美女。

  华丽衣裳,生逢其时

  祁刚曾说,中国现在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国家富有了,在时装设计上,就可以更多更自由地采用昂贵面料,而恰好我的风格就是华丽的、用料讲究的,当然设计简捷的衣服也可以做得很漂亮,可是—我生逢其时。

  祁刚在外形上属于皮肤白皙、身量小巧的江南小伙,女模特基本上都比他高,但是看起来他的女人缘还不错。台湾的著名女主持陈文茜采访他:“你成天都接触那些美貌的女明星,她们都是自我感觉极好的女人,对设计师不免蛮横刁钻,你怎么对付她们?”祁刚说:“态度好的,就暗示她们,其实你们对我的要求越少,我设计的空间就越大,衣服也会设计得越好。态度不好的,我就跟她明说,你要是想漂亮,就要听我的。遇到实在态度不好的,谈不拢就不做呗。”

  祁刚最近的作品是今年7月为孟尧参加第二届东京数字电影节设计的礼服。尽管孟尧主演的影片 《银饰》 没有得大奖,但是她身着的礼服还是引起东京媒体一片轰动:吊带中空露胸,上半身

性感到了极点,胸前精致的银饰暗合影片主题,玫瑰红与白色相间的曳地裙尾有近2米长,“像一朵水莲不胜凉风的娇羞”,是江南荷塘的酉农景。

  今年,祁刚从北京又回到了上海,这次挟技而来,祁刚要开始做“高级成衣”设计了。不过,无论是做“高级定制”还是“高级成衣”,前路都不那么乐观。高圆圆那套夺尽西方媒体眼球的“喜上眉梢”礼服,祁刚给它的定价是5万人民币,而意大利或法国的大设计师设计的相同规格的礼服一般在2万至7万美金左右,甚至超过10万美金。祁刚工作室的高级定制一般一套礼服以1.5万人民币起价,即使如此,这个工作室一年的经营利润也远不能和中国中低档的成衣企业相比。尽管专心于设计的祁刚并没有痴心妄想挣大钱,但是,如果没有资金积累,就永远只能做设计师,做不成自己的品牌,就没有自己的公司,更不必说高档时装集团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