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CCTV《乡约》专题 > 正文

真正成为观众的一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5:48 央视《乡约》

  简议央视《乡约》主持人肖东坡的主持风格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高贵武

  每周六晚上9点52分,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第7套节目的观众都会注意到其间有一档室外谈话节目。不管是在田间地头、河边山脚,还是在炕头小院、葡萄架下,除了嘉宾个人
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之外,这个栏目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主持人肖东坡。如果不是和嘉宾一道被围坐在中央,如果不是时不时地通过其轻松和幽默来引导节目进行,可能谁也不会想到他竟是一位主持中央电视媒体节目的主持人,而以为他是那些农民中的一员。这正是肖东坡作为主持人的成功和独到之处,也是他的主持风格所在。作为一个主持人,能够将自己完全融入节目当中,能够真正成为观众中的一员,其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主持人传播的实质和优势:即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有效结合,以平民化、人际化的传播方式消解了多年来横亘在传媒与受众之间那道似乎不可逾越的鸿沟,使传播者与受传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也正因此,肖东坡不仅深受观众的喜爱,被许多农民观众亲切地称为“第一中国农民之友”,而且以其朴实、真诚的主持风格赢得了业内专家的好评,赢得了主持人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朋友是在多方面相像的人”,传播学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亦均表明:人与人的相互吸引是建立在其相互之间的相似性之上。如果稍加分析肖东坡的主持风格不难发现,其之所以受到众多观众,尤其是农民观众的喜爱,正是因为他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与农民之间的相似性,或者其本身就已然成了农民中的一员。

  肖东坡与农民观众的相似性首先体现在其外在形象上。黑黝黝的皮肤、圆嘟嘟的脸庞,再加上结实的身板、洪亮的嗓音,如果仅从外形上看,肖东坡可谓是怎么看怎么像农民。当然,肖东坡在外形上与农民“酷似”除了长相、声音之外,也体现在其外在的不刻意修饰的装束上。在肖东坡所主持人的节目里,观众几乎很难见到他身着西装或系领带(一些晚会之类的特别节目除外),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和节目中的嘉宾或农民观众一样穿着T恤、衬杉等生活气息浓郁的便装,简朴、甚至略带土气。在节目中观众也很难看到他经过化妆、甚至吹过发型的痕迹。也许,这些关于着装和修饰的细节对于一般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从事主持传播的主持人而言,对于传受双方在随意的松散环境之下建立起一种良性的传播关系则意义非同寻常。一方面,肖东坡的外在形象和气质都在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传递着主持人的定位信息,另一方面,正是肖东坡在外形及衣着打扮上表现出来的农民般的“土气”,让农民观众第一眼看去,便多了某些相似感和亲切感,使他们在第一判断上就基本可以断定这位主持人属于“自己人”,进而才可能激起他们进一步亲切和交往的欲望,并顺利进入传播者所期待的传播关系当中,即进入到一种由相遇而相交的关系空间,而一点用电视专业的术语来说便使由此主持人所主持的节目在收视率上有了一个基本的保证。

  肖东坡与农民观众的相似性也体现在其地道的农民式话语上。听肖东坡在主持节目中的讲话,包括他就某个问题对嘉宾所进行的采访,他在与嘉宾的促膝谈心时某些小小的幽默,他在节目中就嘉宾独特人生经历所做的感悟等等都是那样的平实、那样的具有泥土气息,让人无法相信这些话语竟是出自一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之口。例如在一期以因扎针治猪病而被群众称为猪神医的乡村兽医为嘉宾的节目里,肖东坡既引导嘉宾在节目中谈了很多如何学习扎针以及如何为猪救死扶伤的经历,而且调动起了现场的农民观众,其中一段与一位大娘的对话是这样的:

  主持人:我看你也举手了,家里的猪是怎么回事啊

  观众:我们家的猪不会吃奶,回来把樊大夫叫那儿去了,给扎了扎就全都会吃了,扎了十多分钟奶就都下来了

  主持人:咕叽咕叽就吃上了

  观众:是,一会儿扎了奶,滴答滴答就往下流

  “咕叽咕叽”,也许只有农民观众才会经常使用,也只有农民才能真正听懂才觉得格外熟悉亲切的生动话语竟然从主持人的嘴里说出来的。

  而在另一期采访农民锅王胡金高的节目中,肖东坡一开始说话就赢得了观众一阵阵会心的笑声,也轻而易举地消除了嘉宾的紧张和陌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效果,还是因为肖东坡一上来就操着一口地道的农民话:

  主持人:请坐,请坐,老胡呀,我看咱哥俩长得挺像,你要把这个胡子一剃,就是我,我呢,旁边沾上俩胡子就是你,是不是?大家伙儿说说。

  主持人:老胡啊,人家都叫你锅王,咱家的锅都能干啥

  胡总:我们锅呢,煎炸烹煮都可以

  主持人:这些一般的锅都

  胡总:但是我的锅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油烟,炒菜不会产生油烟

  主持人:不倒油你是说

  胡总:倒油

  主持人:倒油,不点火

  主持人:不点火

  胡总:点火,炒菜

  主持人:下面烧着火,里面放着油,然后放这儿,就不冒烟

  主持人:我知道了,你这个锅底很厚,一般也烧不到

  胡总:不是的,因为我那个材料是特殊材料,

  主持人:特殊材料

  胡总:它传热速度比一般锅快4到5倍,传热还快

  主持人:你在这油里放什么东西了吗

  胡总:没有

  主持人:你在锅里面放什么东西了吗

  胡总:也没有,

  主持人:火还是那个火,油还是那个油,但是放了油之后不冒烟

  胡总:对

  主持人:吹牛,这是吹牛呀

  主持人:是不是吹牛呀

  胡总:一试就知道了

  主持人:怎么能不冒烟呢,你跟我说说

  在肖东坡所主持人节目里,像这样与农民嘉宾形同兄弟,在这样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同农民嘉宾或观众作推心置腹交流的农民式话语几乎随处可见。也正是这些农民式的朴实无华的语言再一次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并使主持人最终真正成了观众中的一员,甚至成了他们的兄弟,如有网友就曾表示,肖东坡就好像邻居家的大哥。由于主持人与观众之间这种兄弟般的亲近关系,观众很难不被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吸引,毕竟,语言作为一种主要的传播符号,其在传递讯息的同时往往也在传递和营造着某种关系,而传受双方一旦建立起良性的传播关系,那么传播者所进行的传播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肖东坡自己也曾表示: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记者,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跟农民没法沟通,因为农民文化水平太低,交流起来有困难,简直没法采访,而这恰恰反映出一个问题,记者根本没有找到跟农民沟通的语言。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人在总结喜欢与吸引的条件时,把认知主客体之间的相似性、邻近性列为喜欢与吸引的条件之一,因为 “一般说来,在采纳过程中有影响的舆论领头者与他们所影响的人非常相似。”这就意味着人们总是喜欢那些与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的人。当然,这里的相似性与邻近性绝非仅是主持人外形和语言风格上与观众的相似,而是主持人人格方面与观众的相似,或主持人是以一种平民化的身份和地位参与传播。人际传播的研究证明,只有当传播者处于与他人平等的位置,双方才会真正建立起信任和尊敬。而从主持人传播的历程和主持人传播的本质而言,中国电视上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就在于实现了主持人传播的平民化和人际化,即作为传播者的主持人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再是以一种强硬的、居高临下的方式从事传播活动,而是以一种邻家兄弟的平民定位、一种与观众完全对等的平等关系,一种与人为善的平和心态,一种在人间般的平视角度从事所有的传播活动,如孙玉胜在其著作《十年》中就曾谈到,当年《东方时空》在主持人的开拓性发展时提到:“传播者与观众必须首先建立起一种与话双方的平等。”肖东坡在节目中的表现可以说正是为中国电视的发展、为电视主持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做了最好的注脚。从上面肖东坡与锅王的对话中其实已然可以看出这点。当然,肖东坡在姿态上所体现出了与农民观众的平等与尊重绝不仅是因为他没有因为农民的落后与贫穷而歧视他们,而与之进行了兄弟般的对话,更重要的则是他时时处处将农民视为社会中有情感、有尊严的、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个体,并体现出对他们的应有的尊重。他在做一期关于口吃的节目时就非常在意自己的言行,唯恐会伤害到某些观众,而在节目结束之前他还不忘说了这样一段感情真挚的话:

  “来之前,我就不断地提醒自己,采访前开玩笑,一定要把握好度,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伤害到口吃患者的自尊心。口吃呢,其实是一种心病,我们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传播一种获得自信的过程。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到十全十美,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啊,生命的精彩演绎,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是否拥有一种面对的勇气。今天节目的最后呢,我还要提醒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们,千万不要模仿,千万不要模仿结巴,千万千万注意啊。”

  虽是短短一段话,但肖东坡对观众的尊重却一目了然。在节目中,当观众看到肖东坡与农民兄弟一起坐在沙梁上聊天甚至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淋透,看到他和农民嘉宾在尘土飞扬的泥地里拉钩时,肖东坡与农民的平等和对农民的尊重以及由于这种平等和尊重成了农民观众的“哥儿们”也就成了不言而喻的事情。

  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几乎没有任何农村生活经历的人,肖东坡以其与观众亲密接触形成的与观众的诸多“酷似”、甚至是观众一员的身份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喜爱,当然观众对他的这种信任与喜爱也不是无条件的。只有当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这种相似性或平等关系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时,这种信任与喜爱才可能存在,否则便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在1968年曾做过一个实验研究表明,“真诚”是吸引他人的核心品质之一,对人们印象的形成有着强烈的影响。这种现象用传播学的语言来说便是:“传播者的坦诚是传播者极为重要的品格,这种品格既能赢得受众的信任,也能赢得受众的喜欢”。当然,这种真诚也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任何脱离本相的装相表演最终都无法逃脱观众犀利的目光。

  作为一个出色的主持人,肖东坡难免经常会被人问到成功的秘密,肖东坡的回答是:“作为一个主持人,最重要的是要做回自己,把他的形象呈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这种形象跟电影里演员不一样,它是一种由里到外的形象,主持人的人格魅力会体现在你的谈话当中”。在肖东坡主持的节目里,观众看到的肖东坡不仅像农民、亲农民、同情农民、爱农民,而且这种同情与爱也是发自心底的,是没有任何矫饰的。当有人问他“人家都说你很像农民,听了这话你生气吗?”肖东坡肯定的回答“我不生气。”如果换成别的主持人这样回答,听者也许会怀疑这其中是否存在做秀的成份,而此话出自肖东坡之口却显得不容置疑,原因就在于肖东坡已在节目中用他的言行给出了回答。当然,检验这种真诚虚实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看它是不是在主持人身上自然流露,而这一点肖东坡也有着最深切的感受:“本来以为自己已非常娴熟地融入了都市的世俗中,面对任何现实的情感我都抱之以冷漠的伪装和掩饰,可是面对《乡约》中那一个个感动的瞬间,那一张张朴实、纯真的面孔,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所有的伪装顷刻间崩溃,至此,我相信我从未改变,改变的只是外表,而那乡情、乡音、乡意却从未停止过。” 因为这种感受,肖东坡在节目中有时便往往忘了自己,忘了自己是什么角色,忘了自己是主持人,真正成了观众中的一员。

  注:CCTV-7《乡约》栏目播出时间:每周六21:52分 重播时间:每周日13:30,节目时长45分钟,无限精彩尽纳其中,届时敬请收看

  相关专题:CCTV《乡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