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的神速源于政府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01:45 东方早报 | |||||||||
早报记者 陈其珏责任编辑 周浩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林国龙认为,洋山港的“神速”源于政府选择了合适的建设模式。他介绍,中国港口建设最常采用由政府全额投资经营,从洋山港开始,这一模式有了重大创新,成为一种“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机制。
在他看来,上述机制好处在于既可保证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主体地位,又可体现市场运作的特点,同时还给今后的多元化募资留下缺口。 “如果一开始就由民资投资或控股,很可能出现企业为谋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公益的情况;但倘若完全由政府投资经营又容易走上‘政企不分’的老路,重现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一幕。”林国龙透露,上海市政府已考虑在洋山港二期的投融资选择上引入多元化资本,这代表了中国港口建设的一个方向。 据了解,有关方面当初之所以安排上海国际集团作为同盛的发起股东,也是考虑到前者具备国际投融资的经验,可以为二、三期的多元化募资提供支持。“任何投资都需要回报。对洋山港一期来说,尽管经过了比较复杂的资本运作,但至少其投资主体同盛集团能及时收回投资,这一定程度上凸现了上海市政府在投融资体制上的创新意识和娴熟技巧。”林国龙说。 “从这个角度看,洋山港一期采用当下这种投融资模式也是上海市政府的一个现实选择。”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此前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城建项目上国有资本控得多还是民营资本控得多,很大程度上并不由主观决定,而是取决于现实条件。这事实上已在上海多年来的经济增长轨迹中获得证明,而洋山港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则是一个最近的例子。 相关专题:洋山深水港即将开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