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谨防大学就业率成“政绩工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13:39 燕赵都市报 | |||||||||
作者:马国川 日前在京召开的“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透露,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截至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实现就业人数245万,预计到年底就业率有望达到80%。(12月11日《人民日报》)
5月份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就宣布,“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73%以上”(北京青年报5月29日)。为了实现目标,教育部规定,将毕业生就业状况提升为一级指标或核心指标,凡就业率低于同类型学校平均水平的,一般不评为优秀。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和学校,将严格控制招生规模,甚至暂停新设本科院校,停止审批高职院校。 从目前来看,教育部似乎基本实现了73%的目标。按照“到年底就业率有望达到80%”的预计来看,或许还将超过73%的既定目标。这诚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仔细研究,笔者也产生了些许疑问。 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跳跃式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去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73%,所以教育部今年就按照“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原则,制定了就业率达到73%以上的目标。当时就有人质疑这一目标———今年高校毕业生338万人,增幅达20.7%。2005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多达2400万人,在现有状况下,能够安排的只有1000多万,缺口在1400万左右。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各大学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才能够保证实现就业率达到73%以上的目标呢? 教育部也认识到,可能有大学在就业率上做手脚。据悉,为防止就业率造假,教育部在对高校进行教学评估时,首先核实就业率数据的真实性,如造假将被一票否决。 看来,各地高校只能千方百计提高帮助学生就业了。可是,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了异常艰难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率就完全有可能成为大学的“政绩工程”,千方百计在数字上做文章。因为达不到数字目标的惩罚是明确的,而数字是否准确就有待检查了,那么多高校,哪一所高校被查出来,恐怕还是个未知数。事实上,现在有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法,让应届毕业生制造假就业劳动合同,否则,就拒绝颁发毕业证。结果呢,一方面是高校就业率的喜报频传,另一方面是大学生隐性失业率却在绝对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