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采访同仁医院眼科主任王宁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14:43 新闻调查
采访同仁医院眼科主任王宁利

央视新闻调查记者郭宇宽在采访


采访同仁医院眼科主任王宁利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在接受采访


采访同仁医院眼科主任王宁利

北京同仁医院彭晓燕大夫在接受采访


  解说:上个世纪80代末,我国开始实行医院分级管理体制,在全国建立了三级医疗网。像北京普仁医院这样具有优势专科的二级医院,现在仅仅处于维持状态,那么更基层的一级医院情况又怎么样呢?

  记者串场:从普仁医院向南在不到一公里的一条胡同里我们找到了一家一级甲等医院——体育馆路医院,这也是体育馆路街道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就在崇文门地区这方圆几公
里之内,这家医院又有多少人来看病呢?我们进去看一看。

  记者:今天挂了50个,跟平时相比算多还是少?

  体育馆路医院工作人员:多。

  记者:平时一般能挂多少个?

  体育馆路医院工作人员:平时有三四十个差不多。

  解说:体育馆路医院只有一些常见病科室,加上下设的三个社区服务站,门诊量也只有100多人次。作为街道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院主要面向辖区内的5.5万人。

  记者:我们这家医院目前的经营状况怎么样?

  王燕丽:不好。

  记者:究竟有多不好呢?

  王燕丽:入不敷出。

  记者:到什么程度?

  王燕丽:我只能说去年的年终的结算亏损了六万,今年不会小,我们医院已经有几年了,我们的员工基本上是拿不到全额工资的,我们这个医院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如何活下去,怎么生存下去。

  解说:目前来体育馆路看病的患者基本上是辖区内为数不多的老年人,医院仅有的20多张病床也只有一半的使用率。附近的居民为啥放着这宽松地儿不来而非要挤到大医院去排长队呢?记者随机进行了采访。

  记者:您平时看病会去那儿吗?

  患者:我去。

  记者:您一般什么时候去那个医院啊?什么病会去那儿看啊。

  患者:反正是一般的病,没有重要的病就上这儿了。

  患者:我不去。

  记者:为什么?

  患者:我去我自己的合同医院。

  记者:如果给您选择,您会不会选择现在这个体育馆路医院?

  患者:我不选择。

  记者:为什么呢?

  患者:怎么说呀,条件行吗?这是一个,再一个就是大夫的医术行吗。

  北京市体育馆路街道居民:有了病不会去看,小病看。

  记者:您有病为什么不爱去那儿看呢?

  北京市体育馆路街道居民:因为有些药他没有,有的临床大夫经验差得远。

  记者:那您一般看病去哪儿?

  北京市体育馆路街道居民:北京医院。

  解说:同样处在崇文门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体育馆路医院和普仁医院一样,都要面对四五家三级大医院的巨大竞争压力。

  记者:那么难道社区医院在大医院面前它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吗?

  王燕丽:有啊,其实社区医院应该说是极具优势的。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一个人群就医观念的问题,不应该说是大病上医院,小病进社区,其实关键是看在一级医疗机构能解决什么问题,在三级医疗机构能解决什么问题,比如说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算不算大病,应该说是大病,但是他们最好的方式是在社区医生那儿就诊。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病是需要长期的观察、管理的,在大医院就诊只能是一次性的,大医院的专家非常棒,但是他没有时间深入到社区来,就你个体的疾病对你进行管理,对你进行咨询,不可能的做不到,而在社区,这是我们社区医生的本职工作,他们也非常愿意做这项工作,而且他们也能做这项工作。

  解说:.体育馆医院下设的三个社区服务站都在住宅小区里面,有三到四名社区全科医生,按照国家对社区医疗服务的功能设定,体育馆路医院要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同时还要负责健康教育,预防保健,慢性病的管理等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王燕丽:但是我们这些付出,我们医生的这些劳动是没有直接收益的,政府在这一块有一定的补偿,但是这个补偿是远远不够的。

  记者:目前政府的投入在你们的运作中占到多大的比例?

  王燕丽:不大,和全国的普遍的这种比例差不多,政府的投入只占了8%。

  记者:在这个辖区内假如居民所有像您说这种适合到这儿来的都到这个医院来,你们的门诊量应该可以达到多少?

  王燕丽:那应该比现在要大大的提高。

  记者:你有没有分析,这些应该来这里就可以看的但后来选择大医院的人,他们的原因是什么?

  王燕丽:首先说他不来恐怕是对我们医院不认识,缺乏信任、缺乏了解,另外从

医疗保险的报销上来看也是差别不大,就是说你同样在这儿花100块钱和到协和医院花100块钱给你报销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别,很小,这个就是很难吸引他为什么一定到一级医院去。

  解说:据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的调查统计,目前全国70%的一、二级医院都处于亏损状态。周子君教授是这项调查的负责人。

  周子君: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要加床达到110%,小医院只有36%,这是全国平均水平,所以我们在大量看病难的背后是说我们大量的医疗资源在闲置,以前我们可以通过行政的办法让老百姓必须从这底下(的医院)来,现在以后市场经济的话你去命令谁或你有什么办法老百姓一定要从底下(的医院)来,这是一个问题。

  解说:据统计,目前我国医生人均每天接诊4.5人次,而许多大医院医生每天接诊则高达60多人次。但是其实我国医生的数量并不少,2000年中国每一千人的医生数为1.67,与英国和日本接近。那么这说明医疗资源在全国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

  周子君:其实我们做过一些调查,病人有病的时候假如他要选择一家医院或者选择一个医生的话他首先第一个考虑就是能不能看好病或者他认为能不能看好病的医生,所以病人总是想什么地方能看好病——大医院。

  解说:大医院集中了最好的专家和医疗资源却带来了医生超负荷、患者看病难,小医院被认为是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只能惨淡经营,那么在这种不平衡格局的背后是否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解说:在我国三级医疗网的功能定位中,一级医院承担的是解决附近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预防保健,二级医院是一般性的专科医疗服务,三级医院解决的是全省或全国范围内的疑难杂症。然而现状却是无论大病小病,人们都想去大医院,小医院很少有人问津,以至门可罗雀生存艰难,那么三级医疗网的分工是如何被打破的呢?

  于宗河是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副会长,原

卫生部医政司司长,当年参与了三级医疗网的起草制定工作。

  于宗河:等到要以医院为主为单位进行创收的时候这一下(三级医疗网)全都打破了,全都打乱了,因为什么,各自都要多看病人,多看病人,有病人我才能创收。

  记者: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城市大医院越来越大,小医院越来越办不下去。

  于宗河:对。

  记者:这样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于宗河:这是个悲剧,大医院就像一个庞然大物,它要竞争,下边小医院就什么病人也没有了,就越来越萎缩,一萎缩,好的医生也养不住,设备也没有、能力没有,老百姓就更不去看了、更不信任了,更不信任将来就更集中到大医院,大医院又觉得自己的规模还不够,还扩大,将来就是基层发展不起来,大医院又庞大的不得了服务到不了位,老百姓就不满意,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这个必须得打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