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美第二次战略对话专题 > 正文

中国进入大外交时代 磨合美国战略对话破浪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9:15 财富时报

  本报特约撰稿 刘邦国

  在不可能想像的“地球村”成为现实的二三百年前,中国的文明曾被欧洲社会视为镜像;在更近一点的时间,中国文明一度又被强势国家贴上“落后”的标签而屡遭嘲讽;进入新世纪,中国在这个全球有机连结的生态体中,获得了快速经济发展,初步实现了文明复兴,世界有些人却因各种不同的原因,对中国形象的改变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

  因弱小而鄙视,因强大而狐疑,世界对待中国的目光扑朔迷离。外交,已成为目前中国发展进程中最需要解答好的重大课题之一。

  梳理2005年的中国日记,会发现中国打开了多条与世界对话的频道,“地球村”到处都在传颂东方龙的魅力和神韵。

  从10月底到11月底,胡锦涛主席大部分时间都在出访的路上。除了访问朝鲜和越南之外,还访问了英国、德国和西班牙三国,赴韩国参加了APEC会议,回来之后,接待布什总统访华。用英国广播公司的话来说,胡锦涛上任之后,几乎穿越了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现在开始踏足欧洲土地,这是中国外交攻势的又一个体现。

  在熟谙中国外交史的原外交学院学报主编傅耀祖看来,今年年底前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出访亚欧的频率和力度,在中国外交史上是不多见的。“这表明中国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有了新的进展,既是2005年各项外交活动成果的巩固,也预示着2006年是中国外交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毫无疑问,在世界上关于中国的话题增多,足以说明中国已进入了大外交时代。

  握手欧洲:求同存异目光长远

  2005年终岁末,温家宝总理启程前往欧洲,展开对法国、斯洛伐克、捷克和葡萄牙四国的访问。期间,温总理在法国撒下大订单:采购150架空中客车飞机、价值100亿元美元。法国为此狂欢。法国刚刚经过“11月骚乱”,国内社会问题凸现,这一笔飞来支援,对法国希拉克政府来说无疑是国际事务中的一大安慰。

  法国是欧盟向中国军购解禁的主要推动者,对支持国的慷慨大方,既显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更说明了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逐步强大。

  中国的大胆和魄力,让西方大国为之震动。这与上个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欧盟,与德国定购60列高速列车、包含了70%以上技术转移的合同,精神上是一致的。作为交换条件,空中客车公司答应研究在中国建一条A320飞机组装线的可行性。今年年初,北京和空中客车公司方面达成协议,未来的A350飞机5%的零部件将由中国生产,该公司将来开发的新型飞机也将有10%在中国生产。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草案”协议,空中客车公司可能在中国设厂。

  与欧洲加强技术合作和开发市场的合作,透露了中国的一个远大战略:加紧中欧的经济技术联系、以此作为战略举措、夯实中欧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这将是影响几十年的举措。中欧未来几十年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夯实,有助于世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同。《香港经济日报》发表文章说,胡温加强对欧洲的外交攻势,就是进一步利用欧洲这个平台,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和平崛起之道。

  香港《明报》指出,从年终胡、温的欧洲之行期间大打经贸牌,甚少触及政治问题,这种求同存异的方式,体现了当前中国外交务实的一面。这对争取欧盟、改善中欧关系,应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国际先驱导报》载文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欧盟无法忽视中国存在的关键所在。在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已被公认为与美国一样,是推动全球经贸的两大火车头。

  磨合美国战略对话破浪前行

  中美高层为期两天的第二轮战略对话本月8日在华盛顿结束。此次战略对话涉及的话题非常广泛,包括朝核、伊朗、南亚、中亚、非洲、核不扩散和世界环保等。由此可以看出,中美对话虽然着眼于双边,但实际上更是放眼全球和未来。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指出,第二次中美战略对话所涉及的核心话题都是全球性的,再次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事务中不断上升的地位;同时也表明,美国已不得不承认和尊重正在崛起的中国,甚至需要中国的合作。

  社论认为,美国的这种新态度或者新战略,是布什总统开始第二任期以来,在外交上所进行的最重要的政策调整。中美两国建立战略对话机制,双方没有因为猜疑而分道扬镳,反而走到了一起,这是中美关系与过去美苏关系之间的最实质性的区别。

  今年以来,美国高官频繁来华,胡布两次会晤,无不说明了中美两国关系的至关重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鹏说,中国对美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明确的,那就是始终坚持将中美关系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始终坚持“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基本立场、始终把握“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的政策方针等。中美关系必将继续沿着“螺旋式上升”的大趋势,破浪前行。

  不过,中美关系仍未摆脱起伏不定的状态、仍未完全突破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干扰,在各种机制性交流渠道全面搭建的同时,双边军事互信却处于低潮;经贸关系的发展与战略关系的发展还不同步等等。

  因此,中美关系需要在政治合作提供平台、经济合作奠定基础、反恐合作开创契机的基础上,巩固既有机制,稳定既有合作,扩展新的合作空间。

  与邻为善 周边外交四面开花

  2005年,中国周边外交东西南北四面开花。

  在北面,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两国全面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努力使中俄边界成为一条“和平的边界、合作的边界、友好的边界”。胡锦涛主席5月出席了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后,又于7月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两国外长6月互换了《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中俄边界问题从此得到彻底解决。8月举行了首次联合军事演习,启动了战略安全磋商机制。

  在南面,中国致力于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4月份,胡锦涛主席对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举行的2005年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同三国签署了近30项合作协议。5月份,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促进了与四国关系的深入发展。11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对越南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访问中,两国领导人达成了确保如期实现最迟于2008年完成两国陆地边界全线勘界立碑工作并签署新的边界管理制度文件的目标等许多重要共识。

  在西面,胡锦涛主席于7月对哈萨克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了《中哈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出席了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4月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中印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

  在东面,胡锦涛总书记于10月对朝鲜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中朝两国领导人就发展双边关系和朝核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为两国关系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共同重申将继续推动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强调进一步促进经贸合作。11月,胡锦涛主席对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韩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问题达成重要共识,一致表示将共同努力,推动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双方将在经济上扩大合作,争取在2012年双边年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

  岁末之际,温家宝总理并出席东亚峰会,并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今年睦邻外交的“收官”之笔。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参加首届东亚峰会,中方与其他与会方就本地区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对话。

  这一年中,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得到初次实践。3月,中国、菲律宾和越南的三家石油公司在马尼拉签署《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这是落实中国与东盟《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重要举措。协议的签署将有助于南海问题的解决,为使南海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谊之海、合作之海迈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

  当然,周边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小泉“争常”“拜鬼”“修宪”等一系列举动极大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中国在对待日本严厉态度,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尊严,为自己的角色再次加分。

  中国《世界周刊》援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吴翠玲的话说,经济上,中国扮演亚洲引擎;地理上,中国和东亚毗邻;实务上,过去十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外交十分成功,各国惟一的选择,都是和中国接触。中国不作霸权,不作超级大国,而是作区域经济合作伙伴,以“软实力”影响了这一地区。

  观察家同意,中国在东亚地区,愈来愈像个老大哥,成功扮演着区域领袖的角色。

  展望“

十一五” 放眼世界合作共赢

  明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的和平发展正迎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此期间,中国外交应继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完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服务;为成功举办

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服务。

  中国具备了较为清晰丰富的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从毛泽东时代的三个世界理论,到邓小平时代的“不当头”“韬光养晦”,再到目前的“和平崛起”理论,中国外交经历了一个逐步清晰,逐步现实,逐步丰满化的过程。

  目前的大国关系以合作为主,但多极趋势与单极企图、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矛盾也在深化。

  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社会中多边主义的呼声在加大,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形成了有力的制约,给中国运筹大国关系、反对外来干涉、捍卫民族利益提供了可能。

  中国与各大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这些伙伴关系反过来又对国际形势的总体缓和、稳定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另外,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增加,驱使世界大国把相互的合作放在首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在加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分量在增加。

  未来5到10年,不同文明、多种发展模式的竞争与共存仍然是一个和谐世界的基础,但美国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可能长期持续。

  美国作为世界“一超”和日本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不会改变,而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将成为全球增长亮点,欧盟、东盟等区域集团作为多元化国际格局中的重要成员作用将增大,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区域联合才能形成有影响的国际力量。南北矛盾、北北矛盾乃至南南矛盾将更加错综复杂,新军事变革将引起新一轮大国科技强军浪潮……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中,中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指出,中国外交作为21世纪中国和平发展国家战略的子系统,其中长期目标应该是以和平谋发展,以合作促安全,以行动增互信。在全球范围,努力把推动世界多极化与争取建立和谐世界统一起来,谋求建立多极和谐、多元共存的国际新格局。新时期,中国外交在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科技外交、军事外交等方面既要有所创新又要保持协调,不断增强应对危机管理的能力。

  相关专题:中美第二次战略对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