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台湾三合一选举专题 > 正文

台湾23个新任县市长今日将宣誓就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6:51 中国台湾网
台湾23个新任县市长今日将宣誓就职

台县市长选举蓝胜绿败马英九成泛蓝共主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台湾网12月20日消息 经过12月3日的激烈角逐后,台“三合一”选举以泛蓝一举夺下23个县市中的17席落幕。今天,这些新当选的县市长将宣誓就职,台湾县市蓝绿版图也将正式重新进行政治洗牌。

  台县市长选后情况蓝盛绿衰明显

  本次县市长选举,国民党夺下14席,包括台北县、基隆市、宜兰县、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市、台中县、南投县、彰化县、花莲县、嘉义市、新竹市、澎湖县,其中最具意义的是夺下了北部重镇台北县以及被民进党奉为“民主圣地”的宜兰县和嘉义市。此外,亲民党拿下了外岛连江县,新党赢得了金门县,支持泛蓝的无党籍取得了台东县。

  绿营如今仅在6个县市(台北市和高雄市除外)保留行政权,分别是高雄县、台南县、台南市、云林县、嘉义县、屏东县。

  今年全台县市长的选举人数总计为13645079人,投票人数9035144人,投票率是66.22%,

国民党是此次选举的大赢家,获得了50.96%的选票,民进党为41.95%,亲民党、新党与台联党分别为1.11%、0.2%和1.13%。

  马英九寄望党籍当选人做到“蓝色执政,质量保证”

  面对国民党跨过浊水溪(台湾中部河流,一般用来指蓝绿执政分界线),执政版图扩大,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深知,这既为国民党未来政治布局提供了良好的行政资源,同时也更考验着国民党的执政能力。

  距离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还有近三年,国民党获得了这么多县市的执政权,相当于受力面积扩大,压力也随之增大。如果国民党能在14个县市取得执政佳绩,民众对国民党会更加认同,更有利于国民党为2008年选举布局,相反,国民党则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因此,在国民党选后12月7日的首次中常会上,国民党籍县市长当选人宣誓要贯彻“清廉、勤政、爱民”的原则。马英九对此表示,现在就要他们宣誓,主要是因为这次选举民进党大败,有人说是因为民进党太烂,但没有人说是国民党“太好”。国民党现在是多数,要有新的“责任伦理”,不改革下场就会和民进党一样。

  他强调“清廉”的重要性,提醒新任县市长一定要“天天盯”民众关心的治安、交通等议题,要全区“走透透”;在“爱民”方面,则要“视民犹亲,爱民如子”。只要大家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民众都会说“蓝色执政,质量保证”。

  12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了“廉能委员会”设置办法,该委员会将受理检举国民党提名的政务官员涉及贪渎或其他“不法”案件。

  台湾舆论认为,马英九掀起了“廉洁风”,正好和民进党执政下腐败、贪污事件层出不穷相映照,这显示了马英九在胜选后仍有着清醒地认知,也让民众对蓝营县市执政寄予厚望。

  蓝绿当选县市长的政党使命

  对于当选县市长而言,有良好的执政成绩不仅可以为个人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台湾政治形态挂帅的浓厚氛围下,他们的施政也肩负着不同的政党使命。

  对于蓝营县市长而言,他们最重要的目标是以执政佳绩为2008年选举布局。过去,民进党一直以“黑金”来形容国民党的执政,并且以此大做文章,导致国民党形象大损。

  如今,国民党虽然还没有获得台湾地区执政权,但如果国民党能通过在14个县市的“深耕”,实现马英九的“蓝色执政,质量保证”,改变民众对国民党的执政印象,交出一份合格的县市执政成绩单,再加上国民党在14个县市的行政资源支持以及马英九个人超高的人气,则国民党在2008年赢得选举,就比较有利。

  对于绿营而言,他们自己也承认弊案、贿选以及政绩不佳是导致“三合一”败选的主因,因此,民进党自己也声称要反省,要重新拾回民众对民进党的信心。

  如今民进党仅在6个县市拥有执政权,对于他们新当选的县市长而言,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改变民众对民进党执政贪污、腐化的印象,重新确立民进党一直以来所自称的“改革者”形象,在此基础上,赢得民众的观感。当然,最后,民进党也要为2008年选举进行布局。

  但是,对于民进党而言,败选后各方角力不断上演,关于民进党代理主席以及补选主席一事更是闹得沸沸扬扬,恐怕台湾民众现在的焦点不是在民进党籍县市首长的执政成绩为何,而是民进党如何重新进行权力洗牌,如何应对泛蓝的挑战。(徐丽麟)

  相关专题:台湾三合一选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