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首届东亚峰会专题 > 正文

首届东亚峰会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17:26 财富时报

  作者 许冰川

  从第11届东盟国家峰会、东盟与中日韩峰会(10+3)到12月14日在吉隆坡召开的以“共同的亚洲构想”为主题的历史性会议——首届东亚峰会,每个会议都成了亚洲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一系列的会议将确定新世纪新亚洲的新秩序和新主导地位。

  国际媒体认为,这次峰会撇开美国不仅显示亚洲自主加强,而且说明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剧变:中印崛起;东盟活跃;日本式微。

  东盟峰会成为主导

  由于东亚峰会是首次举行,各国媒体对会议的定位、在亚洲的角色、运作机制充满疑惑和猜测。对此,与会国家官员也语焉不详。直到峰会前一天,主办国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哈米德还在说,东亚峰会是“从上而下”的会议,所有关键问题,都要由与会国领导人决定。14日召开的首次会议持续了一个上午,对峰会的定位给出了明确答案:它是一个论坛,意味着还可以继续扩大;由东盟主导,随着东盟峰会召开而召开;峰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在会见记者时说,“东亚峰会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成功的”这代表了东盟国家的心声。《吉隆坡宣言》确立了东盟在东亚合作这驾马车“司机”的地位,之前关于有些国家要谋求主导地位的猜测被打破。虽然还没有具体而切实可见的成果,但巴达维说,各国领导人达成相互理解,相信东亚共同体将会实现,并愿意做出努力,这是最大的成果。而且,他们将责成高级官员,对领导人在峰会上提出的各种建议进行研究,尽快向领导人提交关于开展合作的报告。

  在东亚合作过程中,10+3被认为是合作的主渠道。巴达维说,东亚峰会和10+3是相互补充、互不重叠的进程。东亚峰会不会取代东盟10+3进程。《宣言》肯定了10+3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率先进行的努力。

  中国角色日显重要

  在各种合作进程中,东盟和中国的合作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是域外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国家,第一个与东盟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也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巴达维赞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已成为东亚区域合作领先者。

  早在1990年,马前总理马哈蒂尔就曾提出东亚第一个共同体设想——“东亚经济核心组”倡议(EAEG),但因遭美反对而作罢。此后,马方积极倡导“10+1”和“10+3”合作,提出成立“10+3”秘书处,并主张以此为框架开展东亚合作。

  1997年11月,首届“10+3”和“10+1”峰会在马举行。在去年的东盟峰会上,中马两国共同提出了召开首届东亚峰会的倡议,马方还提出承办首届东亚峰会,得到中国的支持。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筹备,此次东亚峰会最终得以成功举办,再次表明中马战略性合作关系已在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生根发芽。

  同时,马来西亚也对中国与东南亚穆斯林的交往,乃至中国与整个伊斯兰世界的交往,发挥着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马来西亚现为不结盟运动主席国和第十届伊斯兰会议组织主席国。基于伊斯兰宗教和政治立场,马政府和人民十分同情巴勒斯坦和伊拉克人民的处境,反对美、英发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相关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中马有着相近的立场,因此一直有比较多的沟通和协调。今年以来,双方就联合国改革和安理会扩大问题、伊拉克局势等开展了有效的协调和配合。

  近年来,马中经贸关系发展非常迅猛。2002年和2003年,马连续两年跃居东盟国家对华贸易之首。2003年中马双边贸易额首度突破200亿美元大关。2004年马仍是中国第二大东盟贸易伙伴国,而中国则是马第四大贸易伙伴国。2005年中国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后,马主动与中方协调立场,也宣布放弃“马币盯住美元”政策。马积极支持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促进双方在经贸、水利、能源、科技、旅游、金融等领域的磋商与合作。在此次联合公报中,马承诺努力实现2010年使两国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的目标,将积极鼓励两国企业联合到第三国投资,继续支持两国商务理事会等机构在促进两国工商界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中马经贸合作的长远发展,双方还同意就商签《中马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开展可行性研究,重申把南海看作“联系中国与东盟的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继续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意与其他东盟国家一道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后续行动,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精神,探讨在南海争议海域开展务实合作。

  类似的模式还可以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推行。

  日美作用式微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4日发表的一则评论认为,在首届东亚峰会上,亚洲开始为未来进行政治洗牌。

  评论称,日美两个现有强国与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巨人之间展开的斗争是影响地区发展的主要力量。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优素福·瓦南迪说,美国没有参加这次重要会议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作为观察员应邀参加峰会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是最忙碌的交流者之一。他努力游说其他国家,争取使俄罗斯在第二届东亚峰会上成为正式成员。普京微笑地参加东亚峰会,似乎凸显出在这场对亚洲未来充满乐观态度的会议上,美国缺席的尴尬。

  在东盟和中国作用突显的同时,在亚洲有传统影响力的日本和美国显得式微。

  日本这次虽然对中国主导共同体感到惴惴不安,但小泉首相除了面露笑容、表示赞同外却没有其他的选择。这次,由多个小国组成的东盟,八面玲珑地与周边国家分别展开了“朝贡外交”。东盟即将与中国设立人才交流基金会,与印度的自由贸易谈判也将于明年6月结束。此外,东盟还与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澳大利亚就和平解决纷争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虽然日本提出将为东盟提供75亿日元的援助资金,但在中韩印三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战略面前,仍是相形见绌。也难怪马来西亚当地报纸冷嘲热讽地称:“虽然(小泉首相)是促进日本改革的伟大政治家,但他却无法成为亚洲的领导人。”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直逼日本的韩国,以及依靠经济合作正与国际接轨的印度——在这些动感十足、极具魅力的国家面前,日本充其量只能称的上是一个人口正逐渐减少的“成熟国家”,和一个被东南亚的目光越过的“老大国”。

  在峰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小泉首相不断被追问一些类似“日本的亚洲外交有何变化”等极为棘手的问题。在人口超过30亿,国民生产总值已逾8万亿美元的这一地区,日本到底扮演着何种角色?靠高新技术和政府开发援助支撑的地位只能解一时之需。不可否认,从长远的角度看,东盟对日本的期待正在不断减少。本来,“东亚共同体”构想是小泉首相提出的。然而,现在日本不但无法主导东盟,反而成了被东盟挑来拣去的备选项。

  东盟—日本峰会后,巴达维在声明中提到,“相信日本能够在东亚社会建设中扮演领导人角色”,据说这是在日本要求下加上的。

  此次峰会美国没有参加,因为东盟组织以无合作条约为由拒绝美国与会。在东亚拥有广泛战略利益的美国,对东亚峰会的召开虽然一直保持沉默,但又担心中国等国利用峰会削弱美国的影响。一向四处插手的美国,当然也不希望在新的亚洲合作组织之外长期徘徊。

  美国媒体认为,正是因为美缺乏明确的亚洲政策,才导致东亚各国撇开美国,为增加区域合作而共济一堂。亚洲基金会国际关系专家斯科特·斯奈德认为,自柏林墙倒了后,美对欧政策有很大调整,但1945年以来,美在太平洋地区总是举棋不定,导致美在这一地区越来越不受重视。而不少外交人士认为,此次东亚峰会也是美国对亚洲多边经济合作进程熟视无睹的结果,使亚洲领导人主动为亚洲前途寻找出路。14日,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评论说,此次会议表明亚洲国家已经羽翼丰满,不愿再听命于全心开展反恐战争的华盛顿。标志着东亚不愿依靠美国解决区域问题。

  据透露,美在亚洲含糊的政策,也使它最亲密的盟友日本懊恼。从去年起日本就向美详细说明了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但是美一直不置可否。东京大学一位研究国际关系的教授说:“美在全球至少还有个反恐怖分子的全盘战略,但却没有一个针对亚洲的统一政策。”美国国务院一位官员直言不讳地称此次峰会是个误区,因为他们根本琢磨不透峰会的目的。但据媒体透露,其实美不愿签署不以武力解决不结盟内部问题的和平条约,才是美未参加此次峰会的原因。

  相关专题:首届东亚峰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