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全世界最后一辆火车退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10:47 南方周末

  12月中旬,蒸汽机车时代在中国内蒙古集通铁路结束,世界仅剩的27台蒸汽机车退役。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 是这种运输工具退役的主要原因,虽然它曾代表中国工业时代的最高成就。里风大,没烧煤,滴水成冰

  本报记者曹筠武

  □实习生  王 亮舒畅

  最后的“荣耀”

  这是7038号蒸汽机车最后的任务。也是蒸汽机车诞生180年后,为人类运输货物的最后旅程。

  12月10日清晨的魏国强有些兴奋,因为这一历史之旅将由他完成。35岁的他是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大板机务段 的火车司机。

  从宿舍到机务段大院,魏国强一边走着,一边想起两天前的情景——12月8日,段上来了很多人,领导、记者、参 观拍照的,中国的外国的都有;几个火车头在“准备线”上排列整齐,挂上大红绸子;他们这些平时煤黑煤黑的司机,也被通 知洗刷干净,和火车合影。

  集通铁路公司“蒸汽机车退役仪式”在这一天举行,大板机务段的24台蒸汽机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批在铁 路干线上承担运输任务的蒸汽机车,将永远退出岗位。取代它们的是新、快而有力的内燃机车。

  早晨6点,魏国强到了“准备线”。服役25年的7038号机车在铁道上静静等着他。在它的37节车皮里,背着 1996吨原木。最后的旅程则由大板到经棚,行程150公里。7038号是“前进型水煤蒸汽机车”,核定载荷2300 吨,设计最高时速80公里。

  黑沉沉的车身比天空更暗,硕大的头灯上挂着一尺多长的冰棱子。有人在拿小锤,把车轴上挂的霜冻敲掉。副司机孙 海波已经在这里守候着。又过了一会儿,司炉张子新打着哈欠来了,年轻人能睡——全班到齐。

  魏国强拿着小锤子在车身四周巡检,哪儿掉了螺丝,哪儿松动了,哪儿卡住了,出车前都得弄清楚。“老伙计”干了 25年,脾气大,不注意就得闹别扭,所以每次出车前的准备需要两个小时。孙海波拿着油壶给5根车轴上油,司炉张子新哗 的一声拉开炉膛,把成吨的煤灰泻出来。

  炉膛里的火是不会熄的,只要车头还跑。所以,蒸汽机车才是真正的“火车”。泻完炉灰,张子新一脚踩在气阀上, 炉膛前的遮板唰地打开了。随着一铲接一铲地往里送煤,火猛然旺了起来,锅炉开始颤抖,渐渐地苏醒。头顶的气压表指针慢 慢转起来,两边的蒸汽泵嗤嗤地喷出了白色的水雾,车头的大烟囱里冒出的黑烟直冲天空。

  资料显示,每燃烧一吨煤,蒸汽机车将向大气排放20公斤二氧化硫、440克二氧化碳和15公斤烟尘。这还是燃 烧比较完全的情况下——高污染是蒸汽机车退役的主要原因之一。司机魏国强对此深有感触,跑完一趟车,身上就跟烟熏过一 样,再怎么洗,伸出手来,手掌缝里还是深深的黑色,“嗓子还疼,老咳嗽”。

  这种煎熬又开始了——7点,魏国强往前一推闸,7038号庞大的身躯缓缓移动。

  开到大板站,挂好车皮,长长的车厢在车头身后排起长队。又是将近一个小时。8点,带班队长在车头前用绿旗划圈 ,魏国强半身斜在车头外面开动车闸。7038号喘着粗气,蒸汽泵像老马一样打着响鼻,吃力地拖着37节车皮开出大板。

  7038号在内蒙古北部的山岭中穿行。这是世界上最后一条以蒸汽为牵引动力的铁路线,从最西面的好鲁库到最东 面的哲里木,全长537公里。从1995年集通公司成立,总共有78台蒸汽机车曾在这条线路上服务。火车的速度是每小 时60公里,如果爬12度的斜坡,时速只有20公里。而在此刻,国外的高速列车已经以超过300公里的平均时速飞驰。

  12点,快到上店站,无线电里传来带班队长的声音,“在上店停下,等信号再走”。这可是没有过的事,魏国强降 低车速,缓缓驶进上店,停了下来。

  半小时后,队长的声音又响了:“好了,走!”7038号驶出上店,前面是建在70多米深的峡谷上的思明毅大桥 。

  大桥在峡谷上方优美地甩了个将近90度的大弯。7038号开上大桥,列车显示出龙的身姿。桥的另一端,上百名 记者和摄影爱好者已经等待了几个小时,快门的喀嚓声响成一片。

  魏国强恍然大悟,他高兴地把身子探出车头。无线电话筒又响了起来,队长在指挥:“来点儿汽儿,赶紧来点儿汽儿 !”副司机孙海波狠狠地拉开闸门,按下汽笛,几十米高的汽柱随着汽笛声在峡谷上方腾空而起——公元2005年12月10 日12点半,上百台相机同时记录了蒸汽机车最后的荣耀。

  工业时代的图腾

  就在魏国强出车的同一天,同宿舍的司机钟海柱和队里30多个司机当起了学生。

  这是大板机务段为司机们开设的“内燃机车操作与原理”课程,段上的150多名司机,将在驾驶内燃机车前分批接 受培训。

  和新型的内燃机车相比,“前进型”蒸汽机车实在显得太老土了。它的前身是前苏联制造的“大型干线货物蒸汽机车 ”。从遥远的1930年代开始,“老大哥”一共生产了3000多辆。

  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主要铁路干线渐渐电气化,蒸汽机车从西伯利亚最后的线路上退出现役。1958年,中 苏两国签订了1000辆机车低价转让协议。为了表示对友邦的感谢,中国人把机车命名为“友好”型。在此基础上,中国研 制出了自己的大力蒸汽机车——“前进型水煤蒸汽机车”。

  这个前所未有的庞然大物承担起了新中国主要的运输任务。1978年,生产“前进型”的大同机车厂将一辆机车取 名为“朱德号”。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火车就是进步,“大”就意味着美。尽管周围的世界正在向更加精密先进的电气化进步,庞大 的蒸汽机车仍然成为了新中国工业化最明显的标志。在培训班上,年纪最大的司机、50岁的刘忠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火车的感 觉,“那么大的轮子,力气大,冒黑烟,大家看着就很向往!”

  但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蒸汽机车燃料做功的效率仅为8%,内燃机车是30%,而电力机车超过了60%。

  1970年,中国进入蒸汽机车的鼎盛时代。在那个火热的年代里,没有人会去关心效率、污染与

能源的关系。直到 1990年代中期,世界上还有3个国家在使用蒸汽机车——中国、印度和南非。

  “蒸汽机车的时代早在10年前就应该结束,因为我们的经济实力又让它存活到今天。”李春生,55岁的内蒙古大 板机务段的老工人说。1995年,一个和国家铁路公司迥异的地方铁路公司——集通铁路公司成立。这个由铁道部和内蒙古 自治区政府共同出资22.3亿元的公司,添置不起内燃机车。“当时一辆内燃机车售价300多万元,从国家铁路公司转让 一台蒸汽机车只要27万元。”集通公司组宣部孙部长回忆。于是,120台蒸汽机车被引进公司,一批能熟练控制这只钢铁 巨兽的司机同时成为集团的员工。

  现在,这段历史终于结束了。今年8月,司机王继国被挑选出来学习内燃机车知识,11月,王继国开始上车驾驶。 虽然原理复杂得多,但一个月下来,清洁的工作环境、先进的操作控制系统,让王继国有了甚至比以前更得心应手的感觉。他 成为了蒸汽机车司机们的老师。

  目前的大板机务段里,100多名司机在35台内燃机车上继续着自己的工作;近期还将有15台内燃机车投入使用 。而对于剩下的40多名司机来说,把内燃机车“搞明白”就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

  “必须学啊,都电气化了,”老司机刘忠说,“以前那一套开不动

新车了。”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学习费力,但刘忠 觉得很有奔头,因为“内燃车上活儿轻松,还干净,跑得又快,先进多了!”

  告别能源之困

  课程结束时——12月10日13∶30——7038号驶达经棚。工人在卸车,魏国强把饭盒放到炉膛边,早上带 的包子已经冻得像铁。

  “它完全是消耗了人的生命才动起来的。”一位老司机说,“大冬天,驾驶室里三个人都遭罪——驾驶室的前方视线 完全被锅炉遮挡住,三人只能打开两边车窗,探头向前了望。当我们把头缩回室内后,脸上都是雪霜。胃下垂、风湿病和关节 炎,是我们的通病。”

  吃完饭,几个人上了车顶,把铁路边的水泵拉过来,哗哗地往水箱里加水。这是个又吃煤又喝水的大肚汉,150公 里单程,要烧掉近6吨煤,蒸发70吨水。

  司炉张子新累得坐在车顶呼呼喘气儿。这个25岁的年轻人最辛苦,5个多小时里,他要在炉膛前不停的挥舞着煤铲 。他每铲进炉膛一铲煤——最多10公斤,7038号向前行驶0.25公里。

  回程则是对副司机孙海波的折磨。按照车上的规矩,每次出车,铲煤的苦活儿,司炉和副司机各负责一半路程。当然 ,副司机负责的回程不挂货车,空跑的车头耗煤量少了一半,比司炉要轻松些。

  12月10日18∶30,魏国强把7038号驶回了准备线。明天,检修车间的工人就要把它拖到车库,永远熄灭 炉膛里的火焰。车库外面的废弃铁路线上,一列接着一列十多台已经熄火的车头静静地停在黑夜之中,那里是蒸汽机车的坟场 。

  对于被称为“火车”的蒸汽机车来说,火是它们的灵魂。随着火焰越来越小,蒸汽机车曾经强大无比,曾经承载人类 历史前行而如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灵魂,从原本炽热的炉膛里消逝。此时时钟指向12月11日15∶00。而7038号最 后的命运,是拆卸、融化,重新炼制成钢铁,这很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

  而对于负责为大板机务段所有机车提供燃料的张继成来说,烧煤的日子终于结束了。4个折返段上,最多时同时运行 68台蒸汽机车,张继成每年必须拿出30万吨煤。从最西面的好鲁库到大板,200公里路程,一个车头要吃掉25吨煤, 而天气寒冷的冬天则需要35吨。

  从2004年开始,燃煤的价格从250元一吨涨到最高320元一吨,大家伙们的“伙食费”越来越贵,张继成的 工作也越来越吃力。

  “这还不是最闹心的,”张继成抱怨说,“比如说跑趟好鲁库,两个车头,才拉2300吨;换了内燃车,一个就拉 3500吨;再还加上时间上的损失,谁好谁坏,这个账谁都会算。”

  同样在去年,集通公司的货运量突破1300万吨,而内蒙古的货运需求量还在不断地上涨。老旧的蒸汽机车已经明 显跟不上业务增长的速度。按照张继成的计算,一个内燃机车能够完成3个甚至更多蒸汽机车的工作量。在效率高得多的内燃 机车面前,蒸汽机车显得毫无竞争能力。

  只有少数几台“火车”得以留存。在集通公司的计划中,他们将作为“观光车头”,在集通线上开辟蒸汽机车旅游线 路。另一台被精心挑选出来的车头,被重新油漆,作为这个即将消逝的时代的纪念雕塑,停在大板机务段的办公楼前。

  原先的煤场边上,崭新的油库和油水综合补给管线已在一个月前建成。而在每天出发的准备线上,一台2005年11 月出厂的东风4D型内燃机车,已经取代了7038号蒸汽机车以往的位置,静静等待着魏国强。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