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国际先驱导报年终特稿中国策2006目录及封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19:53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年终特稿中国策2006目录及封面

中国策2006封面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策2006》目录

  视点:行走的力量

  3-16版政策

  3版::二零零五年影响中国的九大时政事件

  4版: 和谐世界

  【述】和谐中国 和谐世界

  【提要】如果要选一个字最能代表即将过去的2005年,那么“和”字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今年,千百年来积淀传承下来的“和”重又焕发了它的青春,和平、和睦、和谐一再成为2005年人们关心的话题,中国不仅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也在思考更广阔的全球问题时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终极目标

  【策】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

  5版:中美关系

  【策】对美外交要“拿得起,放得下”

  【提要】以佐利克“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论述为标志,美国开始务实面对并接纳

  中国崛起的现实。而对中国而言,做美国的“利益相关者”并不容易,恐怕要采取

  “拿得起、放得下”的策略。既要承认其中相对积极的对华态度转变,所谓“拿得

  起”;也要警惕其中包含的战略陷阱,所谓“放得下”

  【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持续对话“共分秋色”

  【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美国史汀生中心访问学者张焱宇:数字点击2005中美关系

  6版:两岸关系

  【述】2005:两岸新局开启

  【提要】2005年的两岸,以辜振甫的去世开局,以汪道涵的病逝收尾。其间发生的

  一系列戏剧性的重大事件,给这一年赋予了强烈的历史性意味

  【策】大陆应努力消除台湾民众误解

  【提要】今后仍应把很大精力放在如何去淡化、消除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误解,这也

  是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7版:两岸关系

  【卜】2006,陈水扁两岸政策“半死半活”

  【提要】2006年民进党新生代开始抢位,陈水扁明年的两岸政策“半死半活”

  ,充其量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

  8版:中日关系

  【述】中日“政冷”如冰

  【提要】日本频频制造事端挑衅中国,使中日关系陷入自邦交正常化以来前所未有

  的困难局面

  【卜】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哲学博士,研究员高洪:中日关系2006之最大悬念

  9版:中日关系

  【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陆忠伟:中日关系怎样度过“历史

更年期

  【提要】现实争议的“历史化”,历史问题的“现实化”,中国国力对日将超未超

  的“擦肩效应”,造成了中日关系的“历史更年期”现象

  【述】2005版中日关系“魔鬼辞典”

  10版:

六方会谈

  【策】中国可提出朝核“路线图”

  【提要】中国可像韩国那样,提出自己的解决朝核问题“路线图”

  【卜】美朝应做“利益相关者”

  【述】六方会谈:危机中的转机

  【提要】一口口吃饭、一步步登山,解决朝核难题的过程就像在迷宫中寻找出路。

  漫长的谈判进程中,六方会谈一直曲折向前

  11版:危机处理

  【策】好事要出门,坏事需公关

  【提要】应对国际或国内灾难,有如面向世界的一场公众外交

  【述】于灾难处显真英雄

  【卜】2006,唐山大地震30周年

  12版:联合国

  【卜】联合国改革:难题留给2006

  【提要】美国拿人权理事会做文章和日本采用“狡猾的策略”争常是明年中国在联

  合国改革问题上面临的挑战

  13版:航天合作

  【策】中美如何开展太空合作

  【提要】中美在航天领域虽然近期难有重大合作,但中美应该努力达成在航天领域

  小范围、具体的问题上共同采取增强信任的措施。中美航天领域的关系仍具有很大

  的不确定性,但是不乏取得双赢的空间,关键是需要美国摘掉有色眼镜,需要一双

  慧眼和很多耐心

  【述】太空出现“龟兔赛跑”

  【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4版:核战略

  【策】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三室主任、我军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姚云竹:中国核政策以不变应万变

  【述】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军备控制中心副研究员、核战略专家洪源:美日同盟对华核威胁加大

  15版:军事交流

  【述】中国军演将弱化“假想敌”

  【提要】2005军事演习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开放自信的形象,中外军事互信大幅提

  升

  【策】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唐璐:军演交流须拓展纵深

  【卜】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国际安全与军事战略专家,少将彭光谦:中国军演将弱化“假想敌”

  16版:海外安全

  【述】中国人海外面临六大“不安全”

  【提要】“目前我们能做到的‘分级’,应该是由不同部门进行分类指导,形成机

  制化、程序化应对突发事件”

  【策】海外安全期待风险评估

  【提要】“目前我们能做到的‘分级’,应该是由不同部门进行分类指导,形成机

  制化、程序化应对突发事件”

  17-23:经策

  17版:经策

  18版:贸易摩擦

  【策】对外贸易应有“打大仗”准备

  【提要】 贸易摩擦难以避免,但有小仗、中仗、大仗之分。中国的策略是:“小

  仗不断,中仗间隔,大仗可能”,只有准备打大仗,才能防止大仗

  【述】贸易摩擦:无休无止

  【卜】“技术壁垒”将“摩擦”中美贸易

  19版:能源战略

  【策】能源外交须多管齐下

  【提要】能源外交并不单纯局限于能源领域,而应通过与对象国在政治、人文、经

  贸、科技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述】政治:中国能源战略新命题

  【卜】萨哈林:中国潜在新油源

  20版:人民币

  【述】人民币:白宫和国会的双簧戏

  【提要】“今年中国经济的最重大事件是7月21日的币值重估。第二个重大事件

  是7月22日到年底人民币币值基本没动。”——美国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办公

  室主任菲利普·斯瓦戈尔

  【策】应对

汇率胁迫须“大而化之”

  【提要】应对美国的汇率报复,我们有两大“王牌”:一是大规模减少中方对美国

  政府长期债券的数额;二是大规模减少对美国的出口

  21版:公司并购

  【策】海外并购宜低调谨慎

  【提要】出手阔绰的收购报价,重量级的收购目标,2005年,中国企业在海外

  的一连串的“大动作”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但并未改变一直以来败多成少的局面。

  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应尽量低调谨慎行事,不要太早发布消息,以免引起

  国外媒体各种猜疑,遭致不必要的政治风险

  【述】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跨越

  【卜】2006海外并购加速度

  22版:中国经济

  【策】十一五开局:用住房和汽车破题

  【提要】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引起的连锁反应不仅仅表现在增加农民收入和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上,更表现

  在住房和汽车这两大热点领域的突破上。扩大住房和汽车消费,就要大幅度放宽按

  揭贷款条件,同时加大对廉租屋的投资力度

  【述】首要任务是扩大消费

  【提要】为了避免出口、投资、消费都受到影响,首要问题是解决生产过剩,最紧

  迫的任务是扩大消费

  23版:和谐经济

  【述】探寻中国经济和谐之道

  【提要】和谐经济要求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人协调发展,这正是制度建设的两

  大努力方向

  【策】建设和谐经济 先治能源顽疾

  【提要】能源是和谐经济的重要一环,能源荒、污染、矿难、三农都可从能源政策

  中求解,本文中,查道炯先生给出了系统的解决之策

  24-27版:民策

  25版:司法改革

  【述】冤假错案推动2005年司法改革

  【策】刑诉法修订将更关注保障人权

  【提要】冤假错案的频频曝光使得法律制度的修改成为当务之急,该领域的核心专

  家指出,下一步的《刑事诉讼法》修订将会特别关注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会更

  关注人权的保障

  26版:文物保护

  【述】当文物遭遇发展

  【策】文物保护靠自觉

  【提要】文物保护部门的弱势地位,使得许多专家在谈到文物保护难题的解决之道

  时除了强调法律应该得到坚决的执行外,就是无奈地呼吁大家要自觉保护文物

  27版:业主维权

  【述】业主维权:在法律中迷失

  【提要】法律的不健全和执行不力是目前业主维权的最大问题

  【策】应建立社区沟通协调制度

  29-32版:文策

  30版:中国电影

  【策】中国电影应有本土意识

  【提要】2005年是中国大片时代来临的门槛,今年中国大片的出现集中表现了以耍

  宝为特征的“电影麦当劳化”,中国电影要复兴,很大程度上需要中国电影人的本

  土立场和大片的回归,要在建立良好市场发行机制的同时,注重在题材和情感上贴

  近本土观众

  【述】一切都在变化

  【提要】周二的电影票半价了,所谓的“地下导演”逐渐获得认可,“第五代”在

  改变他们的叙事风格,“第六代”反而去怀旧,新一代的年轻导演已以新的姿态亮

  相

  31版:国学/博客

  【述】国学发烧

  【策】国学不应当“全方位复兴”

  【提要】国学不是读经,读经读经,连北大文科博士后都说看不懂

  【策】博客对弈博客精神

  【述】博客疯长

  32版:学术出版

  【策】为了中国的汉语思想

  【提要】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知识分子就有借图书出版以关怀中国问题和推进

  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传统,2005年的重点学术出版物表明,从事这些学术书策划的

  学者,对中国当前面临的思想文化问题有了更明确的意识和更长远的思考

  【述】书斋与社会

  【提要】书斋型学者与社会型学者并不存在绝对的分野,借思想以改良社会一直是

  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结,区别只在于如何改和先改变谁的问题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