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汪道涵逝世专题 > 正文

台各界在上海吊唁汪老 哀悼之情彰显两岸同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07:17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12月31日消息 一腔热诚换真情,两岸同心悼汪老。海协会会长汪道涵遗体告别仪式30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其生前的台湾各界友好都专程前来送行,大厅内的一面墙上,摆放着连战、马英九、宋楚瑜、郁慕明等台湾政党领袖和知名人士致送的花圈。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与前秘书长林丰正分别代表党主席马英九、荣誉主席连战出席海协会会长汪道涵遗体告别仪式。在告别式上,吴伯雄等向汪老遗体三鞠躬,他说:“
我们是发自内心地表示哀悼之情。”

  今年5月间,病中的汪道涵先后在上海会见来访的

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作为连战个人代表的林丰正表示:“连先生每每念及沪上一会,他感到与汪道涵先生在两岸关系上的看法有颇多共同之处,无奈汪老驾鹤,不能再次与之展望美好未来。”

  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也表示,大家对汪老深深地感怀,他的离去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汪辜会谈及两会商谈画下了遗憾的句号,但相信两岸的未来会大有作为。一定会有后继者来继承遗志,这后继者应当包括各界人士和两岸的全体人民。

  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大陆政策中心主任张显耀等依次向汪老遗体三鞠躬,众人步行环汪老灵台一周,瞻仰遗容,并与其家属一一握手。秦金生表示,宋主席在其临行前嘱托,一定要向汪老家属表示其由衷的敬意和慰悼。

  他说,今年五月宋主席见到汪老,可能是汪老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对此宋主席非常珍视这次会面,并表示:汪老对两岸的贡献很大。五月与汪老会面后,亲民党重申了将秉持“九二共识”、反对“法理台独”的理念。

  近日一直留在上海等待吊唁汪老的新党主席郁慕明在走出汪老遗体告别大厅时表示,汪老为两岸关系的推进做出巨大贡献,他的离去不会使得前进的脚步停止。两岸之路已经打开,大陆也已做了许多积极的努力,现在双方要更奋力地做些实务的工作。他盼望三通、直航快些实现,并推动大陆同胞赴台观光意愿早日达成。

  原民进党主席许信良当天也来到龙华殡仪馆为汪老送行,他称汪老是“理性”和“智慧”的代表,并相信会看到其为两岸所作的贡献在新一代领导人身上开花结果。

  台湾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夫人辜严倬云、儿子辜成允、女儿辜怀群,专程从台湾前来送汪老最后一程。1993年4月,汪道涵受权与辜振甫举行会谈,这是两岸授权民间团体最高负责人首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8年10月,两人再度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

  在公务之外,两人之间的友谊更成为两岸同胞情谊的一段佳话。今年1月,辜振甫逝世,病中的汪老派代表赴台吊唁,并发去唁电慨叹:“沪上之晤,竟成永诀。天若有情,亦有憾焉。”

  如今,辜严倬云与子女来到上海吊唁。神情哀伤的她与子女在汪老遗体前深深三鞠躬。辜夫人表示,很期望有人能继承汪辜两老的遗愿,给两岸很好又圆满的结局,让炎黄子孙快乐地生活。

  此外,中国统一联盟、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的代表,无党籍人士,参加过“汪辜会谈”及两会商谈的原海基会会务负责人和台湾经济界、新闻界的汪道涵生前友好,以及大陆台资企业协会负责人也先后步入大厅,送别汪老。

  据汪道涵遗体告别仪式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当日有来自大陆各地的近百位台商,自发赶至龙华殡仪馆,还有不少台商专程从台湾飞抵上海。由于汪老生前嘱咐丧事从简,因此还有很多台商未能来到现场,转而委托有关机构、在沪友人代为吊唁,并赠送花圈、花篮。仅龙华殡仪馆门前一家普通殡葬用品店即在两小时内售出价值人民币七千余元的花圈。

  “今早六点我就睡不着了,搁下手头一切事务,早早就赶到龙华殡仪馆,一定要为汪老最后送行。”林益仲对记者说这话时,已经在寒风中伫立了两个多小时,望着汪老的灵堂,久久不愿离去。

  作为台商代表,林益仲曾三次面见汪道涵,对汪老的印象很深,“他是一个机智而又儒雅的人。在台湾,汪道涵这个名字的民众知晓度,仅次于两岸的几位核心政治人物,更加难得的是,汪老在台湾企业家和民众间声誉斐然,大家都认为汪老是两岸沟通中一座极其重要的桥梁。”

  今年连战、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期间与汪道涵会面,林益仲皆随行陪同,“汪老当时深受病痛的折磨,身体非常弱,但会见过程中仍目光炯炯,思路清晰,眼中满含热切的希望。”(言恒)

  相关专题:汪道涵逝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