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价格改革不要一涨了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10:07 新世纪周刊

  刚刚过去的一周,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根据不同情况,将城市燃气用天然气出厂 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50至150元人民币;化肥用天然气出厂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50至100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评论认 为,中国资源调价大幕至此已拉开。

  而就在此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马凯指出 ,中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并着重勾画了水、电、煤、石油天然汽 、土地等五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路径,而涨价似乎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主要通过价格信号来体现。此轮资源性产品价格改 革大幕的拉开,其主要目的是使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 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生产企业永远希望生产要素的价格走高,而消费者永远期望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价格走势毕竟是专家从目前的供 需双方给出的预测。但现实情况却是,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既是被低估的,其所在的行业又是处于垄断地位的。

  近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对媒体表示,中国的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几乎没有垄断,其依据是这些企业的主要资产 都在上市公司,股权已经多元化、社会化,比如石油行业就分了三家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此言一出,质疑者众。有评论指出,判断一个市场是否垄断,与是否形成两三家超级企业并无关系,判断市场是否形 成垄断要看潜在的竞争者是否能自由进入。如果可以,则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否则,这个市场只是由于政府的强制性限制 而被封闭起来,仍然是垄断的。

  以石油产业为例,资源仍然控制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民营资本基本无法介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专家指出,价 格的放开有可能反而会强化垄断部门的定价能力,而一旦征收资源税又可能遭致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

  同样,由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土地要素市场也没有发展起来。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 师张晓玲曾指出:多种因素导致目前的土地价格并不能体现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比如,基准地价制度早已在各城市建立起来 ,但现实中土地价格往往高于基准地价。虽然国家大力推行招、拍、挂的土地出让方式,但是大多数工业用地无法承受高昂的 用地成本,只能采取协议出让的方式,而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常常低价将土地协议出让。

  张晓玲指出,“由于我们对市场的调控多半采取行政手段,而在土地要素市场还有待培育的时候,通过操作层面来实 行价格改革,能不能起到价格信号的作用还很难说。”或许,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同时,只有培育开放完善的要素市场, 引入竞争机制,价格信号才能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