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科院发布2006年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4:21 中国网

  [王逸舟]:

  还有就是中国2005年、2006年保持了快速的崛起,引起的评论是两极的。过去我们国内媒体对外界的反映不够,一极反应对中国的成长叫好,为中国的发展给这些国家,给世界、给人类带来的机会表示欢迎,这方面谈到的比较多,包括胡主席在去年底联合国首脑峰会上提出的“和谐”的思想,包括最近的八国峰会,首先是中国,然后是印度,中国分量的上
升,中国排名的靠前以及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增大,都反映出中国被看好,这是一种反映,过去媒体报道得比较充分。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外部世界由于中国的崛起,他们准备不足,有一些是好意的担心疑虑,也有一些出于其他目的的考虑和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担心论也在强硬上世。比如说对全球安全格局的重建或者是债主的担心,对中国军费所谓不透明的担心,对全球的资源、市场、政治经济发展的格局形成挑战和冲击的担心,这一点在世界上特别明显。我们经常出去,感受极深。在国内感觉到是外部对我们看好,但是在外面看,更多的是对中国的不确定性以及带来的冲击,是他们自己国家的经济政治利益,是获益还是造成影响的问题。这一点,从我们进行客观分析的角度来看,要注意。从十六大来看,中国的发展是全球之福,我们与全球合作,我们确实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出现了快速的突破,当然会引起原有格局的振荡和冲击,我们以后更应该关注今后中国的发展应有更好的协调和合作。

  (2006-01-05 10:35:20)

  [王逸舟]:

  胡锦涛在十六大提出来的

和谐社会的倡议,这是中国领导层一个由衷的愿望,我们的发展不希望对其他的地方,对国际共同体带来挑战和忧虑;中国的发展和全球的发展结合起来,能够互相实现双赢的局面。这是过去一年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一个焦点,一方面人们看好中国的发展、中国成长的态势,经济成长,社会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国际上感到对它带来的对全球的冲击有某种不确定性,而且这种态势在上升。

  最后一点,在2006年还有一些新的动向要关注,我们现在不能像算命那样算出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比如说我们看到在南美出现了一批左派政权,这个政权目前很难说是不是构成所谓的主权联盟,在美国后院对超级大国构成挑战。另外一些潜在的热点是否发作,是否变成新的冲突。比如说尼泊尔、叙利亚、斯里兰卡等等,这些国家内部的争议都在增长,是不是会受到大国的干预?所以,2006年会有这些热点。

  总体来讲,我们对全球的政治安全走势概括为大局还保持基本的稳定,所谓“一超多强”,全球的总体态势是这样发展的,往前走的态势。但是,局部热点确实出现了不确定性,出现了很多的隐患,2006年我们有理由对这些隐患和冲突保持高度的关注,包括像一些重大的国际机制、国际制度的改革继续保持跟踪。我介绍到这里,不知道媒体的朋友对我们的黄皮书的具体章节、内容有什么意见,我们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2006-01-05 10:44:12)

  [谢寿光]:

  非常感谢王逸舟博士,他很精炼简洁地把一些问题提出来,下面我们拿出一些时间。我们每年都采取这样的形式,鼓励媒体搭建一个平台来享受专家关于当今中国与世界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请李向阳所长和王逸舟博士回答你们所关心和需要解答的问题。

  (2006-01-05 10:51:49)

  [《经济参考报》记者]:

  王教授,为什么韩国综合国力能够排在前10,我看里面几个指标,韩国的军事你给它50多,和加拿大的基本一样,和中国也差不多,可是我觉得它的军事实力好象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情况,你是怎么给的?

  (2006-01-05 10:55:04)

  [王逸舟]:

  应当说我们的报告并不是所有的结论都代表官方或者达成共识的,很多是我们的研究人员做的。有关大国的综合国力的实测是我们所一个专门从事世界经济统计的专家做的,它也反映出一种测量结果,对测量结果,特别是后面几位,印度、加拿大,它们的军事力、国力等等,在科技组内部讨论过,可能在某些地方高一点分或者某些地方给低一点分,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你可以说我再减十分、二十分。在学术界,有关综合国力的评价是非常多的,比如说生态,可能北欧的国家在前面,如果纯粹的军事科技力,以色列可能马上进入前十名或者前五名,我觉得给得非常大。我觉得我们做的是相对平衡的,外交力、军事力、科技力的平衡,取决于你的权重,这三个可以调节。只要不会有大的差别,把后五十排在前面。

  (2006-01-05 10:55:59)

  [谢寿光]:

  你可以采访一个人,就中国比韩国落后五十年还是二十年的问题,叫张晓红。

  (2006-01-05 10:58:25)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刚才李老师在报告里说日本经济复苏是一种体制上的、实质上的复苏,这个问题过去在中日关系的报道或者评论里比较少,这对以后的中日关系有什么影响?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将会怎样?

  (2006-01-05 10:58:57)

  [李向阳]:

  你这个问题太敏感,中日关系没有人能清,敢说清。但是,我又有一种感觉,如果我们认为日本这次复苏是一个转折性的,那么,可能会对未来的中日关系,乃至对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甚至对全球经济格局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很多人这一段在分析什么?分析小泉政府为什么在对外经济政策、对外外交方面那么强硬,包括对内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参拜靖国神社,都是和整个日本经济的走好联系在一起的。从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到2005年以前十五年的时间里,日本一直处在被公认为,某种意义上甚至有人称为“病夫”。但是,如果这种转折是实质性的,那么,对很多方面,尤其是外交立场,无论是中日韩还是五加三,最终取决于中日双方的立场。我们看到过去二十年间,中国一直处于上升的势头,日本处于相对下降的状态,一旦天平上发生微小的变化,整个中日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都会发生变化,我只能这么说。至于中日关系究竟会走到何处?也不能完全取决于日本经济,因为民族感情很多情况下是更重要的因素,政治可能是更大地取决于政治的压力和决策。对外交我说不出什么。

  (2006-01-05 10:59:42)

  [王逸舟]:

  我回答两点,第一,2006年9月份,我们会看到小泉政权的更迭,但是,我提醒说,不要对后小泉时代的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抱过大的期待,很有可能会出现小泉政治的延续,没有小泉的小泉政治。我想说的是,至少从政治层面来看还会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导致经济过热的问题下降,有可能导致政冷、经冷,这是中日关系的严峻性、复杂性和中日关系改善的严峻性。

  (2006-01-05 11:03:20)

  [王逸舟]:

  第二,为什么中日关系处在艰难的状态。过去亚洲只有一强,就是日本,日本长期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它的经济实力在前面,有自己的号召力。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日本差距的相对缩小,东亚地区两强的端倪已经形成。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学会怎么相处的问题,都有一个新的比较长时间的磨合,就是东亚的规则怎么定,东亚地区的经济规则、东亚安全共同体、东亚的外交格局,包括各种危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处理,在新的格局下,觉得可能是历史性的,可能经过不是一两年,可能是十数年,可能经过更长时间的磨合才会形成稳定的态势,在这之前,中日关系的磕磕碰碰难免。2005年出现了很多的事情,日本国内比较嚣张的形势,中国国内的民族情感上升,这种碰撞不是偶发现象,是反映双强并存,而规则,包括地区安全、地区经济相互间的关系,和美国、其他大国间的关系还处在磨合的状态是不可分割的。对中日关系的前景,我要说尽管双方都明白,两个关系搞坏彼此都不利,但是,事实上关系上的冷淡或者处在艰难的磨合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的事情。

  (2006-01-05 11:04:22)

  [香港《民报》记者]:

  李所长,刚刚您说国际石油的美元资金的流向会影响今年经济发展的格局,请问一下国际油源的流向会对中国吸引外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资金会不会流向中国?

  (2006-01-05 11:07:44)

  [李向阳]:

  这个数据还无法作出确定性的判断。为什么?因为包括石油美元这一轮的走势,既不存到西方的银行,他们也不以自己的身份直接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很多情况下是通过第三方的一些机构在海外进行投资。所以,资金流向不确定,这是一个原因。至于这个资金会不会流向中国,我想从石油生产国的角度来说,他们要分散风险是有可能的。为什么?第一,中国成为世界上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石油消费大国。第二,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国,他们对石油价格的上涨,一方面也担心像90年那次,到九十年代末一直降到12、13美元的情况。所以,他们也试图分散他们石油出口市场的风险。对石油生产国来说,要分散它的石油出口风险,中国可能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选择。当然,短期内会不会流到中国要取决于很多因素,要取决于国际间的利率差,国际间这一轮石油价格的上涨,持续高价维持的长度以及石油生产国分散出口的一些战略选择。

  (2006-01-05 11:10:26)

  [《二十一世纪报道》记者]:

  王老师,在我们的综合国力里谈到,中国的外交能力比较强,我有一个问题,从去年来看,中国对全球事务性参与比较多,但是,也有一种说法,中国在WTO里,在

联合国改革里,在地区性事务里,比如说伊朗问题、苏丹问题、缅甸、委内瑞拉等地区性的争议,中国是不是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您觉得2006年,中国是不是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国际性的多边事务以及全球性的事务里?

  (2006-01-05 11:14: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