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周恩来逝世三十周年专题 > 正文

有望接任日驻华大使的宫本雄二钦佩周恩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09:45 环球时报
有望接任日驻华大使的宫本雄二钦佩周恩来(图)

宫本雄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本报特约记者 陈言

  元旦刚过,戴着金丝边眼镜、满头银发的宫本雄二就成了日本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人物。日媒体称,现任冲绳大臣的宫本雄二将接替阿南惟茂成为新任驻华大使。目前,日中关系处于敏感期,新驻华大使自然成为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

  比起坐着我更喜欢动

  宫本雄二,1946年7月出生于日本九州福冈县。1969年,宫本从京都大学法律系毕业,同年进入日本外务省工作。他先后担任过裁军课长和中国课长,后升任外务省研修所副所长。不久,宫本被派往美国,担任日本驻

亚特兰大总领事。现在任冲绳担当大臣。宫本为人干练、温和。他常说,“比起坐着我更喜欢动”。有了解他的人通过博客发表感想,称他是“硬骨汉”,可见他的个性比较刚直。对于他的刚直,一位曾和他共事过的中国官员深有感触,“曾经有段时间,日本有些媒体认为政府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中国不会感激。但宫本坚决反驳了这种说法。他写了很多文章说明日本援助是一个双赢的举动。”

  宫本的中文讲得相当不错,而且他还是一个很健谈的人。本报记者在1997年曾与宫本有过一面之缘。在一次工作晚宴上,他谈了一些对中国的印象。他说,中日两国人民彼此了解得还很不够,两国间存在很多误会,双方都应该去对方的国家多看看。

  虽然外交工作紧张而忙碌,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宫本对生活的热爱。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宫本感到十分幸福。现在,他的一双儿女已经开始了独立生活。而他和妻子则过着幸福而快乐的生活。

  宫本非常喜欢打

高尔夫球。不管工作多忙,他总是要抽点时间打两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被外界称为“懂得生活情趣的大使”。

  与中国渊源已久

  说起对中国的了解,宫本雄二无愧于“中国通”这个称号。他曾和

周恩来总理一起吃过饭,这次经历让他十分难忘。他说,非常钦佩周恩来。宫本曾在外务省研修所专门教授来中国工作的外交官。

  他1997年6月担任驻华使馆公使,在中国生活工作了3年多的时间。与他同期任职的人向记者透露,宫本对中国印象很好,任职期间非常努力推动中日交流工作。宫本担任驻中国公使时几乎走遍了中国各地,并参与了很多日本对中国的无偿援助计划。在一次对贵州贵阳市提供教育改善计划的大会上,他说:“对于日本大使馆能够参与中国扶贫事业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次的援助金额虽然不高,但是却可以成为日中友好的一个纪念。”

  宫本与中国的友好联系,一直保持到他担任冲绳大臣期间。他曾参观了冲绳县和平祈念纪念馆。冲绳沉重的历史让他感到很震撼。他说∶“我非常关心与中国有着深远联系的冲绳文化和历史”。2004年,《冲绳时报》曾对任冲绳大臣的宫本雄二做了简短的采访。在这次访问中,宫本流露出对中国的好感,“我要借助中国及亚洲各国的活力,发展和带动冲绳经济。我自己要成为冲绳与中国等国沟通的桥梁。”当宫本雄二作为新任驻华大使而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时,部分媒体在介绍他的时候,都要提到一个关键词:“China School(中国学院派)”。在日本,一般媒体将在外务省会说中文和选择进修中文的职员集团称为“China School”。由于这部分人了解中国文化,因此“China School”也逐渐成了亲中派的代名词。而宫本雄二正是“中国学院派”的一员。

  有望促进中日关系

  1月1日,《读卖新闻》证实说,“麻生外相确定了由宫本雄二接替阿南惟茂担任日本驻中国大使的方针。1月中旬就可能颁发委任状。对宫本任职对中日关系的影响,记者电话采访了日本驻华使馆。使馆工作人员在向上级请示后告诉记者:“在正式任命前,不便于回答媒体的提问。”由此可见,日本方面对驻华大使的任命一事相当谨慎。但是日本媒体却对新任大使作出了评价。《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考虑到日中关系将继续恶化,外务省还是通过判断认为,曾经当过中国课长(处长),驻中国公使的宫本氏才最为适任。”记者采访的日本商界人士对这位驻华大使新人选也表示欢迎。

  相关专题:周恩来逝世三十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