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周恩来逝世三十周年专题 > 正文

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人员追忆周恩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05:45 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人员追忆周恩来

  于宁

  都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人民日报国际部在成立以来的50多年里,就是一天又一天地将世界的风云变幻化作了报纸上的新闻,奉献给亿万读者。一天又一天过去,这满纸的风云变幻也就变成了一页又一页的历史,留给了后人。

  而记录世界前进脚步的人民日报国际部一茬又一茬的黑发人也“朝如青丝暮成雪”,有些同志已驾鹤西去,在人民日报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国际宣传担负着两副重担:向国内读者报道国际上的新闻,分析国际局势,解释党和国家对外方针政策;向国际社会阐明我国政府对国际局势、重大事件的观点和态度。因担此重任,在国内同业中其重要性非比寻常。翻看国际部编纂的《历史的脚步———人民日报国际部史料集粹》(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使人在唏嘘感慨之中明白,原来历史的脚步是这样留下的,历史的脚步就是这样一些人留下的。

  新闻背后常常有故事。人民日报国际报道背后的故事,往往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当重要角色,故更显厚重。在“集粹”的《高瞻远瞩无微不至》一文中,我们看到周恩来总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逝世的20多年里,亲自审阅和亲笔修改的国际部的稿件竟在千篇以上。为了一篇第二天见报的国际评论,一国之总理能和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从晚上11点修改到第二天的清晨。为了一篇国际报道,一国之总理能将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从北京召到大连面授机宜,再让编辑从大连跟到上海,对他们纵谈国际局势后修改定稿。这就是1972年7月7日人民日报五版上关于尼克松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讲话的那条新闻。这样的新闻当然会连同它背后的故事,连同它那个时代的色彩,一起化作后人绝对不应忘记的历史。追昔抚今,新闻背后的故事已经不同了。毕竟时代的色彩也不同了。

  新闻本身常常有自己的风度。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人民日报国际报道的风度是受了周恩来总理的“真传”。基辛格对周恩来总理的风度有这样的形容:“坚毅安详”、“娴雅庄重”、“亲切和蔼”、“谈吐机智而有风趣”,周恩来总理的政治家风度如此,他的文风也是如此。他的言传身教也感染了人民日报的国际报道。在审阅稿件时,他除了反对极左腔调之外,还很不赞成那种粗俗轻浮的、卖弄噱头的、格调很低的文字。他要人民日报国际报道不用骂人的话,不要玩弄词藻,既不生硬枯燥,也不要油腔滑调,有失风度。那个时代中国外交部还没有设“新闻发言人”,人民日报的国际评论就成了发表中国官方立场、观点、态度的“发言人”,这位发言人一以贯之地保持着自己的风度。

  时代不同了,当市场因素渐入传媒的今天,一些并不担任解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阐明党和国家观点立场之重任的报纸,为了追求“卖点”而顾不得“娴雅庄重”,为了“厚度”(一天几十个版)而难以“坚毅安详”,这也都无可厚非。只是今天人民日报的国际报道似乎还固守着多年前周恩来总理言传身教给予的“大家”风度,这总是值得敬佩的。

  新闻都是人采写的。当年,沾点“外”字的工作都带着点儿神秘意味,采写国际新闻当然也如此。1979年以后,人民日报除了原有的驻朝鲜、日本、英国、罗马尼亚、巴基斯坦等少数几个记者站外,又陆续向美国、泰国、坦桑尼亚、埃及、阿尔及利亚、比利时、南斯拉夫、香港、法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加拿大、意大利、津巴布韦、科特迪瓦、联邦德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派出了记者。虽然人民日报国际部向世界派出的记者没有新华社派出的多,但这些记者却写了大量很有深度、很有分量、很有特点的国际报道。同时也留下了他们自己的故事。我们在这本“集粹”中可以看到,有些故事是离开那个时代的读者无法想象的。如奉命出国建立记者站,只因带了有刘少奇照片的书,带了有林彪题词的毛主席语录,就被海关大肆盘查,到国外后又差点被撤回国,几次认真检查才得以过关。现在的读者看了可能会感到有些离奇。

  人民日报国际部驻外记者工作生活的环境与国内记者有很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恐怕就是遇到驻在国的战争。人民日报记者中最早采访国外战争的可能要属原总编辑李庄同志,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奉命,带着刘少奇同志给朝鲜劳动党中央的信,前往朝鲜前线采访。在“集粹”中可以看到李庄同志讲述的当时他与法国《人道报》、英国《工人日报》记者组成的记者团如何在战火纷飞中采写新闻,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后来的岁月里,人民日报国际部的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在印度,在越南,在中东,在南斯拉夫等地的战火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光荣足迹,为历史留下了重重的印记。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08日第八版)

  相关专题:周恩来逝世三十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