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专题 > 正文

燕赵都市报:科普著作获大奖的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0:11 燕赵都市报

  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9日在京颁发。共有7项科普著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打破了科普著作无缘国家科技奖的历史。(新华社1月9日电)

  对科普著作进行表彰与重奖,以鼓励科学家把科技成果介绍给普通读者,增进公众对科技事业的了解,是许多国家的"惯例"。如,英国有"朗普伦斯科学书籍奖",澳大利亚有"尤里卡科学普及奖"、"尤里卡科学书籍奖","尤里卡科学新思维奖",巴西有科学宣传奖,印
度有"卡林加奖金"和"国家科普奖",韩国有"振兴奖"。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科技腾飞的两翼。但长期以来,我国面向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的激励机制几乎是空白,各级政府的科技奖励对象范围中都没有科普的位置。7项科普著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建立以来一次理念上的突破和体系上的创新,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创新的繁荣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不仅显现在诸如"神六"这种标志性尖端技术上,更体现在国民科学素养上。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为总人口的2%左右,与许多发达国家10%的比例相比,差距明显。究其原因,十分复杂,但有一点谁都承认,那就是我国的科普著作数量偏少,质量偏低,原创佳作更是少得可怜,公众对科普读物的热情不高,缺少看科普图书的欲望。本该属于大众的科普著作,陷入了"小众传播"的尴尬处境,无疑是导致公众不能具备起码科技常识的重要原因。

  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科普著作是金钥匙。要为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美的科普大餐,首先要有一大批高明的"

厨师"。令人尴尬的现实是,这些年来,我国科普创作队伍一直呈"减员"态势。缺乏激励机制,稿费偏低,收入偏少,成了科普作者共同的痛。从事科普工作几十年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首席顾问章道义曾言,耗费巨大心血写一本科普读物,创作收入不过几千元而已。科普创作难让科普作家过上体面的生活。尽管这个话题比较"庸俗",但离开了创作激励机制,科普著作注定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论与过去相比,还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科普创作都有贬值的倾向。科普著作获大奖,对营造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的激励机制,改变现状,具有积极的引导价值。去年,我国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作出相应修订,将科普工作纳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励范围,以肯定科普工作者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这次科普著作获大奖,更是开了一个先河。笔者期待科普著作获大奖产生涟漪效应,引领全社会对科普创作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和尊重,以在更大范围建立更为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科普创作中,不断提高科普创作水平,吸引越来越多的国人阅读科普著作。

  -青山

  相关专题: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