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自主创新引向民族复兴之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0:10 燕赵都市报 | |||||||||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今天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1月9日人民网) 两位年至耄耋的科学名宿获此殊荣,名至实归,委实可喜可贺。然而让人意外的是,
本次科技大会是中央、国务院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也是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谁都无法否认,“科教兴国”正自上而下日益深入人心;谁也应该承认,只有插上科学的羽翼,一个国家才能稳健地腾飞。《瞭望东方周刊》曾撰文认为,影响中国百年的四个关键词之首即是科学:科学意味着缜密的计划或者规划,意味着建构一种在可行性基础上的未来,从而摆脱命定与随意。 不容回避的是,曾几何时,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沉湎于久远的四大发明,而流于沾沾自喜和踯躅不前;我们注意到,尽管已有改观,但2004年,我国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23%,这与我国法规规定的1.5%尚有差距;我们听到,去年8月21日,科协主席周光召对科技工作者热衷做官的现象予以痛斥:“要搞科研就不要当官,要当官就不要搞科研。”这说明官本位情结在科学工作者队伍中颇有市场。我们还看到,中小学生的理想定位早已由科学家转变为公务员、明星和老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众所周知,“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国外的再贵也要用,国产的再好也不用”,缺乏政策环境支持的自主产品,对自主创新的推进,显然是致命的打击。数字显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许多企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这势必阻碍创新。此外,学界弥漫着让人堪忧的浮躁之气,抄袭风几乎愈刮愈烈,在考核压力下科学中人疲于奔命,如此一来哪有真知灼见? 让人欣慰的是,此次科技大会传出三大利好消息:获奖人年龄结构总体趋于年轻化;获奖项目取得发明专利的越来越多,“专利”“标准”科技发展战略取得成效;西部和边远地区获奖项目增多,促进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这之前,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捧走央视经济年度人物大奖,所折射的讯息耐人寻味,诚如其本人所言:“我是代表着以自主创新、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年轻人得的这个奖。”毋庸讳言,只要惟自主创新马首是瞻,只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改观学界的名利习气,未来还是让人乐观的。 最后,再回头咂摸500万元的奖金之争,其实,公众关注奖金数额也无可厚非,毕竟它可以佐证公众对科学大奖不是充耳不闻,眼下,我们的任务应是如何引导他们从关注奖金到亲近科学家再到钟情于科学,因为,对我们这个曾经引领科学风骚的泱泱大国来说,培植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大有必要,在整个社会中构建一种让科学健康发展的氛围,更是迫在眉睫。 -王石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