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广西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10:07 桂龙新闻网

  本报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6年1月11日至15日在南宁举行。

  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同志在开幕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自治区政协过去一年的工作,明确提出了做好今年政协工作的希望和要求,对进一步动员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赞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自治区主席陆兵《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赞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报告。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王汉民副主席代表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潘鸿权副主席代表常务委员会所作的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期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领导参加了委员小组讨论,听取了委员的大会发言,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交换意见、共商发展大计。全体委员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议政建言。会议开得隆重热烈,富有成效,是一次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

  会议认为,过去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经济发展“双过千”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了新台阶。经过“十五”建设,全区呈现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边疆安宁巩固,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为“
十一五
”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区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纲要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指明了继续加快发展的方向,符合我区区情,顺应时代要求,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精神和务实开拓的工作基调,反映了全区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委员们对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充满信心。同时认为,自治区人民政府2006年工作安排符合广西实际,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切实可行,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会议就我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协商和讨论。委员们高度关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认为这是加快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高度关注工业兴桂战略的实施,强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提出要把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政府财政支出上切实体现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共卫生等与民生相关事业的倾斜。委员们还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先进文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问题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指出,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切实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全面推进政协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水平,切实推进政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使人民政协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围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反映民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工作,在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广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会议号召,参加自治区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来源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