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6年北京两会专题 > 正文

对话北京人口问题:不能靠户口本控制人口数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01:36 新京报

  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人口学专家翟振武、人大代表史际春接受本报采访谈北京人口控制问题

  ■访谈动机

  “5年”、“1600万”,两个让北京市政府倍感“有难度”的数字。

  北京以其区位优势和经济规模,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在给北京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过度膨胀的人口也让北京的交通、就业、环境、教育、卫生等方面,背上巨大的包袱。

  必须控制人口,已是共识。如何控制人口,众说纷纭。

  设行政门槛?靠市场选择?如何在保持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疏散冗余轻装上阵?怎样在控制流动人口的同时,不伤害那些付出很多,但是所获甚少的农民工的感情?

  五年时间,把北京市的人口控制在1600万,还要圆满解答上面的疑问,真是不折不扣的“难题”!

  “拼GDP,人口永远降不下来”

  新京报:前两天,刘副市长在小组审议会上表示,“北京市人口控制在1600万是最难完成的目标”,这一判断的根据是什么,如何看待它?

  刘志华:首都作为政治中心,限制人口是没有硬措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的首都,要严格控制别人不许进北京,政府难以做到,所以控制人口是特别难的一件事。

  大家都想往首都来,但是北京的承载力有限,这两者是最大的矛盾。

  翟振武:这是个非常现实的判断。现在北京就已经有1530多万人口,以目前的增长速度(每年增长2.5%左右编者注),明年估计就会达到这个数字,因为只有差不多70万的空间了。

  北京这里集中了太多的资源,最好的

医院在北京,最好的大学在这里,中科院在这里,立项审批的部委也都在这里。这里功能太多,是政治和文化中心,同时北京还要成为高科技聚集地、现代制造业中心,金融中心,这么多功能都集中在北京,这么多资源都在北京,会导致很多人口流向北京。

  史际春:政府在对人口问题的规划上,指导思想需要进一步明确。如果你还跟别人拼GDP,在经济发展上还在追求量,人口就永远降不下来。

  不能靠户口本控制人口数量

  新京报:王岐山市长的报告里提出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来综合调控。怎么理解这三种手段?

  刘志华:经济手段比如说,国外的首都一般物价都很高,收入也很高,那么很多低层次就业的人就不能在那里生活。当然,中国的情况不同,农民工大量在北京工作,很多人收入水平是低的,但是他们也应该享受各种基础设施服务。强化户籍制度也是不现实的,户籍制度控制人口的作用会慢慢弱化。

  发户口本来控制人口,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要走市场经济的路子。

  翟振武:要高素质的人到北京,不能只靠行政手段。

  其实再高素质的人要在北京生活他们也需要有配套的服务产业,不能说将来在北京菜贩、保姆也都大学毕业吧?

  没有他们,高素质的人也不会留在北京。

  主要驱动力还在于经济,但是不能说见到某一产业有利可图,就发展它。发展某种产业就会引起人口问题,这时即便采取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也许都不能合理地引导人口流动了。还是要综合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

  新京报:那么通过产业升级来控制人口,是不是意味着只吸引高端人才、留下高收入人员?

  刘志华:这是北京的功能决定的,北京是以发展高科技、服务业、旅游业为主,不可能大规模地发展第二产业,因为这会造成各种层次的人聚集。而高端的第三产业发展,会形成工资的高低,会形成物价的高低,这样许多人因为谋不到职,就没办法生活。

  新京报:那么那些低收入人群怎么办,他们会自动退出北京?

  刘志华:你可以看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首都,如东京,就是

房价高、物价高,没有合适的工作,有些人只停留十天半个月。但是他们肯定会去找能就业的地方!

  比如那些发展第二产业的城市,以及大规模的生产基地。

  史际春:市场很聪明会选择,只要社会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比如说,你是制造导弹的,我是给送盒饭的。如果我的盒饭做得很香,那么我还可以一直做下去。如果待不了,自然就会流向外地。

  新京报:产业升级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北京控制人口的时间表很紧。有人曾建议,可以通过大规模减少廉价出租房或提高廉租房价格,提升生活的成本使得外来人口流向其他地区,这是个立竿见影的策略吗?

  史际春:提高生活成本让人不来,这是不正确的。

  生活水平怎么样不是一个城市的政府能控制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这涉及到整个国家的通货紧缩或膨胀。

  翟振武:廉租房是在北京存在大量外来人口之后才有的,在政府提供廉租房优惠之前,外来务工人员照样在北京生活。有廉租房可以让他们在北京的生活会改善一些,没有这一优惠或者提高廉租房的价格,只是使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恶化,但也不能控制他们进入北京。

  再说,如果租金增加,这时候市场就会发生作用,北京的农民也会把自己家的房子腾出来,出租给这些外来人口。

  提高生活成本,这看起来是经济手段,但其实这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可能实现对物价的控制,也不可能抬高物价。

   疏散人口有待京津冀一体化

  新京报:还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人口分流到新城”,如何看待这一办法?

  翟振武:其实新城只能实现人口分散的目标,不能实现北京人口总量合理引导的目标,还会增加北京人口的整体容量。如果只在新城建住宅区,不把机关、产业和工作地点也迁到新城,就不能很好地实现人口转移和分散的目标,反而还增加了交通的压力。

  史际春:新城建设,应该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把一些行政机构搬出主城区,有的单位人特别多,如果能迁出一些,主城区的人口压力将会大大减少,但结果很难预料。

  新京报:您对这个政策不乐观?

  史际春:经济和行政的互动,往往需要磨合,也需要一个时期。就目前而言,以行政方法对人口发展来设定目标,这是不科学的;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控制经济规模的想法,人口会照自身规律发展。

  新京报:综合一下上述的观点,对北京市在5年之内把人口控制在1600万,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刘志华:现阶段只有不断往前发展来解决这个问题,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发展更多的高端服务业、高科技企业。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大规模的建设期完成,就好调整。政府正在请各种专家一起研讨,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作为发展中的大城市,怎么能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好,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难题。

  翟振武:首先是集中发展高端产业,不能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了。再有就是要在周边促成城市带的发展。就像珠三角,你可以选择在顺德打工,也可以在

东莞打工,这里的收入差不多,参照一下北京的周边城市,你会发现像承德、唐山的吸引力还是不够,这样人口可不都聚集到北京来了吗?北京要彻底地解决人口膨胀的压力,就要实现京津冀联合一体化发展。

  本版统筹/本报记者郭少峰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郭少峰 赖颢宁 蒋彦鑫

  相关专题:2006年北京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