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长在省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11:49 大众网 | |||||||||
本报济南1月15日讯 韩寓群省长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十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全省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五”计划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
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居民就业不断扩大,收入持续增加,物价基本稳定,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改善。预计2005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5%,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53.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52.7万人。预计200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680元和3800元,年均增长10.5%和7.4%。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全面进步。市场取向的改革实现新的突破,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转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扎实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社会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平安山东、文明山东、和谐山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时期,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紧紧抓住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切实抓好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四是坚持促强扶弱相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六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省建设。七是注重为群众办实事,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八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九是大力开展平安山东建设,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十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五年来,在推动经济建设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主要体会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调整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山东实际紧密结合,善于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确定 本报济南1月15日讯 韩寓群省长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在效益提高、结构改善、消耗降低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2010年达到29000亿元,人均达到3800美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2000亿元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2%左右。 “十一五”是我省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面”和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争创“三个一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力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自主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抓好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为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要有效地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发展,关键是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仅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更要努力做到发展速度与效益、结构、后劲相统一,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要坚持节约优先,全面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立足节约促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遵循自然规律,更加重视保护环境,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搞好生态系统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发展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是着力抓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助、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重点搞好农村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乡镇机构、县乡财政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三是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十一五”期间,必须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由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转变,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支撑长期增长、缓解发展矛盾、增进社会福祉的经济结构。要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建立健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中,尽快培育更多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要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点。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投资结构,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重大项目,适度超前搞好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四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认真实施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落实激励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加快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转变。 五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生机活力 要以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为重点,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着重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具活力的体制环境。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更加积极地利用外资,把利用外资与提升产业结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企业资产重组、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大力改善出口结构,更多地支持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消耗和高污染产品的出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开发能源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六是着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立足于有效解决我省东中西部发展中存在的较大不平衡性,深入实施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的区域发展战略,提升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推动中部地区加速崛起,促进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支持各地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避免产业结构雷同,形成分工明确、重点突出、比较优势得到有效发挥的区域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建立区域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和互惠互利的协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人才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科学合理配置。积极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半岛城市群、济南城市圈和鲁南城市带,促进中小城镇集约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采取市场手段与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帮扶机制,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发展步伐。 七是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搞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利益。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镇职工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扎实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强化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协调机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今年发展目标任务确定 本报济南1月15日讯韩寓群省长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增长16%,其中出口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实施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着重抓好十项工作 本报济南1月15日讯韩寓群省长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06年要着重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搞好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设施建设,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抓好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扶持畜牧业、养殖业稳定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好重点小城镇综合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今年全省取消农业税,省级财政安排“三农”方面投入45.2亿元,增长25.6%。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二是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把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所在,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加快制造业强省建设。加大培育知名品牌企业、名牌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力度,大力提升七个产业链终端产品的技术水平,用先进技术改造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积极发展重点装备制造业,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在电子信息、机械、化工、新材料、海洋生物等领域加快“山东制造”走向“山东创造”的步伐。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推进商务、政务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 三是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金融产业。积极支持驻鲁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整合开发地方金融资源,发展壮大恒丰银行等商业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积极发展现代流通业。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培植一批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加快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体育产业,加快整合广电网络和各类文化资源,培植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培育齐鲁文化品牌,精心组织好首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升“山水圣人、黄金海岸”两大品牌,丰富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工农业旅游,加快开发度假旅游。科学整合资源,深度开发旅游市场。 四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继续实施“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战略,推动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支持济南以承办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搞好省城建设,发展省会经济,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带动济南城市圈经济加快发展。支持青岛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强化龙头地位。继续加大“突破菏泽”的工作力度,培植优势产业,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继续实施“双30”工程,组织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工作。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支持各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壮大优势产业。 五是千方百计扩大内需 努力增加居民消费。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稳步推进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激活即期消费。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格食品、药品、农资等市场监管。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围绕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强化薄弱环节,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把投资重点转向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转向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坚决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六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定不移地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严格的产品消耗标准,坚决限制高耗能、高耗材和高耗水行业发展,依法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实施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强化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继续实施“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依法关闭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和生产线,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农业“两减三保”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绿色山东。 七是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建立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新型管理体制。 以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制为重点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分离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工作。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垄断行业、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重点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完善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大力开展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 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为重点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办法,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管理,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实行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重大项目后评估制度。 以改善环境为重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营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和私有财产。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八是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开放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研发领域。鼓励外商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选择一批高速公路、地方铁路、港口及城市公用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对外招商。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努力扩大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提高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出口的质量和档次,大力发展远洋运输、现代物流等服务贸易。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深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推动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发境外战略资源,支持纺织服装、家电、农机和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兴办境外加工贸易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 九是全面发展和振兴教育事业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教育服务职能,切实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市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的责任,加强省管高等院校的管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继续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点,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义务教育“一费制”,切实减轻群众的教育负担,把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积极解决好城市低收入群众的子女上学问题。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积极办好公办职业院校,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推进校企联合办学。推进学分互认制改革和开放式授课,逐步实现教师资源和各类设施资源共享,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十是切实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紧急救援机制。提高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增加公共卫生投入。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繁荣文学艺术创作,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扎实推进青岛奥帆赛、十一运会和首届全国水上运动会筹备工作,办好第21届省运会。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工作。继续搞好双拥共建,为驻鲁部队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普遍推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各级政府要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支持政法机关搞好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深入推进平安山东建设。继续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不断提高平安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完善和规范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切实搞好政府自身建设 本报济南1月15日讯韩寓群省长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政府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纲要,努力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监督,广大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进一步改善行政执法工作,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高效执法。继续推进政府工作提速,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三个体系”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健全决策目标体系。改进决策规则和程序,完善重大决策调研、专家咨询论证和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对超越权限、违反法定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决策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大力推进执行责任的具体化,健全执行责任体系。完善目标责任制和主办负责制,严格纪律,分工负责,做到工作主体清晰、责任明确、权责一致。三是大力推进考核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健全考核监督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工作问责制,对不作为、影响行政效能、贻误行政工作等行为,严肃追究部门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各级政府公务员都要时刻警钟长鸣,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清廉做人,公正办事,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重点加大在土地批租、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反腐倡廉力度。对违纪违法案件和腐败分子,要依纪依法严肃惩处,决不姑息。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要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敢抓善管,狠抓落实。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弄虚作假、浮夸虚报。要牢固树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观念,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坚持从严治政,严肃法纪,对履行职责不力的要严厉批评,对行为不端、侵犯群众利益的人和事要坚决处理。各级政府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权轻权重,都必须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切实做到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 相关专题:2006全国各地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