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CCTV《乡约》专题 > 正文

央视《乡约》:草根情怀的经济学家茅于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19:12 央视《乡约》
央视《乡约》:草根情怀的经济学家茅于轼

茅于轼做客乡约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乡约》:草根情怀的经济学家茅于轼

节目现场


  经济学家,在我们的想象中,他不像政治家,可以直接去参政,也不像文学家,可以去写文章。经济学家,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只是把劳动创造价值的论证和捍卫一个学说的纯洁性视为自己的职责,而他们的知识确实远离生活,政策出了天大的偏差他们也能心安理得。大多数经济学家一方面关心现实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又表示对经济能否帮助经济发展表示怀疑,这是出于对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一种敬畏。因为现实的经济实在太复杂了,凭着有限的经济知识就企图改变世界,往往会闹出许多大乱子,所以还不如保持一种谦逊有态度,承认经
济学的能力有限较为妥当。可以说,这是一切抱有自由主义信仰的经济学家的态度。这是经济学家们对自己的评价,在做茅于轼这期节目之前,我对经济学家的看法也止于此。但是当我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茅于轼,认识茅于轼之后,我越来越感到,茅于轼老先生不是这样的经济学家。

  最初知道茅于轼这个名字,是因为先有了这个题目,《草根情怀的经济学家茅于轼》。经济学家与农民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我国早期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著名铁道机械专家茅以新,而桥梁专家茅以升,则是他的伯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946年,他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主攻铁道机车。1950年毕业后,舍弃上海滩的荣华,自愿远赴千里冰封的齐齐哈尔铁路局,等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火车司机。从那时起,他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驾驶机车在保持正点的条件下,使燃料消耗为最小。在此后的许多年里,他便全面深入地学习了数学,并通过苦思冥想,得到择优分配的重要结果。由于勤奋上进、刻苦好学,很快被提升为技术员、工程师,并于1955年调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机车车辆性能研究。

  1958年,茅于轼被划为右派,下放至山东农村劳动。在随后的全国性的大饥荒中,他饱尝过饥饿的滋味,甚至有过以蚂蚱为食的奇特经历。“文革”中,他再次受到冲击,被抄家、批斗甚至殴打,最后发配至山西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8年才获平反。喜爱太极拳的茅于轼对这12年的风雨看得很开———“辩证地看,12年失去了干事业的机会,但也获得了对我国农村的深刻认识和对农民的深厚感情。”12年劳动实践和潜心研究后,他于1979年推导出择优分配原理。1981年,他参加了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在北京的计量经济学研讨班,正式接触到现代经济学,并大量阅读西方经济著作,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想。1985年,他写出《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这部被称为重新构造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著述奠定了他作为经济学家的地位。

  从四十六岁才开始学经济的茅于轼是这样说的:“我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愿望,就是使得我们国家富起来。后来我发现,国家更需要经济学,于是开始转向”。就是怀着这样一份拳拳爱国之心,茅于轼改学经济,并且很快成了一名著名的经济学家。难怪有人把他喻为“经济学界的鲁迅”。

  也正是由于怀着这种使国家富裕起来的目的,改学经济的茅于轼才更想看到,他的经济理论究竟能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他才亲自把自己的经济理论当作一个实验来做。但要做这个实验,要有爱心和毅力才能做得来。不然,十年来,为了一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坚持做着一件事——扶贫,一位经济学家哪里来的这份时间和精力。他把这件事当作实验来做,而且要亲自去做。就像一位文学家,几十年专心于一篇著作,一位化学家,专心于自己的实验一样。茅于轼老先生几十年来,专心于自己的扶贫事业。只不过,他所倾注的是对穷人的深情与同情。茅老不但是一位作风严谨的学者,更是一位饱含深情的老人。一个把枯燥的经济理论取名为《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这么浪漫名字的人,一个把五十万元资金投入到一个小山村,到了村里,却为了给那里的人省下一滴水,而不敢喝水、不敢刷牙的人,一个为了一群从山里出来的小姑娘而在早晨五点钟就等在瑟瑟风中的七十多岁的老人,能不说是一位饱含深情的人吗?

  乡土情怀,精彩人生。一位老人,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帮助农民脱贫上,而且要持续地做下去,这份乡土情怀,谁人能比。

  ——吕梁山区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茅老从十年前就开始扶贫的地方。如今,这里虽然依旧偏僻,但是已经被许多外人知道,就是因为有了茅老在这里所做的扶贫事业。

  十年前,因为茅于轼老人和他的爱人给希望工程捐款,捐了二百元钱,后来这笔钱就分配到山西临县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的手里。这个孩子叫韩海青。家里有兄弟姐妹6个,上面还有爷爷奶奶,马上就面临着失学。得到茅老的这笔钱,这个孩子才得以上学。后来茅老又捐了几个孩子,可是在捐助这些孩子的过程中,茅老看到,只是捐钱对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来说,并没的什么大的作用,于是,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来思考的茅老,改变了最初的办法,他不把钱捐给农民了,而是把钱借给农民了。他把这笔钱命名为扶贫基金。他的一个经济理论就是送钱是输血,而借钱是造血。为了证明他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茅老坚持了十年的时间,发动亲戚朋友把钱汇到这个小山村来,如今这笔钱增加到了五十万元钱。只所以把这件事坚持下来,另一个结论也由此得出,那就是农民都是有信用的。因为在这十年的时间,茅老这笔钱借出又回来,回来又借出去,到现在为止,除了一位因车祸去逝而无法还钱的,还没有借钱不还的事情发生。如今年,茅老这笔钱,由当初只在龙水头村做,扩大到临近的村子,湍水头村和小寨村。在使用这笔扶贫基金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做保障,有的便是村民们的彼此认识的熟悉,靠的就是村民们的信用,因此,诚信对于这笔基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诚信二字,怕是这笔基金早已不存在了,因此,当地村民对诚信二字十分重视,在2002年,把这笔基金成立的日子,命名为诚信节。

  茅老在北京办的一所学校名字叫富平,是扶贫的谐音,茅老办这所学校的初衷,也是为了扶贫。用茅老自己的话说,办扶贫基金是为了让那些安于土地的人富裕起来,而办富平学校,则是为了帮助那些走出土地的人。整个农村的问题,是农民太多。也就是说我们国家还是个农业国。有60%的人口还是农民。一个农业国是富不了的。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富的国家,必须把农村人口,大部分都迁移到城市里头来。同时城里的人也要学会接纳这些农村来的人。因为只有更多的农村人成为了城里人,他们就会由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才能带动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谈不上国家的小康。看来,办富平学校的意义,比抚贫基金的意义更加重大。

  做为一个经济学家的茅老来说,他所做的这些事,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他最初放弃机械专业而改学经济的时候,不知他是否想到了,他的改变,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会改变这么多人的命运。但这些对茅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改学经济的目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本文采访线索由央视七套《乡约》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乡约》栏目查阅。

  注:CCTV-7《乡约》栏目播出时间:每周六21:52分 重播时间:每周日13:30,节目时长45分钟,无限精彩尽纳其中,届时敬请收看。

  相关专题:CCTV《乡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