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游戏”要讲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14:14 人民政协报

  “游戏”要讲规则

  张树义

  在我看来,销售月球土地,更像是一场游戏,就像小时候玩的“过家家”游戏一样,是不必较真的。我就不相信,哪一个购买“月球土地”的人真会以为自己就拥有了该片土地
的所有权。然而,游戏并不等于没有规则,其实,游戏却是最讲规则的,凡是能够不断地“玩”下去的,都是有其规则的。

  那么,“销售月球土地”这一场游戏的规则是什么呢?

  这场游戏的主角共有三方:作为销售者李捷的月球大使馆;购买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规则就是围绕着这三方展开。

  销售者与购买者之间的关系是普通的民事关系,他们之间关系所遵循的规则是:凡是法律所不禁止的,就是公民可以做的,即所谓的“法无禁止即自由”。为什么法无禁止即自由呢?这涉及到的是生活与法律之间关系这一根本问题。

  对于个人来说,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其自由驰骋的天空,世上本是没有什么法律的。只不过人作为社会动物,要在和其他人的相互关系中生存。两两关系难免产生“自由的碰撞”。因此必须划定边界,以免因“碰撞”而两败俱伤,以致失去“自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塞罗说,为了自由,我们选择了法律。这说明,生活是先于法律的,而人们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才选择法律的。离开了生活,法律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法律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将人们的全部活动“揽入其怀”,只是将那些可能影响他人权益的、对社会秩序与安全构成威胁的活动加以禁止。人们将此概括为:法无禁止即自由。

  然而,长期以来国家大包大揽,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浸淫之下,我们养成了等、靠、要的行为习惯,“等”组织安排、“靠”政府命令,“要”行政指挥,个人或组织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由此形成的思维模式是:政府让做的才能做,行政允许的才能做。在一种外在于个人的力量安排的秩序之下,其规则是对个人自由选择的压抑。体制的僵化、效率的低下大概皆源于此。问题在于,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发的秩序”,它需要的是自主、自由、自愿、自律,提倡的是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很显然,没有思维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很难在中国真正建立。即使勉强建立起来,也只能是一个“坏”的市场经济。

  现在看来,市场经济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游戏双方的政府一方。对于政府活动来说,其活动规则与公民个人活动的规则刚好相反:只有法律规定才能做,正所谓“无法律即无行政”。其间的道理在于,政府活动是运用权力,所谓权力就是可以强制他人服从的力量。能不能强制,如何强制,不能由掌握权力的人自己说了算,必须由法律决定,政府依法行政。人治还是法治于此泾渭分明。同时,政府的存在是为了公共秩序,达到秩序状态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不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而只能根据秩序的要求通过法律来确定。人们将此概括为:无法律即无行政。

  然而,计划体制的内在逻辑是,没有政府的安排就没有经济活动,其游戏规则是,一切都按照政府的计划运转。过去大家经常讲的“计划就是法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由此形成政府部门的行为模式以及思维方式,不是无法律即无行政,而是相反,无行政即无法律。正是这种思维方式与“月球大使馆”发生了碰撞。难怪本案工商部门要到计划经济的“武库”中去寻找“武器”,搬出来一个刻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烙印的“投机倒把”,因为“投机倒把”就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在我看来,投机倒把是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它也是市场经济顽固的一个障碍。很明显,计划体制与市场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结构,对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就不仅仅是个别“器物”的改造,甚至也不仅仅是某种制度的改革,更为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转型。非如此,市场经济这场游戏是没办法“玩”下去的。(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年1月20日 《人民政协报》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