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谁来帮大学生摆脱抽血困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09:01 南方都市报 | |||||||||
虚拟@现实之五岳散人专栏 大学生求职真难,据说除了能力之外,产血量也非正式地纳入了考核标准。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用人单位以前是决定录用了再体检,现在改在求职的同时就要求体检。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自己去医院体检又不是那么信任,所以每次求职就要被用人单位弄到自己信任的医院去检查——如果该学生能力出众被很多家看上,他就要被很多次弄进医院(《中国青年报
众所周知,体检总要抽血化验的,产血量要是不高的话,可能工作还没找到,血就被抽得差不多了。原来总是说资本家是吸血鬼,现在这个词有了现实中的真正对应物。而这种荒唐事所直接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能力不是那么出众的学生很可能先找到工作,因为能力出众的基本都倒在了多次体检验血的路上。而且,满胳膊针眼也实在不雅,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吸毒。 正经分析这事,就会得出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结论:我们社会目前信誉状态堪忧。用人单位不信任医院,也不信任学生,而这种信誉状态导致了大学生的处境几乎像个卖血为生的人士。但这个推理推到后来,就会发现大家谁都不信谁,但人还是要招到单位来。这种氛围下工作的人,恐怕将来还会把这种不信任传播下去。 但这可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随口批评社会的信用状况几乎是最容易的事,但这种批评对于把大学生抽成人干儿的体检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这里其实并没有什么医院或者学生的信用问题,而是怎么设立一个信用机制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事情其实不是道德批判,而是一个技术工作。 记得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论证了政府信用现在基本都被用来给商品担保了,比如“内衣十大著名品牌”什么的,而政府信用与这些商品挂钩,实在是既不智也不值的事情。但学生是这个社会的公民,而且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府信用要是给他们的健康进行一下担保,总是要比给商品做担保要强。 所以,每个城市应该由政府指定数个体检的机构,由政府信用与政府监管进行一次为体检的担保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体检结果规定一个有效期,只要在这个期限之内,用人单位就以此体检结果为标准。要是用人单位发现这种体检有水分,也可以告相应的机构,并进行索赔。 其实事情就这么简单,社会信用的最终承受者除了社会外,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政府,所以政府应该在社会信用上进行担保,并且利用合适的规定来引导信用体系的建立,也就是通过政府担保来形成一种信用机制。这种机制不由政府这种握有最终裁量权的机构建立与承担,民间是无法自发形成的。 行文至此,想起了当年无偿献血的经历。献血当然也是要体检的,当年给我抽血化验的是个小护士,技术不那么过关。针头进去以后没有找对血管的位置,这丫头直接就用针头在我肉里找血管,向左一下、向右一下地找,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胖人的血管真是不好找。当时年轻,汗都下来了,愣是没吭一声。现在想想看,其实碰上这么个护士还是幸运,毕竟就是那么一回而已。但考虑到现在学生胳膊上将要承受的针头的次数,还真是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 (作者系知名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