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焦点访谈》专题 > 正文

焦点访谈:贵州遵义农家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5日23:15 央视《焦点访谈》

  央视《焦点访谈》2006年2月5日播出节目《“富学乐美”在山寨》,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演播室 主持人(方静):

  你好,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大农民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他们渴望拥有一个殷实、和谐、文明的新农村。那么怎么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呢?在贵州省遵义市那里的农村正在进行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春节前夕,我们的记者在遵义市行程近千公里,走访了遵义市的余庆、湄潭、桐梓、红花岗等几个县区,看到当地群众正在用极大的热情改变家乡山寨的面貌。

  解说:

  在遵义市,记者首先来到余庆县。这里就是“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发源地。在余庆县小腮镇有个桥底山寨,桥底山寨在大山深处小乌江河畔,就在几年前这个只有62户人家,230多口人的村落还是个与世隔绝的穷山寨。

  遵义市余庆县小腮镇桥底村 张德明 村民:

  当时在2000年的时候,就是我们桥底这里,就是人家相当拥挤,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下点雨出门都感到很困难。我们这儿年青人相当多,对地方的环境感到确实差,想给它解决,但始终没有解决。在政府的引导之下,我们求富求乐的愿望相当高。

  解说:

  千百年来,住在山区的群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桥底村的村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修路、修桥,改善居住环境。曾经在城里打过工,见过世面的张德明和村里其他十几个年青人决定,自己动手,用这几年村民的一些积蓄先把寨子里的路修好。他们的愿望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由小腮镇政府资助水泥,村民们出工投劳,很快就修好了寨子里的连户路。

  张德明:

  开过群众大会之后,马上把大家组织起来,第二天就开始行动,我们在河沟里面挑沙子、买水泥、投资投劳,连户路其实只用了21天就修通了。路也好走了,他们觉得方方面面的环境都治理改善了,所以我们更加大了力度。

  解说:

  连户路修好后,张德明和村民们又干起了更大的工程,在小乌江河上修建了一座小石桥,最后他们又修起了长达2.5公里的进村路。现在走进大山深处的桥底山寨,一条水泥路蜿蜒挂在陡峭的半山腰上,小山寨空气清新,街道干净整洁。这几年,桥底山寨家家户户都引进种植了苦丁茶,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许多村民盖起了新居,昔日的穷山寨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富庶之乡。

  解说: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余庆县龙家镇光明村的村民用自编的秧歌舞赞美家乡的变化,和桥底山寨一样,余庆县龙家镇光明村也是率先进行村容村貌改造的山寨。走进光明村的各个山寨,一桩桩新颖别致的农家小楼疏密有度、座落有秩,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光明村高寨的村民李付梅感受很深。

  遵义市余庆县龙家镇光明村 李付梅 村民:

  从家里来说,原来都是烧柴,还要上山去砍,很费力,现在都是烧煤气、烧液化气或者用电磁炉,或者用沼气。原来猪圈,我们农村说的猪圈,跟猪一起解手,真的有点烦,现在改厕了,单个的厕所很卫生。

  解说:

  现在李付梅家也安上了

热水器,像城里人一样,随时可以洗上热水澡。在光明村变化的不仅仅是道路村舍、人居环境,还有人们的精神面貌。更值得一提的是,村寨的民俗乡风也有了很大改观。

  遵义市余庆县龙家镇光明村 刘欣 党支部书记:

  我来到光明村以前,偷盗现象比较严重,偷盗的原因是饥寒起盗心,没有钱。有些墙头,我们村里小学写了一条标语,“偷到了的不要哭,没偷到的不要笑,虽然我们人少,我们家家户户要走到”。这是反映当时偷盗猖狂的一种情况,我们老百姓感到非常恐慌不安,也编了一个顺口溜,“白天出门心在跳,害怕家里有强盗,晚上出门心在跳,害怕路上有窃盗,白天晚上心都跳,害怕孩子走邪道”。通过二三年的发展,我们基本上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年了没有一起社会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

  解说:

  桥底、光明等村寨的村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政府引导资助下改变了家乡的面貌,过上了舒心的日子。他们的做法被余庆县干部群众概括为16个字,就是“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这“四在农家”以农民增收致富为前提,以一家一户得实惠为根本,把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愿望变为现实,引领农村走向文明发展的小康之路。

  贵州省遵义市委宣传部 丁福秋 部长:

  富、学、乐、美。富在农家就是增收入,就是引导农民怎样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学在农家就是长智慧,因为农民有了智慧,他就会更好地找到自己的致富路子;乐在农家要爽精神,所谓乐在农家是两个层面:一个就是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二个方面,就是一定要实现村组自治;美在农家展新貌,就是要实现老百姓心灵要美,同时环境要美。

  解说:

  2002年初,遵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14个县市区广泛开展富、学、乐、美“四在农家”的新农村创建活动。

  贵重省遵义市委 傅传耀 书记:

  “四在农家”通过富、学、乐、美把社会主义新农村或者叫小康社会就形象化了,基层干部和农民一听就懂,具体的内涵通过“五通、三改、三建”,也就是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改水、改灶、改厕;建图书室、建文化场所、建政务公开栏,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标具体化,所以触动了农民的兴奋点。

  解说:

  富、学、乐、美“四在农家”顺民心、得民意,一经倡导就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赞同,因此很快就在贵州省遵义市农村蓬勃开展起来。走在遵义市“四在农家”创建点上,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村寨寨、牲畜圈养、物放有序、庭院整洁,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沙坪村 陈清蓉 村民:

  以前我们城里的亲戚说,农村环境太差,吃不下、住不下、睡不下、喝不下。现在每到周末他们就想来。想来干什么?想来吃我们的无公害蔬菜,想来喝我们的山泉水,想来感受我们这种优美的环境,感受一下我们纯朴的民风。

  解说:

  为了改变自己家乡的面貌,许多村民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四在农家”的创建活动,在桐梓县楚米镇三座村,2005年6月由群众自发捐资10万元,修建起了一座奉爱桥,连通了村里分散的村民点。

  和三座村紧邻的元田村,居住在村东片的两千多村民进出村西片老街,十几年来只能走铁路桥,非常不安全。

  遵义市桐梓县楚米镇元田村 姜在文 村民:

  村民都从这上面过,有时候

摩托车、自行车,中学生在放学的时候,那个时候简直是学生在这里一过,像刚才火车一过相当危险。

  解说:

  近期,元田村的村民也自发集资14万元,正在修建红石桥,记者采访时,虽然已经临近春节,村民们还在工地上忙碌着,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年过八旬的王绍云老人把自己积攒多年的积蓄也拿了出来。

  遵义市桐梓县楚米镇元田村 王绍云 村民:

  现在筹集资金,我已经捐了接近四千了。

  解说: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贵州省遵义市农村建立起了1300多个图书室,3300多个文体活动场所,已经有850个村,60多万人享受到了富、学、乐、美“四在农家”创建的成果。值得称道的是,在“四在农家”的创建中,遵义市各级政府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而是尊重农民的意愿,由政府引导资助,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傅传耀:

  凡是老百姓高兴的,老百姓满意的,老百姓支持的,老百姓拥护的事,我们都要把它从始至终做到底。我们2004年作了一个规划,就是到2010年左右,要使遵义百分之八十的农民享受到“四在农家”这个成果。为什么这样呢?一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们还有几个贫困县可能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条件好的地方,城市的郊区实现百分之百,综合起来就是百分之八十。

  演播室 主持人:

  富、学、乐、美“四在农家”活动的开展,使遵义农村一些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群众的话说叫“山常青,水常流,公路修到寨门口,自来水哗哗流,农民群众忙学习,载歌载舞乐悠悠,闭路电视安装齐,茅草屋换成吊角楼。“四在农家”说到底就是以农民得实惠为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新探索,如今“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已经在贵州省广泛的推广,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山寨走上文明富裕的小康路,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再见!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