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晨报 > 正文

大一女生的苦尽甘来求学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18:43 内蒙古晨报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李爱平)1月28日晚10:00,外面的爆竹声划破了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广益隆乡东滩村的寂静。

  这天是2006年春节,是一个让亿万人举杯同庆的节日。患有腰部错位、肋骨下移多年的赵八斤此刻正守着老伴高秀兰,嘴里喃喃地说着什么。

  两个小时后,就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朱军宣布倒计时,山村里的这一对老夫妇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轻声啜泣起来,女儿走到两位老人身边,将手帕递给父母。

  外面的爆竹声依然响着,这个小屋里的三个人在感受着春节的欢乐时,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

  ★镜头一:山村里飞出金凤凰

  2005年8月的一天。

  像以往一样,赵八斤与老伴高秀兰起了个大早,同往常不一样的是,这一天早上喜鹊在他家门口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因为忙碌,赵八斤与老伴并没有将喜鹊的叫声和女儿的高考联系在一起,只是随意地询问着女儿赵俊诚高考的情况。

  女儿赵俊诚此前就读于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一所中学,因为家庭的缘故,女儿很早就明白上大学是自己惟一的出路,上中学时,女儿赵俊诚多年不改的习惯是在学习上要与别人争第一,在生活上不与别人争第一。赵八斤颇为自豪地坦言,女儿在察右中旗这所中学参加全校考试中,总共有2000多人,女儿竟然能顺利进入前20名,这一点让学校的校长、班主任对这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穷孩子充满了敬意。

  前20名的学生能否顺利考上大学,这成了赵八斤与老伴这段时间最为关注的话题。女儿因为刚参加完高考,这段时间也呆在家里,帮父母亲料理家务。

  喜鹊声仍在唧唧喳喳叫着,赵八斤与老伴下意识地向窗外瞅了瞅,他们并不知道今天会有什么事发生。

  赵八斤拖着病体开始用扫帚扫院,忽然一阵急促的

摩托车声音在院子里响起,会是谁呢?赵八斤在心里思忖着,这么忙的时间,谁会来自己家里呢?赵八斤定睛一看,原来是乡里的邮递员李文。

  老邮递员李文从兜里掏出一个大信封,面带微笑地对他说,“你闺女考上大学了,这是录取通知书。”

  “大学录取通知书?”赵八斤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用他的话说,当时全身在颤抖。他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赵俊诚——内蒙古医学院高护专业。”当这几个大字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的手像患了帕金森病症似的狂抖不停。老伴高秀兰因为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病,多年来腿脚不便,这样的消息她是最后一个才知道。让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是,老伴在看到了这张录取通知书时,竟然像个小孩子似地放声大哭起来。

  一家人,一个特殊的日子,流了一次特别幸福的眼泪……

  ★镜头二:父母四处奔波凑学费

  一家人沉浸在从未有过的喜悦中,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巨额学费的深深担忧。

  夫妇俩都是残疾人,多年来他们家在村里的收入是最少的,女儿几年来读书的费用几乎都是从当地银行、信用社筹集的。

  “怎么办?”赵八斤娴熟地用书纸卷了一支旱烟,吸了一口后问老伴。

  “念。”老伴高秀兰斩钉截铁地应答着赵八斤的问话,但语气里充满无奈,因为她清楚自己的家底,现在家里只有300元钱,学费杂费及其它费用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借。”,赵八斤猛吸两口旱烟后,对着老伴说出自己的决定。

  夫妇俩经过一番商量,共同决定不管怎么样,为了让女儿能上大学,向亲戚朋友们开口借!“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赵八斤坦言,那段日子他已不顾什么尊严,只要能为女儿筹集到哪怕100元学费,他都不惜向亲戚朋友们陈述自己的苦衷。

  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到开学的10多天里,赵八斤几乎天天为筹集到女儿的学费而奔波着。10多天里,到底凑了多少学费?赵八斤坦率地说,仅仅3000元。

  ★镜头三:峰回路转开学后出现奇迹

  转眼间,开学的日子已到。

  2005年9月1日前一夜,母亲高秀兰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对女儿说着心里话。

  “俊俊,你知道咱们的家庭状况,去了学校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母亲语重心长地说。

  “知道。”女儿懂事地安慰母亲。

  “现在只有3000元,你去了学校后和老师好好说说咱们的家庭情况,看能不能报到。”母亲高秀兰在一阵沉默后终于说出了她最不想说的话。

  “知道。”女儿继续安慰着母亲,两人眼里同时噙着泪水。

  这一夜母女俩几乎都没有入眠,她们不知内蒙古医学院会给予自己怎样的答复。

  赵八斤穿着亲戚朋友送的衣服,陪同女儿一同来到

呼和浩特

  已是当日下午,父女二人一直没有勇气走到新生入学报名处,赵八斤不住地叹息,懂事的女儿看着口干舌燥的父亲脸上满是汗水,在附近小卖部为父亲买了一瓶矿泉水。赵八斤说,不知为什么,尽管口渴,但没法喝下那瓶矿泉水。他决心为了女儿的学费“铤而走险”:下午一上班他就和报名的同志讲自己的真实处境,校方如果答应,孩子就留下,如果校方不答应,就领孩子回家。赵八斤说自己的这一想法是和老伴私下里早就商议好的。

  内蒙古医学院新生报名处,报名的队伍在渐渐减少,就在赵八斤忐忑不安准备“铤而走险”之际,内蒙古医学院一名负责人出现在他的眼前。

  “为什么不报名?”这名负责人温和地说。

  “还差点……学费。”赵八斤结巴地说。

  “把你的家庭情况说说。”这名负责人继续说。

  负责人的一句话对于从未接触过大学老师亦或领导的赵八斤而言不啻一剂摆脱自卑的强心剂,赵八斤对着这位温和的老师开始侃侃而谈。

  或许是赵八斤的一席话打动了内蒙古医学院这位负责人,或许是另外的原因,这位负责人在听了赵八斤一席如泣如诉的叙述后满含眼泪的对他说,“你回去吧,其它的事情由我来处理。”

  就这样,女儿赵俊诚在拿了3000元的学杂费后顺利地进入该校学习。“半年来闺女深知这一次上学的不易,每个星期仅仅花30元钱。上大学了,我没有给闺女添一件好衣服,闺女也说不用,过年了,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赵八斤说。女儿赵俊诚则表示,既然就这样,作为一名农村孩子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女儿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顺利进入高等学府,这对于赵八斤也好,对于任何一个熟悉赵八斤家庭的人而言,都从内心中表现出一份深深的敬意。

  一只山村里飞出的金凤凰在面对前途命运的重大关键时刻,幸遇好心师长。这一幕,这一瞬间在未来的征程中留给她的会是什么?我们无法揣测,也无法推断!

  窗外的鞭炮在宁静的夜空中爆炸,一道光冲天而起。此时赵八斤、高秀兰、赵俊诚一家三人向窗外再次投去了最为虔诚的目光……

  “好人一生平安”的歌声在此刻响起,2006年春节这一家三口人温馨着、快乐着、感动着……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