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回忆王选:病床上5天改完博士论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02:30 新京报 | |||||||||
昨日晚,北大在百年讲堂为王选院士布置灵堂。当日中午,王选病逝于协和医院。本报记者 郭铁流 摄 王选院士手迹。侯艺兵摄 王选院士像 王选的学生潘爱民称,老师曾以己为例鼓励他锻炼身体 本报讯“王选老师的去世,我既悲痛又感觉突然。”现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工作的潘爱民博士说。潘博士于2000年进入方正研究院跟随王选攻读博士,他回忆说,当时王选老师的身体状况已经不是很好了,但王老师仍每天都坚持在校园内打太极拳。
当时潘爱民博士曾因病住院半年,回到学校后,王选还曾经以自己为例鼓励他一定要坚持锻炼,这样身体才会逐渐康复。潘博士还特别记得,为了让他能在更舒适的环境里养病,王选老师还托人为他在校内找了一间单身宿舍。 潘博士说,王选老师没什么架子,他有辆专车,但这辆专车却颇受冷落,很少启动,平时他都是骑车子穿越校园。 有一次潘博士和王选老师在位于中关园的北大方正研究院讨论问题,他的助理询问去中关园是否要开车,王选老师却回答说:“我骑车去”。 2003年,王选病情加重,但他躺在病床上看了潘爱民长达100页的毕业论文,又在5天内返回给了他修改意见。潘博士说,他能看出王选老师仔细阅读了全文,“这对于病人来说是相当辛苦的”。 生平简历 现代毕昇王选 王选出生于1937年,江苏无锡人。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在中文照排系统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了“现代毕昇”的美誉。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惟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在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 各界追悼 他的发明是一次“工业革命” 印刷业内人士称,王选院士为研制激光照排连续几天不睡觉是常事 “他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工业革命’”,也是新闻出版行业的一次飞跃。”曾经一毕业和王选共事5年,如今是新华社印刷厂照排车间主任康保善这样评价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他说,这项技术填补了中国印刷史上的空白。 研制激光照排经常熬通宵 1974年8月,当时周恩来总理批准,国家确立了一个叫做“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的研究项目,人们把它俗称为“748工程”。这个研究项目由北京大学负责技术、新华社作为用户、山东潍坊的一家公司负责生产。刚从大学毕业的,年仅20多岁康保善与新华社其他十几名技术人员被派参与到王选教授领导的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的研究工作中,和王选教授一起共事到1983年。 康保善说,他们研究室一共有50多人,那时由于计算机技术比较落后,研究条件并不是特别成熟,研究的过程也不是很顺利,很多次,样机出来后,运行几天就会出问题,遇上次数多了,大家都有些打退堂鼓,但王老师却没有,一边鼓励着他们,几天几夜的熬着通宵,寻找问题。1981年时,王选夫人,同为研究组成员的陈堃銶被查出直肠癌,家里出了这样的事情,王选却没有耽误一天工作。 工作之余照顾员工生活 当时,他们从新华社到北大,每天都需要很早起床,很多时候,都休息不好。王选就帮着给他们找床,让他们中午休息。晚上下班晚了,王选也会亲自把那些女性研究员送到车站,看着她们一个一个上车,才会离开。 1985年,使用激光照排技术的“华光II型”机开始在新华社印厂开始生产日刊和旬报,新华社成为当时照排技术的第一个受益者;1987年,《经济日报》成为我国第一家“华光Ⅲ型”机印刷的报纸,同时是当时全国出版速度最快的报纸。 25年前报纸排版用手工 昨晚,上世纪80年代末在《人民日报》担任编辑的潘跃回忆,激光照排之前,报纸排版使用的是活字印刷,排版时必须使用手工。 潘跃说,使用铅字时,排版车间就像一个中药房,一个个小格子里放着不同的字。如果要在版面上排出“无产阶级”这四个字,要把手写的“无产阶级”四个字发到工厂去,并确定四个字在版面上的位置。 这样排一个版面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时间,而改动起来更是麻烦。 何祚庥:王选也是打假勇士 社会各界追悼王选院士,肯定他在科技产业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本报综合报道对于王选先生的病逝,何祚庥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国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沉痛的哀悼,他们认为王先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 何祚庥院士:院士中,不只是我何祚庥一个人打假,王选院士也是打假勇士,就在去年,他亲自写信给科学×报,对该报一篇不实报道提出意见,揭露一起重大的造假诈骗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国杰:王选院士首先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但同时他在产业化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王选院士是最早把科研技术和产业化结合起来的院士。 王选院士领导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选院士在从第一线退下来以后,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仍然坚持写文章、做报告,培养很多大批人才,这是他的另一个巨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00年由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组织的“二十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中,“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被评为第二项,仅次于“两弹一星”。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王选院士正直,有创造性,同时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王选的激光照排在早年有很大的影响,他本人是一位难得的天才。激光照排技术对整个IT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王选不是一个商人,不是一个企业家。他在经营方面可能差了一些。 本版采写:郭少峰 彭梧 龙婧 王殿学 申剑丽 王荟 相关专题:王选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