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不战而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09:12 东方网 | |||||||||
华灯初上,街道的车水更多了些繁忙;霓虹闪耀,街市上凭空弥漫了浪漫的气息。情人节,在我的印象中,气氛愈来愈浓。我是一个能够用胸怀接纳一切文化元素的人,对洋节,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我都有一种真心的期待。我喜欢节日的欣悦和那种忘怀一切烦恼的时刻。这个情人节,似乎在和传统节日的卫道者较劲。尽管媒体上到处充斥着对情人节的围追堵截,尽管各色人等对传统节日一片保护之声,尽管有专家学者声称要将所有传统节日一股脑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情人节在和元宵节的PK中已然是最大的胜利者,简直可以说是不
笔者在偷笑,嘲笑卫道者的庸人自扰。汤圆子和花灯难道就是必须要坚守的国粹?始于西汉文帝的元宵节原本是宫廷为了纪念评定“诸吕”而设定,之后的元宵节也都是统治者标榜与民同乐的象征。在整个封建时代,花灯和闹元宵在形式上其实是有统治阶级装点门面和文过饰非的意味,老百姓只不过是凑个热闹而已。诚然,习惯成自然,自然由于时间的积淀才有了文化的内涵。现在,百姓娱乐的领域和渠道多多,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谁还会特别关注汤圆和没有生机和活力的花灯呢?有人写文章疾呼要把“元宵闹起来”,笔者不晓得那位仁兄怎么闹,也不晓得那位老兄自己是不是连吃三碗汤圆还是自己挑了个灯笼满世界乱跑?! 再说情人节的起源。情人节源于古罗马时代的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据说当时有一位叫做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被关进了监狱,瓦伦丁和狱头的盲眼女儿产生了爱情,爱情的结局自然带有悲剧色彩。情人节的起源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融合了信仰的虔诚、爱情的忠贞等契合人性的因素。正因为如此,情人节才在各个时代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只要地球上还有生命,就会有永恒的爱情,有永恒的爱情就会有不朽的情人节。这个逻辑链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会改变,其内涵和外延只会融会贯通,像滚雪球一样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蔓延。 有意思的是,中华民族向来善于吸收其他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情人节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也就不难理解了。仔细分析中国的情人节,也并非是生吞活剥的拿来主义,而是有了中国特色。满世界飘香的玫瑰花和甜蜜的巧克力固然是少不了的,但这个节日也不仅仅是属于青年男女的。笔者所在的城市人口不过150万人,但从街上、饭店里、商场里和电影院里的情况看,2月14日这一天似乎成了全民的节日。其他城市估计也是如此。我国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节日文化和市场的亲密接触往往能够一窥节日的魅力。“情人节”经济远远超越“元宵节”经济的事实,足以说明情人节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将情人节视作洪水猛兽的人错解了“情人”的意含,认为“情人”就是不正当的“婚外恋”。没有情人节,婚外恋也会存在。一个反正的例子是,在古代元宵节最为红火的时代,男人们还不照样是“三妻四妾”?故将婚外情嫁祸于情人节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国人可能懵懂不知,我们在对待传统节日和外来文化的情结里往往存在着作茧自缚的悖论和困扰。比如,中华民族的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大东亚地区。今年春节,国人还津津乐道于春节的全球化。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大大方方地承认一些影响深远的西方节日呢?我们为何对韩国的“端午申遗”耿耿于怀呢?我们有句古语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不可以做宽己律人的州官。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西方的圣诞节还是情人节,已经在中华大地生根。罔故这个事实,妄言保卫传统节日,岂不是掩耳盗铃? 事实是,春节用不着保护还是春节;元宵节用不着保护,华灯和汤圆还会存在;至于情人节,任他自生自灭好了。更为重要的是,国人多了一些节日,不仅有助于和世界接轨还能繁荣经济,何乐而不为呢? 张敬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