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心灵感动的供求失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12:54 东方网

  央视的2005年度“感动中国”评选结果揭晓,至今已经快一个星期了。与年前轰轰烈烈的候选人投票、精心准备的颁奖仪式形成反差的是,评选结果的揭晓,竟然带来的是令人诧异的平静。各个门户网站的反应仅限于陈述结果,鲜见进一步的评论,更不用说推出专题专刊了。这其中的“忽冷忽热”,无疑说明了当下中国民众及媒体,面对“感动”的矛盾心态,我们的“感动”课正面临着供求双困的尴尬境地。

  “感动中国”从2002年开始,至今是第四届了,作为一次完全没有娱乐成分、利用央视强势媒体话语权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官方评选,从候选人的选择、宣传,到最后获奖者的产生,都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方向,力图开时代风气、涤民众灵魂。

  无疑的,无论候选者还是获奖者,都无愧于崇高、无私这样的评价,他们大多平凡得如同你我,甚至在镜头前还有些笨拙,他们的事迹倘若不拍成短片,那日复一日的生活,几乎如朴玉般温润,并无熠熠光华。平凡是他们的常态,坚持是他们的信念,如此成就的,是一些在任何时代都难以淹没的恒远品质。从他们身上,我们看见的,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坚守的仁、勇、义、信……。

  然而,这许多的震撼,并没能感动许多人的心,我们看见满目的质疑、不屑,当然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我们并不因此而责备那些不被感动的人,一来我们无权如此,二来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在不违背公德与法律之下,能自圆其说者,我们都该去听听想想他们的声音。而许多人的思考,无疑富有价值。

  让我们看看他们不被“感动”的理由:“是谁,最有力量感动中国?质疑央视《感动中国》”、“感动中国,官员怎么不感动?”、“真的需要感动中国人吗?”、“感动中国,谁的眼泪在飞?”其他声音,还有很多很多。

  当主流媒体提供大剂量“感动”时,却招来如此责难,难道真的是中国人不需要被“感动”了吗?中国人已经不会被“感动”了吗?同样多,甚至更多推选“自己的感动中国”的文章告诉我们,感动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在这个越来越高速、规范,也越来越冷漠的时代,实际上,对于感动,成为人们体会崇高、净化的心灵需要。当庸俗、平庸、流行充斥我们耳目时,对于崇高的需求,其实反而更加强烈了。

  但从这些争鸣声中,我们看见一种观点,民众需要的是自己选择的感动,他们不是质疑感动,而是质疑提供感动的方式。因为缺乏自主参与的过程,而质疑产生的结果,这样的缘由也不难理解了。

  央视的评选如果采用民选,不知道跟现在的结果会有多大的异同,而现在的结果实际上也能让人感受到评选者的良苦用心,但如何将精英话语权与民选和谐统一起来,让类似“感动”的“供”与“求”不陷于这样两难的困境,方式与姿态都是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了。


作者:笪珪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