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分析:中日关系恶化到底赖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15:02 环球时报

  林治波

  中日关系恶化到底赖谁?中日两国哪一方应该承担责任?主要应该由哪一方采取措施来改善中日关系?最近,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在华盛顿一个中日关系论坛上阐述了日方的答案。他对记者说,当前的中日关系恶化与中俄再结盟有关。冷战时期,为了对付苏联,中国和日本关系曾经很好。

  这分明是将中日关系不好的责任一股脑儿推给了中国。这种说法,不但中国人不能同意,而且国际舆论也难以同意,就连日本国内也不会取得共识。因为,它既不符合基本逻辑,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说它不符合基本逻辑,是因为这种说法经不起推理。如果两国结盟,第三国就有权利与结盟的一方关系恶化,那么,当前日本与美国结盟,是否也意味着世界上的诸多国家也有权利与日本交恶呢?是否也意味着日本应该成为世界“千夫所指”的对象呢?

  说它不符合事实,是因为中俄两国并没有像这位发言人所说的那样“再结盟”,只不过是双边关系相对比较友好而已,这种友好关系同上世纪50年代的中苏结盟不能一概而论。况且,中俄友好,为什么日俄关系相对较稳定,而中日关系却在倒退?说到底,两国关系的友好或交恶本质来源于两国自身,与第三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对中国来说,谋求中日友好从来就不成问题。任何一个有常识的、有理智的人都会承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寻衅滋事、发动侵略并企图吞噬对方的一直是日本,而不是中国。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发达强盛的中国一直向日本输出先进文化,沐浴着日本的成长。从近代到现代,中国的历代领导人也无不希望中日两国友好相处,也为两国大局做出了重大的忍让。

  而对日本政府来说,求友好却常常偏离其对华政策的议程。在历史上,中国比日本强大的时代,对日本来说是福,而日本比中国强大的时代,对中国却多是祸。如今,中国正在复兴,东亚将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两强并立格局,日本右翼势力主导的政府便开始千方百计地阻挠中国复兴,从加快日美军事一体化进程到悄然介入台海事务,从单边挑起贸易摩擦到在东海资源争端。每一步都深藏遏制中国之心。说白了,这种心态就是只能自己好,见不得别人好。

  目前,中国民间存在某些反日的过激言论,但那既不是出于中国政府的本意,也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更不是中国老百姓的空穴来风,而是民间对日本反华挑衅的回应,实为一种情绪反弹。这种情绪反弹一是来源于日本政府无视历史罪行,以各种手段漠视、否定甚至颠倒历史真相;二则来源于日本政府的寻衅滋事,比如其首相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刺激中国人民的敏感神经;其外相大放厥词,美化殖民历史,污辱亚洲人民,等等。换句话说,中国群众反日情绪的源头在日本,始作俑者是日本反华势力。如果日本改弦更张,实行对华友好合作路线,那么中国社会的反日情绪自然会逐渐消退。问题是,许多正在主事的日本政客在这个问题上完全不予配合,他们不愿意看到中日友好,更不能容忍中国的复兴。

  公道自在人心。国际舆论对此做出了客观的评论。本月8日,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社论提醒世界要警惕日本右翼对邻国的挑衅;10日,法国《世界报》则赫然以“日本人的记忆被涂上了毒”为题批评日本;13日,《纽约时报》社论则斥责日本外相是“既不诚实也不聪明”,日本正在为中日关系恶化“火上浇油”。

  可见,造成今天中日关系紧张局面的责任,根本不在中国,要想改善两国关系,需要日方采取措施,改变对华的强硬政策。把中日关系不好的原因归咎于中俄关系,实际上是无理找理,强词夺理。

  实际上,日本政府应该清楚中日关系为何恶化,也应该明白自己才是真正的责任方。它佯装糊涂,目的是企图欺骗世界,丑化中国。如果其企图得逞,则既可达到逃避历史责任,加快成为政治大国的步伐,又可占尽道德优势,进而提升国际形象。这正是日本外务省发言人上述谈话的背景所在。

  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日本的险恶用意既无助于其成为大国,更无助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回升。到头来,日本损失更大,因两国相互依存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尽弃,因两国数十年努力而形成的基本信任尽失,因日本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奇迹而缔造的良好国际形象也将尽毁。

  毋庸置疑,中日关系恶化,责任在日方。对此,日方既应正视历史,也应正视现实。这是日本大国梦之归途,也是两国友好交往之正道,更是世界和谐之出路。(作者是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