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鞭炮声是和谐交响乐的基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00:35 新京报 | |||||||||
今年除夕之夜,越洋打电话到家里时,人人都说到鞭炮的声响多么震耳欲聋。这是十多年来北京第一次在鞭炮声中迎接新年。我虽然听不到那些鞭炮的声音,但是,爆竹声中旧岁除,我感到了人们的喜悦与新年的欢乐。 我们中国是讲究吉利的民族。放爆竹的习俗已经有上千年。唐朝诗人刘禹锡说,“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宋朝的诗人陈守岁这样表达听到爆竹的心情:“阶前爆竹作惊雷
十多年前,那时我还在北京,突然从报上看到中国新年不允许放爆竹了。记得那年的除夕夜,我骑车从父母的家回自己的家。夜静悄悄的,我莫名其妙地感到荒凉,感到新年不像新年。自从把中国新年叫做“春节”之后,在深冬季节突然出现的“春节”就显得不伦不类。再加上不允许放鞭炮,中国的新年就更不像是一个新的年的开始了。 我很高兴北京我的家乡,又允许北京新年放爆竹了。我想这是北京市政府亲民政策的一个体现,也是下一年中国繁荣的一个良好热闹的开始,热热闹闹中开始的一年会有多么红火啊! 我由此想到,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建立和谐社会的问题。据有些学者研究,中国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焦虑程度,远胜于其他国家。150多年来,中国人由于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怀疑、不确定,而导致的激进行为和焦虑心态,远远大于印度人。印度虽然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但印度知识分子没有当年一些中国知识分子那样要把本民族文化传统彻底抛弃的心态。 印度的文化传统在殖民社会也没有被彻底破坏。而我国在现代化的挑战下,在许多方面想和国际接轨,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被支解得七零八碎。记得当时不允许放鞭炮的理由之一,就是西方国家的新年也不放鞭炮。这种接轨的结果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割裂了,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新年也不像新年。 所以,我高兴北京市民年年又可以放爆竹了。虽然放鞭炮可能会带来危险,但我们是否为了安全就不允许放鞭炮,弄成全城一片静悄悄? 我们是否在泼掉洗澡水时也泼掉哇哇哭的婴儿?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自己的文化传统骄傲。我虽然不买也不放鞭炮,但我为那些热情地放鞭炮的人高兴。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特别是鞭炮的声音,那是和谐文化的一部分,就如同一个交响乐团一样,如果因为黄钟的声音太噪耳就不允许在交响乐里存在,那交响乐的和谐也就不存在了。 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同时,中国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社会。这个社会就像是一个交响乐团,不仅有小提琴表达的主旋律,也有黄钟大吕的轰鸣。鞭炮在这个社会里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欢乐。 容忍鞭炮声音的存在,容忍一些刺耳声音的存在,是这个和谐的交响乐的基础。 作者:美国葛底斯堡学院助理教授 沈睿 相关专题:2006年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