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王选病逝专题 > 正文

王选的五个梦和《羊城晚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14:01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林志东

  一段特别的追忆,再现一位科学伟人的感人情怀———

  2006年2月13日,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两院院士王选教授溘然离世的噩耗传来,令我哀恸至深!

  王选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他的一生中有十个梦想,其中有五个都在羊城晚报得以成功体现!

  正是由于王选的倾情关注和亲自引领,使羊城晚报的报业技术实现了彻底的革命,突飞猛进,在全国报业遥遥领先。

  

王选的五个梦和《羊城晚报》

  图:1994年,王选与妻子陈堃銶一起查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排版胶片。新华社发

  第1个梦:发展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告别铅与火

  

  《羊城晚报》成为王选“实验田”

  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四个版面全部用上了由王选和他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来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张用计算机屏幕组版、用激光照排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1988年羊城晚报的电脑照排系统也在王选老师的亲自指导下上马了,开始了告别“铅与火”的革新进程。

  说来也巧,与王选老师的结缘,始于他的亲自上门“推销”。1988年,羊城晚报开始着手对排字车间的电脑照排进行改造。当时全国有三家电脑照排系统,我们正进行选择比较。一天,工厂的同志告诉我,有人上门向我们推销介绍电脑系统。见面后,他自报家门:“我是北大的王选。”王选老师说,北大的激光照排系统已经首先在《经济日报》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注意到了在国内外读者中享有盛誉的《羊城晚报》。他认为,《经济日报》的版面是典型的“人民体”,文章的条数少,版块较为正规,而《羊城晚报》的版面文章条数多,版块互为交错,版面安排丰富多样,排版技术必然比较复杂,因此,北大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只要《羊城晚报》能用,其它的报纸就一定能用。他想用《羊城晚报》做“实验田”,并由此向全国各地的报社推广。他的言谈朴实、坦诚、亲切,令人信服,我们一见如故,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并由此开始了以后长达多年的无数次合作!

  1990年,《羊城晚报》全面采用了北大的激光照排系统,从此告别了“铅与火”的传统排版工艺,跃上了报业技术革命的新平台。

  第2个梦:发展新闻采编和资料检索系统-告别纸与笔

  

  王选一个提议,“羊晚”一个“全国最早”

  羊城晚报在印刷厂全面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实行计算机化后,接着要解决的是记者和编辑部门采编流程的管理问题,进一步发展新闻综合业务系统,使记者和编辑们都告别纸与笔。

  为了用科技的手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再次去北京请教王选老师。他们刚好有一个新开发的软件,我们提出了改造的方案,增加了许多新的想法,在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权限管理上提出了我们的要求,形成我们自己的特点。新闻业务综合网的建成和投产使用,不仅使采编手段现代化,而且提高了报纸的出版速度。经过几年的开发和建设,羊城晚报的这一技术系统日臻完善,并在1998年被新闻出版署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

  当我们准备启用新闻采编系统时,王选老师颇有远见地对我说,你们必须抓紧时机同时建立电脑资料检索系统,报纸资料库的电子化越早做,同步存贮,将来不用再去扫描,益处更大。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羊城晚报的电子文档资料库与新闻采编系统同步建设,这在全国报业中是最早建立的一个。在王选老师亲笔签名送给我的《王选文集》中提到:“新的采编流程管理系统是在MSWindows下开发的,功能增加很多,配有很强的编辑器的文稿自动校对系统。在小型机或高档工作站支持下,以这一新系统和大型资料检索系统为主体组成了先进的新闻综合业务网络,将于1994年内首先在《羊城晚报》、然后在香港《明报》等一批报社投入使用。”“1995年更加先进的、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新系统在《羊城晚报》和《光明日报》的密切合作下投入使用。编辑部的全部流程都纳入电脑管理,而报社编辑、记者熟悉和使用电脑,将信息获得充分利用,从而把报业的技术革命推上一个新阶段。”(见《王选文集》第14页、第208页)

  上世纪八十年代,《羊城晚报》率先开辟了“分类广告”业务,使原来只能刊登一两则广告的版面,容纳下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小广告。1993年3月,《羊城晚报》又创办广州地区的广告专版———“金页”,在客户中引起强烈反响。分类广告和金页广告经过电脑排版处理,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但是内部手工操作程序十分繁杂,于是我又去找北大,王选老师告诉我,他们进入港澳市场后,在《澳门日报》有一个集登录、计账、排版和自动成页于一体的分类广告制作和管理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效率明显提高。于是我就带了广告部的同事专门跑到澳门去学习,后来这一系统也成了我们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分类广告经营管理水平。

  第3个梦:发展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告别报纸传真机

  “全国首批”实现卫星传版

  1990年年初,《羊城晚报》在全国有6个分印点,每天通过民航班机托运纸型到各分印点后再印刷,时效较差。1992年年底,王选老师主持的远程传版技术,使《人民日报》通过卫星向全国22个城市传送版面取得成功。第二年,《羊城晚报》的各地分印点也依靠北大远程传版系统,在人民日报社的帮助下,实现了全国六个分印点的卫星传版,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随着《羊城晚报》的发行扩大,我们凭借这一技术系统,将外地分印点扩展至10个。远程传版技术后来又不断发展至实时卫星传版。时至今日,羊城晚报的印务中心及各地分印点,已经采用先进的宽带光纤网络技术和北大博恒版面管理系统。

  第4个梦:发展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告别传统电子分色机

  

  全彩《新快报》和王选一段缘分

  1994年,《羊城晚报》在原有的印报机组上增加了全卫星彩色印报装置,这台国内首家引进的彩色印报装置上马后遇到一个问题:在印前制版设备中是使用传统的电子分色机,还是采用先进的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

  又是王选老师帮了我们的忙!我们运用北大的彩色出版系统,跨越了传统的电子分色机阶段,《羊城晚报》一步到位,实现了天天出彩报。

  王选老师在他的《文选》中是这样记载的:“1992年初《澳门日报》用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取代电分机,编排彩色报纸取得成功,接着国内《科技日报》也用这一新技术出彩色版,从而掀起一场彩色热潮。”“彩色报纸过去在中国大陆是不多见的,近年来大量出现,已有不少报社如《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姑苏晚报》、《沈阳日报》等已几乎天天出彩色版。”(见《王选文集》第202页、第207页)

  王选老师与《羊城晚报》旗下的《新快报》也有一段缘分。

  1998年《新快报》的创刊正在筹划中,当时的设想是在《新快报》的版面和内容上要有一个全新的面貌。当时得知北大方正有一个新的系统叫“飞腾”,但是还没正式推出市场。我打电话给北大方正的肖建国总裁,请他和王选老师无论如何要帮忙。

  北大方正方面全力以赴,调精兵强将坐镇报社。1998年3月30日《新快报》正式创办出版时,由于有了“飞腾组版系统”,以全彩版面世,在报界和读者中引起轰动,以至于很多报社都到处打听,以为我们是采用国外的苹果组版系统。

  很快,北大的飞腾系统就在全国推开了。王选老师很高兴,后来在一次推介会上,还亲自拿着《新快报》,自豪地向来宾们介绍这一成果。

  第5个梦:发展激光直接制版-告别软片

  

  全程数码化创“亚洲一流”

  1998年,《羊城晚报》决定上激光直接制版系统,它是将电脑排版后的图文信息直接处理到印刷的PS版材上,简化了传统的出胶片、晒版等工艺流程,时间快,效率高,而且质量好,大大减少了反复拷贝和扫描的损失,使图文更加清晰。当时有两家外国公司闻风而至,愿意提供设备给我们试用。我再次向北大方正提出解决接口的问题,这正好合了当时王选老师发展激光直接制版,告别软片的第五个梦想。

  在北大方正的帮助下,直接制版系统首先在《新快报》进行生产性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后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建设亚洲一流的印务中心时,全面推行直接制版工艺,实现了报纸印刷全程数码化。

  高山仰止

  我和王选老师从相知、相交,已有十几年的友谊了。起初,我还能经常见到他,遇到问题即刻通电话向他请教,他到广州也一定会到报社看望我。我请他吃饭,他要求“简单,不浪费时间”。他曾对我说,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求不高,每个月有300元钱够吃饭就行了,关键是能让他干事情。1998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后,有一年的除夕夜,他打电话来贺年,我对他戏言说:“你现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了,见你一面不容易啊!”他哈哈大笑说:“别太在意那些,有事只管说,咱们合作愉快!”每年我都收到他亲笔签名的贺年卡。2000年他到广州时,还专程到报社看望我……

  王选老师就像一位敦厚、谦和的兄长,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一位在为人、处事、做学问上都值得我推崇和学习的楷模。敬爱的王选老师,您一路走好!

  (紫/编制)

  相关专题:王选病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