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中财办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2:15 中国网
中财办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实录)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问题专家陈锡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财办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


  2月22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介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是文字实录:

  中财办领导称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是3.22:1,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我国将继续执行全世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逐步把失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制。

  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继续抓好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提出了要建立农村学校收费一费制。

户籍制度改革涉及到相当复杂的一系列利益关系,将会逐步推进。

  [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昨天已正式公布了。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也是我们的农业农村问题专家陈锡文先生同大家见面,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很多记者都很熟悉陈锡文先生,这是他连续第三年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有关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情况,现在我们请陈锡文先生做介绍。

  [陈锡文]:谢谢郭先生,大家早上好。大家都知道,昨天下午新华社已经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就是中共中央2006年的一号文件。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为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连续三年发出一号文件,这是第三个。

  联系到整个农村的改革,很多记者都知道,在八十年代中共中央曾经为指导农村农业工作连续发了五个一号文件,从1982年到1986年,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的。从2004年到2006年,每年的一号文件又是指导农村农业工作的。可见这个阶段,中国的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确实是特别重视。

  这个文件今天都已经在主要的媒体上全文发表了,比较长,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一共分了八个部分,32条内容。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这个文件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我现作一些背景介绍。材料大家手里都有了,我不一定照着念,简单讲讲。

  [陈锡文]:首先大家都比较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对于大家来讲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五十多年的历史中,据我们现在查到的党和政府的文献来看,在五十年代中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即使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党和国家的很多重要文件里也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次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它的背景也是大家了解的,就是去年十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五中全会主要是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个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正是根据去年十月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在去年年底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制定2006年的“一号文件”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到一个突出的重要位置。

  从这个角度去讲,我个人觉得,这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以前几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的角度讲,它作为一个目标,从引导中国农民追求美好憧憬来讲是一脉相承的。

  但是从区别来讲,过去我们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比如五十年代中期,主要强调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些变化,比如说把私有的土地变成了集体所有,比如说个体经营变成了农村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统一经营,这是一方面,是一部分人对当时新农村建设的一种理解。

  第二方面,是由于当时的国力,特别是政府的财力明显还不够强,因此农村的建设主要还是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来建设。这次提出来,在背景上就跟过去有了相当大的不同。农村的生产关系现在是明确的,也是稳定的,也将是长期坚持的,这种生产关系体现在土地问题上,就是由我国的宪法规定的,农村将长期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不会涉及生产资料方面的变化。

  另一方面,最近这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确实有了明显增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逐渐具备了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更多财力方面支持的能力。所以我们说,这次的新农村建设,不单单是提出了一个努力的方向,不单单是给农民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憧憬,而且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各级党和政府,作为引导社会各个方面,大家共同参与,积极把这项事业推向前进的这样一个很有现实感也很有紧迫感的任务。这是跟以前相比而言的联系和区别。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我主要是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家都知道,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都非常低,讲生产产值的话,现代工业的产值在当时的工农业总产值中只占20%左右;城市化的水平也相当低,当时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左右。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把一个农业国逐步改造成为一个工业国,当然就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而资金从哪里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一直到七八十年代,在中国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成为一个提供积累资金的重要方面。所以可以这么说,中国如今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一批比较漂亮也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它和中国广大农民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问题是,城市在发展、工业在发展,国家的实力在不断增强,我们今后的发展战略到底是还要让农民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做贡献呢,还是应该由工业和城市的经济更多地带动农村、帮助农民?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党的领导层经过对整个经济进行分析,明确提出中国已经到了以工业去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阶段。这个判断是2004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当时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由此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现实的判断。正是围绕着这一条,十六届五中全会才明确提出了从“十一五”开始,我们要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中财办领导阐释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五方面原因,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差距达到7283元钱,相对差距是3.22:1。

  提出新农村建设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材料里写了五个方面,资料大家都有,我就点一下题目:1.由于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特别是从粮食角度来看,虽然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这几年有比较明显的恢复,去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84亿吨,和2003年相比,大概增加了5000多万吨,增幅是比较明显的。但即使是这样,还比我们历史上最高的年分1998年低了2800多万吨,同时4.84亿吨的产量对于国内的需求来说还不能满足,还要继续增加进口。因此为了保证中国的农业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还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逐步建设中国的现代农业,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我们必须很现实也很客观地承认,我们现在的城乡差距还是在继续扩大。这对于建设整个民族的现代化的社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的

和谐社会来说,应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城乡差距问题,努力缩小这个差距。城乡差距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前些日子看到利得税局长在这里公布的一些数字,大家也比较清楚。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3255元钱,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钱,绝对值差距达到了7283元钱,相对差距是3.22:1;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这个差距和改革之初相比是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1978年的时候,农民人均收入是134元钱,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钱,绝对差距是209元钱,相对差距是1:2.57,刚才我讲到,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了7000元钱,相对收入差距也超过了3.2,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问题的严重性确实应该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另一个方面,除了经济收入差距之外,就是农民享受到的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比如教育、卫生、文化等等,这些方面和城市差距非常大,甚至这方面的差距超过了在收入方面的差距。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加快教育、卫生等等事业的发展。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