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与收藏:站在未来的起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8:01 新浪文化 | |||||||||
开始于现代艺术沙龙展的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Http://www.srt.ch/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艺术博览会,被誉为“世界艺博会之冠”,从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36届,悠久的历史和重要性一直被视为是当代艺术市场的晴雨表。每年根博览会相关的数据都能引起整个行业的关注。 1000:每年都有一千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廊神情参展;
250:经过严格筛选,最后只有约250个画廊,有幸入选参选; 52,000:这不过是以去年为例参加博览会的人数。 而在这三个数据之外,众多艺术家,具有国际权威性的艺术策划人和评论家,美术馆馆长和大收藏家们,以及众多的艺术爱好者,不但使得原本只有200,000居住人口的巴塞尔骤然间热闹非凡,更使得“巴塞尔”变成艺术殿堂里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在这场盛事中,中国的名字同样开始越来越频繁的出现着。从蜚声国际的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到陈箴、杨诘昌等人的参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交量,到上海的香格纳画廊的到会参展,这里,“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面貌和与世界走得更近的前景。 而在巴塞尔之外,同样辉煌的还有西班牙马德里艺术博览会、法国巴黎艺术博览会、美国芝加哥国际艺术博览会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艺术博览会……提到这些,艺术品质或者说艺术殿堂是令人为之一振的遐想。而人潮涌动的场面和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的交易数字,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气氛烘托,是一把更为热闹的大火。 这个热闹是别人的,也是我们的。当中国的艺术家开始在世界扬名,当中国的艺术作品获得国际关注,当中国的画廊和收藏家一点点的壮大,拥有自己的如同“巴塞尔”那颗明珠一样闪亮的博览会是一整个大群体的愿望。 2004年,第一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和以往任何的中国艺术博览会不同的是,从一开始,博览会就将自身定位在“专业性、国际性、未来性”,存在了10年的艺术博览会等同于“赶集市”的模式从此斩断。两年以后,当第三届2006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时,除了国内,来自德国、美国、法国、西班牙、瑞士、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高品质画廊的参与,让不过举办了两届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看到了采摘明珠的希望,尽管这颗明珠在前方闪光,而前方依旧遥远。 作为承办方,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公司的执行董事,2006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总经理王一涵说:“我们看到过别人的辉煌,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我们现在不像几年前没有市场基础。我们现在都有,要做的只是更正规,更国际化,更有水准。” 同以往任何博览会不同的是,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在国内率先执行以画廊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品经济实体参展“准入制度”,明确标明为“画廊博览会“,加强与国际艺术博览会、国际知名画廊的联系与合作,有效吸纳国际知名艺术经济实体的参与。 诚然,中国艺术市场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建立正规稳定、有效发挥作用的常设机构和严谨合理的工作机制是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一环。而严格吸纳以画廊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品经营专业实体参展,引入国际画廊的参与是一个高规格艺术博览会的基点。在此过程中,如何在公众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画廊和艺术产业,与媒体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是2006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力图达到的另一个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