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咱家门口的芝麻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21:40 焦点访谈 | |||||||||
主持人: 这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在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她是一个大家都尊敬的人,人们见了她,有叫谭妈、谭姨的,也有叫谭奶奶、老谭太太的,当然也有人叫她“小巷总理”,管她叫谭主任。她是一位居委会的主任,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上,她一干就是50年。
解说: 这出二人传唱的是一位被称为“小巷总理”的老人。老人是位普通的社区居委会主任,不幸于去年12月去世,她的名字叫谭竹青。 记者: 大妈您好,是这儿住吧? 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 居民: 是在这儿住。 记者: 那肯定应该认识谭竹青,谭主任吧? 居民: 认的。 居民: 那怎么不认识啊,这是我们的“小巷总理”啊。 居民: “小巷总理”嘛。 记者: 为什么这儿的居民都管谭主任叫“小巷总理”? 姚君 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 党委书记: 因为社区的工作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比如说社区的卫生、社区的治安、社区的民政工作、社区的残联工作、社区的计划生育工作、社区的低保再就业的安置等等吧。我们曾经统计过,社区一共有169项工作内容之多。 记者: 那这169项工作都需要由她来做是吗? 姚君: 对啊。所以这169项工作的内容老百姓都来找她做,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每项工作内容她能给老百姓办好。这样长了,大家就管她叫“小巷总理”。 解说: 据说谭竹青二十几岁就当上了这个“小巷总理”,这一当就是50年。她知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道理,她常说“上有国务院,下有社区办,为官一任,就得造福一方”。 (资料) 谭竹青 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 党委书记 居委会主任: 虽然这个官不大,有人说小芝麻官,不管是大官、小官,为官一任应该造福一方,这是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 解说: 50年来,谭竹青就是凭着这种责任感来履行她“小巷总理”的使命的。刚上任的时候,东站十委只有三条胡同一条街,被人说成“都市里的村庄”。当时居委会没地方办公不说,就连办公用品都买不起。 赵慧君 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 党委副书记: 居民会要想继续往前发展,为老百姓更好的服务,我们谭主任就想,咱一定要办一个企业,小吃部。那时候她带领我们这些老主任去挖沙子、脱坯,到扒房子的部门去捡砖头,大块儿的砖头,然后买一些简易的房架子,然后回来带领这些人,开始艰苦地盖起这些小房子。 解说: 如今,东站十委的经济规模已经由当初的一家小吃部发展到现在拥有鞋厂、服装厂、印刷厂等17家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2000多万。有了钱,他们办起了幼儿园,解决了居民子女入托难。接着又建成了长春市第一家由居委会开办的养老院。 (资料) 谭竹青: 吃菜啥的烂乎不烂乎? 养老院老人: 烂乎。 谭竹青: 烂乎能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另外我和他们说了,腌咸菜,雪里红多腌点,炖豆腐放点好吃。 甄云芬 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益寿院 居民: 去年11月份给我们老年人体检,跟我们握握手见最后一面,今年年三十都没见着,就过世了。 聂国华 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益寿院 居民: 我说不客气的话,是个知识分子吧,小知识分子,比较好挑剔点,可是她那个人挑不出毛病来。 (资料) 解说: 这是20多年前的一段录像,画面上的男士名叫梁国歧,如今他们一家仍住在十委社区,过着和和美美的日子。一说到谭竹青,老梁就免不了要提起年轻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梁国歧 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 居民: 那个时候我接触人好像比较多,比较杂,无论从工作上、从业务上,接触人确实比较多。 记者: 都去一些什么地方? 梁国歧: 去舞会、餐厅、饭店啥的,包括在办公室也有很多人,愿意和你搭搭勾勾,来来往往的,毕竟有点权有点势。 解说: 这样一来,老梁的爱人十分不满,双方一赌气就离了婚。一听说这事,谭竹青就专门把他们叫到了一起。 梁国歧: 老太太一分析,你们俩也没啥的大矛盾,就这点你怀疑我,我怀疑你,你不服她,她不服你,也不是什么真正感情破裂,就这样在老谭太太的耐心教育下,又复婚了。复婚以后这么多年,说实在的,也真正体现出了老谭太太在我这个家里来讲,确实为我们家播种了幸福的种子。 解说: 搞了多年的民事纠纷调解工作,谭竹青从这里面总结出了一套热心、细心、诚心、耐心和攻心“五心”工作法。而为了帮助那些误入歧途的人,谭竹青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甄云芬 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益寿院 居民: 有的孩子都不像人样了,在这委上,连偷带摸的送到那什么去了,还是她送的,她给人送到教养所去了。送到教养所每个礼拜去看去,还不少给买东西,叫那孩子好好改造,改造好了,回去我给你找工作。回来就给孩子找工作,找工作以后那孩子能忘吗?那孩子当时就恨不得给她跪上。 解说: 近些年,社区内的一些居民下了岗,生活受到影响。见此情况,谭竹青又定下了“有下岗、无失业”的新目标。社区居民董学琴原来没有工作,1997年丈夫又下岗回家,一家人正在犯愁的时候,谭竹青找上了门。 董学琴 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 居民: 她说你看我给你整个摊位,你说你适合干点啥,你就干,你要是没有资金,谭姨能给你拿点。谭姨的钱是从她自己家拿的。 解说: 就样,谭竹青出钱帮董学琴在社区的露天市场开了一个摊位,把小两口安顿下来。可没想到,一年多后,市里为整顿市容,取缔了露天市场。这时,谭竹青又开始上下奔走,最后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这座规模更大的室内市场。董学琴和数百名下岗工人一起被安排进来。 赵慧君: 这个时候进入室内市场不像马路市场了,因为它环境好了,条件好了,而且还有摊位费了。这个时候谭主任就感觉到,还得让这部分人继续生活,我还要去扶持他们。她就跑了税务局、工商局,这会儿给了我们一年半免税的时间。 董学琴: 我说我都不知道怎么回报你了。谭姨说你不用谢我,她说你看谭姨困难也不少,下岗职工在我手里也有不少人,她说你帮我解决点儿是点儿。 记者: 后来你招了几个? 董学琴: 招了五位,都是下岗职工。 解说: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上级曾先后两次决定给谭竹青晋级。但是谭竹青都婉言谢绝了。她跟别人说,我挣钱就是不爱和挣得多的人比,我和刚到居委会时不拿工资的时候比,和那些拿低保的居民比,这一比,我就知足了。 记者: 你有没有印象,你们谭主任这些年都挣多少钱? 何桂贤 会计: 有印象。我是1979年来的,她1981年到1989年,她的工资是20元到30元;等到1990年到1995年,她的工资是120元到150元;等到2000年2003年,她的工资是200元到300元;就是2004年到2005年这两年才涨到890元。 记者: 就这么多? 何桂贤: 就这么多。 解说: 工资低,但谭竹青的追求不低。当到长春市一座座住宅楼拔地而起,看到十委的居民也在热盼着能住上楼房的时候,谭竹青又开始一遍一遍地跑政府,跑开发公司,为的是早点圆了大家的住楼梦。 记者: 找有关的领导,有关的部门,顺不顺啊? 范兆全 开发商: 应该说办事不是那么十分顺利的。 记者: 那可能是该等的话,要等很长时间吧? 范兆全: 为了咱这个事,领导再忙,领导也是忙,她是为了达到改造的目的,使居民早日住上好房子,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解说: 最终谭竹青的努力收到了结果。1995年,市政府在十委社区实施了安居工程,使500多户居民住进了崭新的楼房。这时谭竹青又开始了新的工作。 去年冬天,74岁高龄的她,由于长期工作在一线,身体严重透支被迫住进了医院。2005年12月3日,正当人们默默地祝福她早日康复的时候,病魔却无情地夺走了她的生命。 甄云芬: 看不着了。 记者: 太想她了? 甄云芬: 想的厉害。 梁国歧: 老太太是我的真正的恩人,是我的老妈妈,是我的亲人,我会永远记住她的。 唐宪强 副书记(中共吉林省委): 她在居委会工作了整整50年,始终牢记党的宗旨,默默无闻地奉献,甘当人民老黄牛,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主持人: 谭竹青在社区这个最贴近百姓的地方,在居委会主任这个最基层的岗位上,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而党的先进性就是靠每一个党员的行动体现出来的。在构建和谐社区的日常工作中,她用心工作、用情服务,以自己平凡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真心的爱戴。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