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盘点中央八个一号文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14:34 法制早报

  从1982年至今,有八个“中央一号文件”感动了亿万农民,尤其是2004年的“一号文件”下发,农业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九亿农民深深感到握着锄头的手更加有劲了!

  □本报记者张有义

  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
干意见》。这份200 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20 06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

  而在22年前,也许很多人还记得,有一队农民抬着一块印有七个金光闪闪大字的匾额走过天安门广场,在场的人们欢呼雀跃起来,他们异口同声地呼喊着匾额上的内容:中央一号文件好!

  这一天是1984年的国庆节,在此之前已经有两个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中共中央”或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有几十个,这其中尚不包括国务院单发和以“两办”名义下发的其他文件。也就是说,中国农村改革26年间,这样的文件平均每年达两个以上。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

  成为重农专用词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这五个文件真实地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心声和要求,成为我国农村改革迅速推进的强大动力。

  1983年:发展联产承包制

  消除农村三大隐患

  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这一按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史。

  就在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这个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森林过伐、耕地减少、人口膨胀,是我国农村的三大隐患。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必须强调党员、干部带头,模范地执行政策,杜绝不正之风。要按照我国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1984年:乡镇企业红火发展

  联产承包15年不变

  1984年1月的南疆,鲜花盛开,春意盎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陪同下,乘专列来到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试验场”——深圳经济特区。这是邓小平第五次南巡。

  在农村,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从1984年开始,乡镇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登上了舞台,不仅为农村增收,更是吸纳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人口。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文件还明确了农村进行商品生产的重要性,提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农村繁荣富裕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学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1985年:农村市场放活

  统购派购制度取消

  1985年以前广东人爱吃鱼,1985年之后广东人仍然爱吃鱼,但是从这一年开始,鱼被取消了统购派购政策,鱼价翻了几番。渔民们乐了,吃鱼的人却很急躁,凭什么鱼价这么高?但他们发现自己的钱包比原来鼓起来了的时候,他们明白了。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从19 85年起,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定购的粮食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即三成按原统购价,七成按超购加价)。定购以外的粮食自由上市,如果市场粮价低于原统购价,国家按原统购价敞开收购。并开始逐步取消生猪、水产品和大中城市、工矿区蔬菜的派购。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从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支持乡镇企业、鼓励人才流动、放活金融政策、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活跃农村经济。文件还提出扩大市场调节,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

  1986年:农业地位是基础

  个体经济成为必要补充

  在河北省枣强县一个偏僻的村子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终于看上了他们想也不敢想的彩色电视机,院子里、墙头上、大树上到处是人,电视连续剧《霍元甲》正在热播,“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的主题曲震撼人心。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强调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同时文件明确提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税开始取消

  在跨越了世纪交替之后,“中央一号文件”的名词重新向国民展示出她的力量。

  从2004年开始,国务院决定5年内取消农业税,同时实行取消农业特产税、部分地区免征农业税、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后,全国农民由此又减轻负担294亿元。

  2004年2月8日,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的主旨非常突出,即促进农民增收,尤其是各项政策措施要更多地向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倾斜,主要内容共9大部分,表现4大主题。着重解决农民增收中的两个难点和两个重点:即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和贫困地区未解决温饱及未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民;丰富了农民增收的具体途径;同时为农民增收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也是建国55年来中央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

  2005年:废止农业税条例

  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赞成162票;反对0票;弃权1票。”“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从明年第一天开始,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在这一年年初的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建设新农村

  九亿农民实惠多

  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中央“一号文件”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化农村改革等8个方面,提出32条支农、惠农的具体措施。文件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农民七项实惠解读

  实惠一:一月一场电影

  加强县文化馆、

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百姓将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务。到201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全国农村将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农村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的普及,也将把农民的传统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实惠二:农民头上官员更少

  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2006 年,国家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农村金融机构将放宽对种粮农户小额贷款的担保条件和期限。

  实惠三:村村通公路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优先解决1亿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同时实现路通车通。

  实惠四:

  四成农民享受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今年将扩大到40%,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补助,争取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国家还将落实必要的经费,支持乡卫生院和县

医院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

  实惠五:

  务工农民不再为拖欠工资而累

  2006年,国家将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并把防范拖欠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十一五”时期,优先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特别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将为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可享受一次性的职业培训补贴。

  实惠六:

  开始真正实现义务教育

  5年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将实现全免费,农村教师400多亿元工资也将全额列入预算。2006年至2010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5年间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此外,国家还将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能力。

  实惠七:

  国家财政支农史无前例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财政支农工作。2006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重点支持农村“六小”工程以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子工程等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用于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改造和中型灌区建设。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