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百分之八传递中国决策层三重深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10:09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 题:“百分之八”传递中国决策层三重深意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三月是中国的“政治月”,对当年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亦举足轻重。
为当年经济发展速度定调,向来是每年中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看点之一。今年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速确定为百分之八左右,较上年经济实际增速降低近二个百分点。 事实上,中央政府每年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并非是对当年经济增长的简单预测,而是当局向社会传递宏观调控意图的重要信号。故此,记者以为,此次确定“百分之八”的增速并非意味执政者偏重保守,而是蕴藏了决策层的三重深意。 二00六年是中国揭开“十一五”规划宏大叙事的开局年。 据知,此前三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分别为百分之七、百分之七及百分之八,而实际增长却纷纷达至百分之十左右的平台。 因此,为“十一五”选择合适的经济步调“投石问路”,使两个五年规(计)划起承转合更加流畅,应是当政者为开局首年选择“百分之八”的第一层用意所在。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各个地方“两会”已先行启幕,并确定了该省(市、区)经济增速目标。稍事浏览可以发现,诸多省市将“十一五”时期GDP增速目标设定为两位数,有的甚至高达百分之十三。 向地方传递科学发展信号,引导各地理性制定本地发展目标,从而摒弃“唯GDP马首是瞻”的发展观,亦是中央政府的另一重深意。实际上,“十一五”规划确定按主题功能构建区域发展格局已在倡导这一最新发展理念。 择定“百分之八”作为今年GDP的预期增长目标亦是时势使然。 历经两年多的宏观调控,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稳定增长轨道,然而CPI的低位徘徊、产能过剩的阴影积聚,令“十一五”开局首年不得不面临通缩压力。 而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和投资反弹令通胀压力亦不可小觑,“通缩通胀只在一线间”已是官学共识。因此,选择“百分之八”作为今年GDP的预期增长目标,为未来宏观调控辗转腾挪留足弹性空间,使之可以进退有度,无疑是中央政府的另一层考虑。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