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约束性指标凸显政府责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17:04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刘铮、董峻、张晓松)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22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有8个是约束性的。人大代表指出,这些约束性指标是政府的承诺,凸显了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 这8大约束性指标集中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两大类别中,分别是:
——“十一五”时期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亿人; ——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森林覆盖率达到20%;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23亿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 “经过十个五年计划的积累,我们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又出现了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新问题。‘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安徽省经济委员会主任杨振超代表解释说。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俞国生代表说,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一定要体现,强调了那么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一味追求GDP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很难实现。公共服务人民生活的约束性指标也增加了不少。这些反映了政府对很多问题的重新认识和把握,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以人为本。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指出,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约束性指标。 与此同时,代表们注意到,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方面的指标全部是预期性的。所谓预期性的,是指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配置资源,努力争取实现。俞国生代表说,这几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市场规律正在逐步起作用,而且经济增速要给结构调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留更多空间,没有必要在增速问题上设置硬性指标。(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