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国家设立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4:31 新浪嘉宾访谈
国家设立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冯骥才做客嘉宾聊天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国家设立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冯骥才做客嘉宾聊天室。


  主持人:您在调查中,听到的拆迁户,这些老百姓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冯骥才:老百姓当然认为不合理,我从一开始就觉得不合理,可是没有人提,也没有地方提。如果开发商去拆你的房子,你说按照建筑面积给你算,他不这么给你算,你怎么办。而且在初期的拆迁基本上都是政府行为,那一片城市改造都是政府要做的事情,政府改造这片地后,开发商付钱给老百姓,或者是政府付钱给老百姓,真正用不合理的方式买房子的
不完全是开发商,还有政府,政府在拆迁的时候,付给老百姓的也是按照使用面积付。

  主持人:是不是付少了?

  冯骥才:我认为是付少了。

  网友:您觉得这个问题最长在多长时间内可能解决?

  主持人:他不是问的最短,很有意思。

  冯骥才:我觉得应该可以解决,这是我的看法,当然建设部门会有他的解释,但是我还没有提出来,我还没有听到他们的解释,我想听到其他方面的不同的解释,有什么理由。

  主持人:这个提案是一个人提?

  冯骥才:我自己提。

  主持人:这个提案很多的网友表示非常拥护,可能很多的网友自己和本身的拆迁没有什么关系,但很关心这方面的话题。

  真正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生命的是民居

  网友:拆迁中,尤其是北京的拆迁,破坏了很多城市固有的风貌,而且一去不复返。

  主持人:有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保护民间文化的问题,我们家住在东直门内,东边和西边的街道都拆完了,也都盖上了,我姥姥特别担心,到底拆不拆,心里都悬着。

  冯骥才:我觉得北京市保护25片历史街区的时候,我记得在中央电视台的4套还做过一个节目,刚刚颁布的时候,我非常赞成北京市终于保护下最后一点家底。体现一个城市文化特征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经典的建筑和经典的遗址,皇家和宗教的建筑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民居,前一部分属于文物,后一部分属于文化,真正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生命的是民居,就是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

  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不仅仅是一些风貌建筑,它还有大量的历史的记忆,有很多历史的痕迹,历史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来的,那些很深刻的东西。它沉甸甸地,非常厚重地留在城市里。它的民俗,很多的手艺人,很多生活的习惯,它的独特的审美,这些东西都保留在不同的历史街区里面,还有民间的不少传说,许多风土人情都保留在街区里面,街区里面,这些文化就消失了。

  在北京强制规划里面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晚了,保留一些总比不保留好,25片保留下来,这25片怎么办,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这25片包括我们家那一块。

  保护老房子不等于不过现代生活

  冯骥才:如果放在那,让它风吹雨淋不做任何事情,让它自己毁掉,这跟不保护一样,我们得要加固,要修缮,关键是里面有很多的老百姓在那里生活,他们也有权利享受现在的现代化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巴黎不认为他们老的东西是不好的,他们很喜欢老的街道里面的感觉,但是巴黎人很注意一个,保护这些老房子不等于不过现代的生活,什么是生活的现代化,第一个得有好的卫生间,得有全套的上下水系统、通风系统、暖气、煤气、通讯这一套系统,包括防盗系统,这一套都得方便。这样的话,人就等于进入了一个现代的时代里,他们也享受现代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优越。

  比如说,卫生间,如果我们住在老房子里,卫生间很舒服,并不觉得老房子不舒服,如果老房子里的卫生间又黑又小,不舒服,你当然想换一个房子。

  世界上改造这些老的历史街区的时候,有各式各样的方法,巴黎使用这样的方法,巴黎老的楼,为了人坐电梯方便,老楼的中间电梯旁边扣一个小的窟窿,只能站两个人,你买菜回来可以坐电梯回来,电梯都放在老墙的后面,或者是在后院你可以上去。

  比如希腊的方式,挨着马路这面墙是不可以变的,后面的可以变。对于老的街区,不能放在那不动,那是对文化遗产的漠视,而不是爱惜。

  国家设立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主持人:您说到了这些问题,光拿北京来说,很多宝贵的东西都已经没有了,但是没有办法,亡羊补牢,您经常在全国各地转,咱们就说北京,您转的时候经常会有心痛的感觉吗?

  冯骥才:当然,我去年的年初通过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在做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对中国民间的所有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做一次全面的普查、了解,同时也参与到了政府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明年就把第一批确定下来了。

  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自己进行考察,这是我自己给自己安排的,我必须要了解情况,今年要做的工作是了解村落,去年跑了7个省,我重点看了看江西、赣北、江浙这些地区,我觉得变化非常大,我们这个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转型期,第一个时期早已经过去五千年、七千年了,现在是向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在农村,我们各式各样的民俗,我们的节日、婚俗、大量民间文学、神话、歌谣、戏剧、音乐、美术、曲艺、杂技,从大到服装到小的荷包,都在村落里面。中国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村落也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文化基本上都在农村,不在城市。

  少数民族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面,如果少数民族的文化没有了,有一些村落我发现已经没有了,快速消亡,还有就是原来风情各异的村落里面,有的是带尖的房子,东北有的出现小天安门,广东有的地方出现小卢浮宫。还有就是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我前年在贵州,有一个女的她在贵阳租了一个房子,花钱找了一个贩子,有32个少数民族,她买少数民族的服装、首饰,然后整个往法国运,她还说如果15年后要看少数民族的服装,要到法国去。

  主持人:这个情况让人心痛,很多网友很着急。

  网友:这可怎么办啊?

  主持人:这个大问题又留给您了。

  冯骥才:通过这几年各方面的努力,政府也很着急,我们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总不能再过15年、20年,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中国文化是什么样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想目前从国家来讲,人大加紧在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我觉得有法律依据,这个保护还是第一位的。第二是政府在确定名录,把一个一个确定下来,进入名录的就有保护措施,我们要加紧制定保护方案。

  第三个,国家也设立了一个每年6月份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这个和国际统一的,欧洲在1960年进行了一次文化普查,普查的结果很有意思,普查后法国人说了这么一句话,说美国是军事上的大国,法国是文化上的大国,法国人就确定这个日子是文化遗产保护日,各个乡村都组织活动,有音乐会、组织孩子们参观,大家可以画画,举行讲座啊,各种活动很多,欧洲在做这个,我觉得这是启发全民文化情怀的方式。

  主持人:您再说一下时间。

  冯骥才:国务院已经公布了,是前三个月公布的,每年6月份的第2个星期六,是文化遗产日。

  主持人:我不知道有多少网友知道是这样,我不知道这个日子。

  冯骥才:国务院已经公布了,而且是新华社发的消息,媒体应该大力宣传。我也在提建议,因为我在工作的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是我们国家最大的人民团体,就是民间文化方面的一个团体,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在那一天在全国搞活动,据我知道,政府可能会有相应的各式各样的措施,要让地方的一些文化部门要牵头做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我们提出自我批评,从另一方面,网友的反馈来说,不知道这个日子的有绝大多数。

  冯骥才:我向文化部反应,要通过国家的力量把这个日子进行宣传和发布。

  主持人:老百姓都有知情权的,如何让老百姓知情,这需要动脑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