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冯骥才:所有的民间文化都是创造和谐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4:31 新浪嘉宾访谈
冯骥才:所有的民间文化都是创造和谐的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冯骥才做客嘉宾聊天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很多民间文化没有人研究

  网友:我了解的我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很不好,而且主要是从事这方面的人就很少,我想和您交流是不是这样,这样的情况怎么样得到改变?

  冯骥才:我们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一种生活文化,这个生活文化是老百姓热爱
这个文化,文化才能存在,老百姓都不知道,文化死亡是必然的,这个死亡就是正常死亡,不等于我们不把它放在博物馆记忆下来,生活文化应该是活着的,这个活着的文化非常多。比如说现在很多的民俗旅游,很多都变成官俗了或者是商俗了。丰收了、结婚了、娶媳妇了,喜庆的时候跳舞,他们从心里面跳这个舞蹈,现在是给旅客跳,基本上按照原来的姿态摆摆样子,实际上文化已经死了,就像上海新天地里面的石库门,都已经死了,我觉得它是非常失败的。

  主持人:在商业上非常成功。

  冯骥才:在现代社会里,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一个商品时代里面,文化应该是资源和资本,应该是它的生产力,不应该是变成一个过去我们把它说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或者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应该是一码事,不应该分开的。美国人把好莱坞炒得多热,把泰森的拳一拳吵到一千美金,NBA做得多好,我们在这一点要弱得多。

  网友说我们缺乏人才,这是我非常忧虑的,因为在全国考察的时候,我觉得我对民间文化知道很多了,我在各地跑的时候,跑了很多的地方,就觉得自己非常贫乏,因为我们不知道的永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我们这个民族太多了,过去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村庄不一样,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我在台江那边,就是贵州那边,我们看他们的反排村,我们唱他们原始的歌曲,就觉得它的文化特别深厚。坐了汽车,翻过去山,到了另外的村庄,他们的祖先是羿,他们的头上有一个红的,有银针穿进去,每个家里的客厅的角上放几把弓箭,这个太神奇了,我从来没有去过这些地方,他们说往里走就更不一样了。

  但是这些地方没有专家来研究过,很多的文化没有人研究,比如说山东杨家铺的年画,当时我们觉得有最好的艺人叫做杨乐舒,那个时候他的子女还不跟他学,跟他学手术的是一个女孩,一个日本人。很多的年画产地,有三分之二的产地里没有专门研究的人。有这么多的文化,没有研究人怎么办,我们给每一个产地地毯式的考察完以后,做一个全面的文字、照片、录像,做这个档案的时候非常吃力,我们在全国集中的专家也不过几十人,而且几十人里面做起来就非常的困难,就是我们文革断档的原因,现在培养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天津的大学里面,我也是想多培养一些年轻的一些学者,但是有时远水解不了近渴。

  网友:应该在大学里面设这样的课程,应该是有人学的。

  网友:学这个专业在收入水平上和别人差太多的话,何以不转专业?

  冯骥才:有一些专业是冷门的,但是可能对未来有好处,需要学生有长远的眼光,可能眼前不如在公司里面做一个白领赚钱更多一点,从个人来讲是需要一点奉献精神的。

  今年我做这个基金会,前年我卖了一些画。

  主持人:叫做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

  冯骥才:当时需要200万,我也没有什么办法,我那一年就是基本上白天做工作,夜里十点到夜里一点画画,非常艰苦,画了有7、8个月的时间,把这些画拿到北京、天津,各办了一天的展览。当时我想这批画卖掉了,不见得会卖到200万。我有一个好朋友叫赵文暄,台湾演员,他是我读者,他说冯老师感动我好几次,我也感动你一次,他把100万片酬捐献给我了,特别感动,之后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我今年要做一个民间守望者奖,就是要奖励这些年来在中国的土地上一直默默无闻地、完全奉献地做民间文化守护的这些人,要给他们一个奖,这些人是民间文化守护的这些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热起来了,最近找我的也多了,他们说要拍电视片,要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司,我觉得很好,他们同时要做这样的工作,也有企业的头脑,做出一些公司来,我觉得这是在市场经济社会里面的出路。我觉得比我聪明,因为我做这方面的能力没有,做公司的能力我是一点没有,说实话,我也没有时间,但是我希望年轻人做这样的尝试。

  主持人:我觉得非常好。

  冯骥才:中央电视台前一阵子搞的魅力名镇的评选,最后获奖的是10个,实际上有几百个报名,中国镇一级的是12000多个,几十万个村庄,如果一个省有200个比较好的村庄的话,中国就6000个,这是巨大的旅游资源,所以现在山西的一些搞煤窑的老板,煤窑不能搞的,他们转手就到农村里面,把旅游管理权买下来了,200万可能买了,然后就拉一个栅栏门,就收门票,里面大打扫一下,弄几个果皮箱,然后再编几个民间故事,有几个大宅院,你到里面觉得故事都差不多,准领你到小屋子去,然后让你猜这是干什么的,最后你不知道,他说这是金屋藏娇的地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希望有远见的年轻人能够多做一些尝试。

  主持人:我特想有机会跟您去走一走。

  冯骥才:能看到很多的东西。

  网友:我国的台湾民间文化保护做得不错。

  冯骥才:我觉得台湾民间文化保护做得一般,但是精英的一些文化做得还不错。从49年大陆带过去的一些东西,和原本的中国文化的保护就衔接起来了,当时49年之后过去的中原文化更多一点,台湾原有的本土文化保护就比较好,这样就很容易使它那个地方中华文化的典籍就是精英文化保护得不错。

  我在台中的妈祖庙,旁边都是高楼,都是居民区的楼房,这个楼房等等骑着寺庙四处的墙建起来的,等于就是一个孤岛式的洼地,我当时还拣起来很多的裤衩、背心,我回来就跟我的朋友说这是对台湾妈祖庙的亵渎。这些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比较差的,台湾的学者跟着我们一块合作台湾省的一些民间文化的抢救,包括民间文学还有民间版画也在做。

  主持人:这是冯老师了解到的台湾民间文化的情况。

  民间文化现在仅保存下来15%

  网友:想听冯老师说说大实话,如果说您的心中民间文化保护有一百分的话,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分数线上?

  冯骥才:现在的民间文化现在保存下来的是15%,75%是大量消失的,我这次两会上提出,在规划新农村建设的时候,我们特别要注重把文化保护提前注重,我们在城市大规模的改造中,我们犯了很大的过失,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把660个城市变成一个样了,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无能,我们没有远见,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我们把目光转向农村去,我们文化的得天独厚的根基还是我们民间的文化,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说农耕社会就是在农村,我们的根都在农村,我们很多的村庄是直通秦汉的,我们讲和谐,所有的民间文化都是创造和谐的,我们春节不是创造家庭的和谐吗,我们的中秋节不是创造和谐吗,所谓的和谐就是人间最美好的境界。

  另外我们文化的千姿万态都在农村里,我很怕新农村真的盖起来的,像华西村这样的,很多的报纸都在宣传,很多认为那个就是新农村,然后把自己各个地方的,江南水乡啊,全部搞成了洋农村,这个才是真正的损失,那个时候的损失就来不及了,剩下的一半还在乡村,我们必须要重视,必须要有一个先瞻的眼光,必须要注意。

  我们讲历史,历史不仅是站在现在看过去,还要站在明天看现在。

  主持人:您要带领大家一起辛苦。

  冯骥才:不是带领,是一起做,谁也解决不了,谁也救不了中国的文化,只有全民,我们有一种自觉,我们还有一种无形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喂好自己的肚子,开上好车,这是我们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但是我们对社会和后代还有一份责任,特别是对精神价值的东西,我们就有更重要的一份责任。

  主持人:这个责任您身上有,我们网络媒体新浪网也有,各位网友身上也有。感谢冯骥才老师今天做客新浪和我们进行沟通。您一定要经常来,和我们进行沟通。

  冯骥才:好。

  主持人:本次聊天结束。

[上一页] [1] [2] [3]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