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招现场:中国记者抢位子 带上照片引注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5:09 新华网 | |||||||||||||
3月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凤凰卫视记者采访国外媒体记者。新华社记者 温桂旭 摄
3月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记者现场发稿。新华网 姚勇 摄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熊争艳) 记者招待会将于15点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这里已经摆放了约三百个坐席,等待记者的到来。包括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人民网在内的多个网站将对记者招待会作现场直播。 离外长记者招待会还有一个半小时,已有不少记者进入会议现场,调试设备,选择最佳位置。电视台的大摇臂已经进入预备工作状态。 记者席的一些座位贴上了“预留”的标签。 去年,新华网参加“两会”外交部长李肇星记者招待会直播工作的前方报道组位置在记者席的左侧,今年改在了记者席的右侧。 孔泉、秦刚早来安排 距李肇星外长记者招待会开始还有1小时40分钟,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孔泉、副司长秦刚等人便来到大会堂三楼大厅,查看场地,提前进行一些安排。这时,大厅里还没有开灯。他们在现场被记者们包围,不断有照相机的闪光出现。孔、秦等人就站在记者群中安排记招的准备工作。 近年来,外交部提高了透明度,如邀请普通公民参观外交部、外交部长上网与网民交流等。孔泉、秦刚等人亦成为普通老百姓感兴趣的公众人物。 中国记者率先抢占位子 距李肇星外长记者招待会开式还有两小时,不少记者便鱼贯进入人民大会堂,直奔三楼大厅抢占座位。这些记者几乎都是中国人。1时40分时,大厅里便聚集了30多名中国记者。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很快,中国与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国内报刊经常在头版显著位置刊载外事或国际新闻。 目前,中国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专门刊登国际新闻的《参考消息》,达330万份,另一份在市场上非常流行的日报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时报》,也专门报道国际新闻。 记者带外长照片上会场试图引起注意 人民网军事记者杨铁虎带着一幅镶着相框的照片来到现场,这张照片,他放大了20寸,上面,李肇星部长被一群记者簇拥着,李做着手势,笑得很开心。这是杨铁虎前天在人代会开幕式结束时拍的。杨说,他今天中午刚刚放大制作完。他带着照片来,并坐在第一排的中间位置,是想试图引起部长的注意,“能被选中提问最好了,不能提问,也希望与他建立关系。” 杨铁虎想提的问题是“中国对国际维和的看法”。他的另一个任务是负责现场拍照。(完) 直播媒体提前2小时入场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刘畅 张淼淼)7日下午2点半的李肇星外长记者招待会现场充满了“咿咿呀呀”调音声。外长记者招待会下午3点在这里举行,所有的直播媒体早在中午1点钟就全部到位。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前方和总部的信号已接通。 中央电视台的摄像师在确定机位,音响师在调话筒,切换导演在监看所有摄像机的画面。 记者在一个重达200多公斤,有着8米多长“手臂”的摇臂摄象机底下看见一位正在忙活的“央视老记”。比起发布厅里跑动着的大部分年轻记者,50多岁、参加过3次两会的杨记者绝对算的上是前辈。“平时架‘摇臂’只用一个小时,但这次直播,前后用了3天时间准备。”他告诉记者,他们6日中午就把“摇臂”架好了。中国最大的新闻网新华网派出了一个由速录员、摄影记者、版面编辑组成的近20人的年轻团队。“说得多快打得就多快。”新华网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夸奖他的团队。提前进场的文字记者要做两件事:站个好位置和写花絮。“手机发稿早就淘汰了,我们人人都有无限网卡。”一位中国日报的记者说。 荷兰《人民报》记者汉斯已经占据了会场一角,等候会议召开。第一次上“两会”的汉斯,并不打算在会场上提问。“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汉斯对说,“但是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环境啊、腐败啊。不过我看到,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而且在考虑对策。”(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