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篇:城乡发展不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10:37 新华网 | |||||||||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勋点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当前,城乡差距是最大的差距,城乡发展不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因此,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要有新思路,要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以产业化发展农业,以城镇化繁荣农村。仙桃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五进农村”促统筹的发展思路,
“五进农村”看仙桃 本刊记者 袁志国 2005年初,湖北省仙桃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即以龙头企业进村、基础设施进村、先进文化进村、万名党员进村、连锁超市进村这“五进农村”为抓手,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构建和谐仙桃。 龙头企业进村 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业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仙桃市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 首先,该市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围绕粮食加工,发展了亲亲、旺旺等企业;围绕棉花加工,发展了光益、联亮、银丰、裕波等企业;围绕水产加工,发展了外婆家、万荷堂等企业;围绕生猪加工,发展了绿生等企业。目前,该市基本形成了每个主导产业都有大龙头企业支撑的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培育龙头企业125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32个,销售过亿的龙头企业17家,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基地与农户,这个龙头舞起来,有效地改变了农业生产一盘散沙的局面。目前,仙桃市龙头企业共带动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50多个,网络基地100多万亩,带动农户26.2万户。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中,农民从利润的链条上直接获益。2005年,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8元以上。 基础设施进村 城乡统筹首先是基础设施的统筹发展,繁荣的城镇、破烂的农村,这绝不是全面小康的图景。为此,仙桃市共投资20多亿元用于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城乡一体化格局日益显现。 加快通村公路建设。2000年,该市即开始加强路网建设,去年起速度加快。全市22个镇均通了二级公路,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668个行政村有350个通了油路、水泥路,有效缓解了农民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目前,该市已成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市、全省交通现代化建设试点市和全国通乡公路建设示范市。 扎实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仙桃位于湖区,由于直接饮用坑塘水,一些农民面临着血吸虫病、肠道病、结石病的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仙桃市将农村饮水安全列入政府10件实事之中,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个层次的规划,即市、镇水厂扩大辐射半径,小集镇、中心水厂更新改造以及无水村建厂规划,力争让农民尽快吃上干净水。 加快农村电网建设。近年来,该市累计投资3亿多元,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全市农网改造工程。同时,他们还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目前全市已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户用电每千瓦时由过去的1元以上降至0.508元,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先进文化进村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农村文化建设,让农民同步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在这方面,仙桃市着力引文化“甘霖”,浇农村“绿洲”,有效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开展文化下乡。2005年,该市花鼓剧团、歌舞团相继在各镇进行了巡回演出,演出场次达320场,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采取“城乡文明手拉手、共建文化中心户”的形式,在农村培养“不走”的文化。目前,全市的农村文化中心户已达到300多个,大大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促进科技下乡。该市每年都组织“科普之春”农村科技培训月活动,大力培养“科技明白人”和“科技中心户”;多次邀请华中农大、省农科院、省畜牧局等专家教授前来举办大型科技讲座,普及先进实用的农技知识。去年,共免费发放各类实用技术资料3万多份,图书1500册,挂图300份。为配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全市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72期,培训农民达5800多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技能,拓宽了增收门路。 万名党员进村 带领农民致富,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方式。今年以来,仙桃市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严格落实领导和机关干部“一线工作责任制”,在全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万名党员结穷亲”活动。 这一活动,要求市直和镇办机关党员以帮扶农村联系点的困难户为主,每名党员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方式与困难户结成对子,帮助其掌握1至2门致富或再就业技能,找准脱贫致富的门路,解决好生产、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做到一帮到底。市委把“结穷亲”的情况,作为衡量各级党组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依据,纳入领导干部和党组织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目前,全市已有8000多名党员与困难农户结成帮扶对子。 同时,他们还从党政机关、市直部门严格选派了10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里任书记,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带领农村快速发展。 连锁超市进村 近年来,在仙桃市政府的支持下,作为一种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消除城乡差别、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具体措施,连锁超市在仙桃农村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仙桃的超市经营网点已经覆盖了所有乡镇及集镇,预计到今年底,将实现发展村级连锁店220家的目标。 超市的快速发展,在城乡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它加快了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工业品通过超市送到了农民手中,而农产品则通过超市摆上了市民的餐桌,实现了工农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过去,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城里不要、乡下走俏”,而现在,农民可以进超市买正规厂家的产品,这既阻挡了假冒伪劣商品下乡的步伐,免除了它们对农民的危害,又让农民可以与城市居民同时、同价享受到同等质量的商品和服务,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五进农村”,每一项都是从农民最需要之处入手解决问题。因为真抓实干,所以收效显著。在采访中,记者目睹了仙桃城乡统筹发展的令人瞩目的变化。去年,仙桃农民收入增幅第一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这个变化,是历史性的变化。仙桃市市委书记马清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五进农村”的工作他们会一抓到底,市委、市政府对仙桃的明天充满信心。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人大农牧环保委员会副主任公保尚点评: 青海经济条件落后,而200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全省所有的县级行政区域,355万农牧民均可享受新型合作医疗政策,比国务院确定的2008年的目标提前了3年。我曾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基层工作多年,体会过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的疾苦,农牧民有病不敢治、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突出。现在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牧民称之为“救命制度”一点也不为过,这的确是政府为群众办的一件实事、好事,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青海:合作医疗在牧区 本刊记者 文贻炜吕雪莉 灿烂的阳光照入产房,26岁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牧民才达卓玛高兴地看着身边刚出生的、胖嘟嘟的宝宝。另外让她和家人欢喜的是,她住院分娩的费用可全额报销。 才达卓玛是青海实施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的受益者。自2003年9月开始,青海省在贵南、刚察、湟中、杂多等8个试点县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入合作医疗的农牧民每人每年交10元,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各补贴10元,形成三方集资,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互助共济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正常分娩免费制是青海新型合作医疗中的一项内容。 由于经济拮据,以前青海农牧民许多孕妇在家分娩,限于交通和医疗条件,生孩子被看作是女人一生中的“鬼门关”。贵南县森多乡中心卫生院医生何明路说,实行新型合作医疗之前,农牧民孕妇分娩大多是在家里进行,一般十个婴儿会有两个死亡。现在实行免费住院分娩,乡里的农牧民都到卫生院来了。 青海省卫生厅农村卫生处副处长李秀忠说,就全国范围看,青海率先在合作医疗方面推行了免费住院分娩,这除了为农牧民减轻经济负担外,更重要的是为农牧民孕妇提供了安全的医疗保障。实行正常分娩免费制,部分牧区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46%和40%。 青海省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对于农牧民,尤其是贫困户来说,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给他们带来了福音,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为解决合作医疗农牧区试点特困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青海省对农牧区试点中五保对象、特困人口、特困优抚对象每人补助10元,资助其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一些特困群体虽然能免费享受合作医疗待遇,但遇到大病自筹部分仍是个难题。青海从合作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对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镇东城外村村民安鸿宇老伴春梅不慎摔折了腿骨,看病住院和手术先后花去了将近3万元。沉重的医疗负担让全家陷于困境。由于加入新型合作医疗,根据他家的情况,安鸿宇不仅按规定报销了2719元,还从县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的14万元风险储备金中得到最高额5000元的大病医疗救助金。“真没想到这每人交的10块钱竟成了咱的保命钱。”安鸿宇对此感慨不已。 李秀忠说,在青海省355万农牧民中,贫困人口达145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占56%,个别县高达80%,推行新型合作医疗意义重大。 青海农牧区地域广阔,出门一次不容易,为降低农牧民就医成本,引导农牧民就近就医,青海在乡级卫生院推行合作医疗绿色通道,实施乡级卫生院住院病人医药费用垫付制度,做到就医群众合作医疗报账当日结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经过两年多的推行,青海广大农牧民通过自身体会和各种宣传,感受到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已由怀疑、观望转变为主动积极要求参加,在不少地方,农牧民把合作医疗制度称为“救命制度”。在一些地区,有部分农牧民一次性交纳了3年的费用。 截至目前,第一批、第二批共19个县的农牧民参合率达87%,累计为84.21万名参合农牧民报销医药费3854.8万元,受益面达到52%,住院费用人均补偿505元。开展新型合作医疗以来,青海农牧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比例、因经济贫困应就诊而未就诊率、两周门诊未就诊率大幅下降,年住院率和定点医疗机构业务量明显上升。从2006年开始,青海合作医疗强化实惠内容,进一步提高农牧民医疗费报销比例,住院报销最高可达2.5万元,同时大幅降低或取消起付“门槛”,让更多农牧民得到实惠。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