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金顶的目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15:39 新民周刊 | |||||||||
BY 唐 羽 即使在国门大开的今天,一个不是外交官的中国人在不算长的十多年里造访88个国家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曹正文居然做到了。他向受访国家海关表明的身份有两个,一个是记者——他是新民晚报的记者,米舒先生的大名在读者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另一个是学者——曹正文是一位学者型的多产作家,自登文坛至今已出版的小说及随笔集有50多部,还主编
我们还应该看到,蜂拥而出的中国人不少是跑马看花,用照相机对准异域风景一通乱射,有钱的则在商场狂扫一番。回头想想,究竟看了哪些花,是很模糊的。曹正文不然,他每次出访,都是有备而往的,目的很明确,特别关注风景以外的风景,这道风景就是人文景观及被风景掩映的历史。现在,他在《我走过88个城市》(上下册)再将经自己复读过的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他游访埃及尼罗河,就会跑到加里斯蒂写过《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老瀑布饭店的豪华套房里凭吊一番,并拍掉一卷胶片,曹正文曾写过推理小说《紫色的诱惑》,此行也算是惺惺相惜了。他在名古屋和横滨游访时,特别注意那两个城市的中国文化印记,从建筑、绘画、业态、习俗中感受到在祖国远去的风情,并作出一番文化反思。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他专门去寻访汉代苏武牧羊的遗迹,在新处女公墓里,他默默地祭扫了心仪已久的契诃夫、果戈理、奥洛斯特夫斯基等作家,还对赫鲁晓夫的功过进行一番点评。而在莫斯科红场上踯躅时,对列宁的时代表示了很深的怀念,并对这些年来俄罗斯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探索性的思考。 曹正文还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过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中国记者,作为双重身份的他,除了采访获奖的美国华人科学家朱棣文,在感受文学盛宴的同时,也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表示了看法。 夜游塞纳河时,他想到了雨果、巴尔扎克、法郎士等大师,想起了他们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当然也融进了自己初试啼声时的情感。当曹正文站在但丁故居前时,他为诗人的坎坷一生感到悲凉,向这位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者和现代新纪元的开拓者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同时又从徐志摩的足迹上感知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在拜访莎士比亚故居和剑桥学府时,曹正文透过英国文化人的成就,探究人文主义思潮是如何给人类活动带来深刻影响的,而这种思潮在中国又如何变成革命者的先声。如果我们相信史料所说,莎士比亚并没有怎么读过书,却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成为对世界戏剧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师,那么了解一下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治学经验大约会弄清一些疑问了。 曹正文在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的雕像前,想起了他历经磨难的一生,就像余秋雨所说的那样,感到了“心疼”。这位伟大的作家在成名前当过兵,并且在与土耳其的交战中左手致残,胸部受伤,回国途中又被海盗劫持,当了奴隶,直到他40岁时才回到故乡同,但后来又遭人诬陷入狱三次,因女儿的陪嫁事项等上过法庭。流浪、伤残、沦奴、囚禁、入狱……人间的磨难他几乎尝遍了,但塞万提斯没有倒下,在结束生命的前一年,写出传世之作《唐·吉诃德》,为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曹正文对塞万提斯倾注了如此丰富的感情,也让我看到了他在青年时代灯下伏案疾书的身影。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