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华时评:“素质教育”为何步履维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16:1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 徐宜军、王研 “素质教育”提出多年,学校也在尝试着推行,但学生负担不仅没有减下来,反而有继续加重的趋势。社会各界认同的“素质教育”为何步履维艰?应该说,经济利益、家长
这一点,看看学生们沉重的书包,或许会有答案。 各种五花八门的教辅书、练习册在孩子们的书包里塞得满满的;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应试技巧班的广告充斥着报纸广告版面;专为中小学生生产的“背背佳”、拉杆书包,不过是孩子们书包越来越重的副产品。沉重的书包成了压在孩子们身上的一座沉重大山,使他们渴望一天能睡8小时的愿望成了奢望。 多数望子成龙的家长何尝不知道孩子们的苦楚,何尝不想给他们放松的时间?然而孩子的考试成绩名次、未来升学或进入“重点”的前程,都让他们不得不狠下心来,督促着孩子做题、背书、补习,心疼之余再用各种“营养品”给自己的狠心做一点补救。 学生们最怵的还不是书包沉重、时间紧张,而是考试后老师公布成绩和名次。学校名气、教师收入都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排着名次。最要紧的是“高考升学率”,包括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决定着学校经费、收费、生源质量这些有形资产,左右着学校和教师施教的方向,学校和老师怎敢尝试真正的“素质教育”?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体制,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健全评价制度。加快教育改革步伐,这既是广大家长的希望,更是民族未来发展的要求。(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