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两会访谈:中国企业走向跨国企业竞争形势严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18: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电 题:“中国企业走向跨国企业竞争形势严峻!”——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进入新世纪,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与出口贸易额增大了不少,但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大型企业集团寥寥无几,这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落后于印度、俄罗斯。中国企业走向跨国企业竞争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正在此间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语出惊人。

  这位委员指出,近二十余年来,世界上很多跨国公司进行了几轮的跨国重组,他们纷纷卖掉非核心业务,把有限资源集中到主业,一些可称得上“巨无霸”的跨国公司都在各主要产业中成为产业链、价值链、增值链的组织者,让自己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技术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由这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公司集团表现出来的。如果若干年后,中国还未能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大公司的话,中国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可能是一句空话。

  陈清泰说,中国改革发展的形势令人鼓舞,中国的企业也具备了构建跨国公司的基础条件,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条件并不能保证被中国企业集团所利用。目前很多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每年外资进入中国超过了六百亿美元,这些公司不仅在中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还大大强化了他们在全球的竞争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分享了多少呢?

  陈清泰直言,现在中国很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中都迫不及待地拿出最优惠的条件给外商,增强外商的竞争优势,但相比之下,中国国内企业的发展却受到很多制约,尤其是民营企业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十分配套,各种各样的优惠应有尽有,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到去年才出台一个“三十六”条,这“三十六”条如何能原原本本地落实下去仍需做很大的努力。

  令陈清泰困惑的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外商是“超国民待遇”,而本国企业却受到不公正待遇,比如技术引进的政策比较完善,而自主创新的政策存在着很多缺陷。

  陈清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想通过利用外资来建立稳定的经济结构是不现实的。外资进来是看好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土地与市场等条件,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化,他们撤走的可能性很大。

  他坦言,目前中国有些企业规模不小,但大而不强,假如说与跨国公司资本、生产设施、生产规模等硬实力中国企业还可以复制的话,那么在企业文化、技术创新能力、品牌、信誉等软实力方面却是中国企业的软肋,是中国企业必须努力补上的一课。

  他呼吁,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必须有自己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创造良好的为外商所用的投资环境的同时,也应给本国企业创造同样的发展环境。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