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人大代表建议学生遇到老师应鞠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02:41 信息时报

  时报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蔡民 王道斌) 目前,像点样子的礼仪只有军礼和孩子们的队礼,而如朋友之间的见面、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问候,由于缺乏肢体方面的配合,不成为“礼”。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耀荣建议,国民礼仪应从形式、程序和组织三方面来进行规范,多增加躯体的动作。

  苏耀荣代表认为,在祭祖时,海外华人跪拜,我们鞠躬;在大型公共活动奏国歌时
,我们行注目礼,但因为缺乏肢体动作,不成为礼,在社交场合,一般行握手礼,最近也开始有拥抱礼。近年来,国际礼仪的进入甚至流行,将产生一个新的态势,即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中国,保不住自己的礼仪,连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如。在一些场合,大家都感到需要礼仪,但因为没有相应的规范,也往往草率从事。从国民道德建设和弘扬民族文化出发,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必要规范和强化国民礼仪。

  国民礼仪包括形式、程序和组织三个方面。形式本身包含内容,程序体现礼仪的性质,组织推动礼仪的规范和普及。比如跪拜礼,在祭祖和国家公祭等特定场合使用,体现中国

传统文化中敬天法祖的精神,也给后人形成示范。抚胸礼,在大型公共活动奏国歌时使用,增加肢体动作,形成肃穆感,体现国民的爱国心。鞠躬礼,小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等行此礼,后者则点首回应。体现了社会关系,也促进了感情交流。揖手礼,在多人公共场合,互相作揖问安。在私人场合可行执手礼。此外,对于婚礼、葬礼以及其他特殊礼仪也应有所规范。

  他建议在文化部等部门增设专门机构,增加职能,全面负责研究、制定和推广国民礼仪。条件成熟时,应通过条例、规章等方式形成法律规范。

  连线广州 部分专家反对盲目复古

  时报讯(记者 薛冰)“这个提案太好了,太有必要了!”昨日,当记者将两会代表有关“国民礼仪”的提案内容转诉给专家时,引起了部分高校专家的一致拥护。多年研究文化礼仪的专家、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明达指出,中国公民日常生活中,传统礼仪正在不断流失,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必须重振“礼仪之邦”的雄风,保住中国传统文明礼仪!

  马明达说,目前,在中国众多的赛事中,武术散打的赛台上,人们通用的是“抱拳礼”,这实际是一种很夸张的“江湖礼”的形式,并非中国传统的礼仪,纵观中国古文明,“拱手礼”才是我们最传统的礼节。而中国古时非常正式的礼节——“躬身礼”如今也在渐渐地消失成“点头礼”这样一种似礼非礼的动作。“礼”最核心的效用是“知耻”,是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礼让于人”,但事实上,如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悲剧是由于在小问题上不讲“礼”、不谦让引起的。这说明,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礼仪正在不断缺失。事实上,我们不应忽视“礼”的意义。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按一定的场合、身份、职务、修养构成相应的礼仪文化行为,从形式、程序和组织三个方面推动礼仪的规范和普及,应该建立一个社会公认的“礼仪手册”。

  但马明达同时指出,支持礼的规范不代表盲从。在规范普及时要把握“度”,不要盲目“复古”。要尊重传统文明之礼和现代生活的协调性,不应照搬。比如,古人席地而坐,“对坐”之礼在现在就无法效仿,“磕头跪拜”之礼在当今也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不宜再提倡,应认真贯彻“鞠躬之礼”、“让人为先”之礼。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