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庆北京义乌长春武汉五地市民生活与梦想调查(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11:29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莞打工者:在他乡寻觅故乡

  本报记者 刘 浏

  东莞厚街报道

  终于不再像以前那么忙碌了。

  李芝军经常开着新买的“起亚”小轿车,找朋友和老乡喝茶叙旧。他来东莞厚街已经15年,以前总是太忙,无暇注意身边的变化。他得重新认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1991年来到东莞时,李芝军26岁,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一共53.5元,没有工作,曾经露宿街头。2006年,李芝军经营着四家图片扩印社,身家以百万计,一家人住在自己建造的5层高的小楼里。

  命运总是让人难以琢磨,李芝军常常这样想。

  打工者李芝军

  16岁时,李芝军走出家门打工。那是1981年,改革开放不久,空气里飘荡着梦的气息,人们渴望把日子过得更好。

  李芝军随着同乡来到海南,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一干就是6年。那段日子很苦,但是赚了些钱,于是他回到广西老家,盖了房子,开了个杂货店。改革开放初期,市场机制并不完善,一些人成功了,淘汰了那些没有成功的人。李芝军不幸成为后者,赔了店,还欠下一身债务。种田恐怕一辈子也还不了债,李芝军选择了再次闯荡江湖。这一次,他选择了改革的前沿广东。

  1990年代初期的广东,正处在原始资金积累和人力聚集的阶段,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起。主要由港台商人投资的企业,生产的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所转移的产品,管理和科技人员来自境外或其他地区,而工人则主要来自内地。

  李芝军见到的东莞,还是一座破烂的小镇。这个1988年破格升级为地级市的城市,至少在市容上看不到广东“经济四小虎”的威风。

  没钱又没技术,26岁的李芝军又干上了老本行:在建筑工地做工。但是建筑工地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赚钱,“三来一补”企业需要的更多是手巧的工人,体力不再是优势。李芝军只能转行。

  第一份工厂的清洁工,每月工资180元,包吃住。但这份工作并不长久,收入实在太少。李芝军已经结婚,妻子在老家照看尚未懂事的孩子,父母也需要照料,家里需要钱。

  李芝军不断更换工作,寻找更高的报酬。当时的珠三角地区,正根据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主要加工生产以服装、纺织、玩具、塑料制品等轻工产品。两年时间里,李芝军更换了10份工作,最长的7个月,最短的三天,工资水平也由最初的180块涨到后来的800块钱。

  当时国内实行严格的收容制度,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在城里唯一的身份标识就是暂住证。李芝军清楚记得,他初到东莞,身上一共53.5元,50元办了暂住证,剩下的3.5元要坚持一个月,当时,这些钱只能买3斤散装挂面。

  时光荏苒,收容制度废止。李芝军也因为在东莞拥有房产,户口随之迁入了东莞。东莞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镇变成了“中国制造”的大工厂。

  老板李芝军

  1994年,李芝军从工厂里跳了出来。作为最早的打工者,和他一起出来的同乡,留下来的大都开始创业。这让李芝军心动。

  没有本钱,只能从最简单的做起。李芝军把妻子从老家接了过来,开始了卖水果的生涯。每天早上天不亮,李骑着三轮车到5公里外的批发市场批发水果,妻子则负责摆好摊位。当上班的人流逐渐挤满并不宽阔的马路时,李芝军的水果摊准时出现在马路边。

  李芝军后来对朋友说,他的原始积累就来自于卖水果。他的水果摊位摆在当时东莞最大的一个外资工厂门口,这个工厂里每天有1万多人上班。工厂门前500米长的路旁,他几乎在每一米的范围内都摆过摊。

  由于没办任何手续,被工商执法人员没收是经常的事。“但两年下来,还是赚了好几万。”有了小本钱之后,李芝军决心投资当时新兴的家具业。

  彼时,东莞与广州、深圳、中山、顺德、佛山等周边城市的家具制造行业蓬勃兴起,仅东莞市的家具行业年产值就超过一百亿元人民币。厚街的“东方家具之都”的赞誉,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

  在1996年前后,从事这一行当的人还不是很多,而此时政府在土地的使用、税收、货物通关、人员出入境等方面都给予企业相当多的支持,很多台湾和香港的家具企业慕名而来。李芝军的生意逐渐做大,年收入已经超过百万。

  5年后,李芝军选择了转行。在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再是珠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从1994年开始,珠三角开始该地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提升阶段,政府政策的倾斜转向IT、PC等高新技术企业。

  李芝军说,自己当初的转行来自于对市场的判断,但更多的还是雇工短缺的压力。他从事的是家具业的初始环节——木材加工,需要大量工人。2000年以后,雇工已经不像当初那么容易找了。“家里有同乡么?给我带一些过来。”他经常对厂里的工人说。

  珠三角的工业化主要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廉价劳动力也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长三角等地也具备了相似或更为优惠的条件,随着劳资形式的转移,李芝军更早感受到“民工荒”的压力。从2001年开始,珠三角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阶段,产业从以前的加工制造为主,向研发、制造、流通“三位一体”转变。

  转行后的李芝军没有离开厚街,也没有选择“厚街制造”中另一主打产业——制鞋业,“那是台湾人的天下”,李告诉记者。李在厚街的繁华地段开起了照相、扩印、数码设备专卖于一体的图片扩印社,主要的服务群体仍然是外来工。

  现在李芝军的事业很稳定,图片扩印社已经开了4家,年收入超过100万,虽然在东莞只是中等水平,但他已经知足。

  李芝军买了一块地,花40万元盖了一栋5层的楼房。他说,从1990年到2000年,在东莞买地很容易,价位低,升值很快,很多人因此而发财。李打算以后做房地产生意,他有这方面的朋友,自己投资的地产也在升值。

  李芝军有三个儿子,学习都很好。他说,自己没读书,一定让儿子好好读书。他这一代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缺少文化,不适合在新经济环境下创业。他的大儿子今年准备高考,一定要让他考个好大学。

  两代女人的长春生活梦

  本报记者 蒋明倬

  长春报道

  3月8日,长春,飘雪。黄梦菡走在回家的路上,雪落在她的眼角眉间,落在她的手上,迅速化掉,寒冷一直浸润到她的灵魂里,她的步子迈得很小,然而即使真履薄冰,也不再会战战兢兢。

  她在这里已经生活了40多个年头了,学会了如何去适应一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