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不能再把人的创新潜力磨光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21:49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熊言豪、李亚杰、周玮)“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力。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经过几年的大学培养后不少人的创新能力没有被发掘出来,有的反而被磨光了。而有的学生基础并不好,只是在国外学习几年后创新力大大增强。”全国人大代表于修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疾呼,高等院校要注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人才是自主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现在谈自主创新时,人们谈得最多的是企业应该怎么样,政府应该怎么样,但他们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高等院校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于修平代表说,高等学校应当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现在不少学校的试验重复的较多,应当增加试验设计的内容,思路上要有一个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不应只是分数的高低,还应该看他的创造力。” 蔡自兴委员说,目前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确有较大的距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的,我们的人才观也需要创新。不能仅以分数高低论学生的优劣,要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反思。要推进教育创新,学习一切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做法和经验,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韦钰委员说,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必然是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组成的,是一个具有创新文化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培育创新文化。 “有的人认为我们的数学和科学教育水平已经很高了,从掌握知识和技巧上看,也许是这样,但是从培养适应21世纪的创新人才来看,远不是这样。”韦钰委员认为,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状况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和创新热情在儿童时期已经被消磨殆尽,到大学阶段,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 “我们目前的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国内外教育界比较清醒的一致评价,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韦钰委员说。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目前我国对科技教育仍不够重视,资源投入十分有限,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科技知识十分贫乏,对新事物、新技术、高科技的认识和接受能力非常有限,这种情况势必拖慢我国自主创新的进程。(完)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