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柴静:受虐妇女急需反家庭暴力法的援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20:09 新浪嘉宾访谈
柴静:受虐妇女急需反家庭暴力法的援助

央视著名记者柴静做客嘉宾聊天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柴静:今年的两会更开放

  网友:柴静我是你的忠实观众,我想问一个问题,跟往年的两会相比,今年的两会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柴静:我作为一个记者最大的感觉,我觉得今年的两会更加的开放,可以有几个简单
的数字告诉大家。第一,今年的两会除了开幕式、闭幕式的直播之外,在人大的分组讨论之中,一共有35场开放日是向媒体公开的,境外的记者都可以进来,这个是前所未有的。第二点,今年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你在新浪工作有很深的感觉,他们今年开始在网络上直接跟观众的互动非常多,很多人直接开博客,这是一种互动。第三个在会场当中,我在会场当中有很深的感受,我作为一个记者,可以提最直接的问题,最尖锐的问题,最敏感的问题,没有人会说NO,都会有很直接的回应。我看到会场当中,同一个问题,代表、委员的争论、交锋,这种东西都是民主政治最最基本的土壤,在这个之中折现出来。今年媒体的竞争在加大,无数场的直播,不再有垄断的优势,竞争才能产生真正好的新闻,我写过一个例子,新闻联播当中我看到一个画面,采访林毅夫,现场人一定非常多,摄像机扛的机器画面歪歪扭扭的,脸都有点变形了,新闻联播中以前很少出现这样的画面,现在出现了。我们都在竞争,不管什么样的媒体,这个开放带来背后的意味,我们真正对于政治公开性的参与。

  主持人:这些变化大家都看到了,我在你来之前特别想问你一个问题,当你看到自己的节目的时候,你有没有一种心里乐开了花的感觉?换了我可能有。

  柴静:没有。我觉得不胜惶恐,尽管我说这之中有很多的突破,在这样的大家的期待值很高的时候,实际上给记者的责任和压力都是会很大的,因为你是带着很多人的期望在做这个节目的,但是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我在想的是,不管我的节目成熟与否,因为策划的时间很短,前期我们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做起来有仓促的地方,但是我希望做出来不要辜负老百姓对媒体的信任,对记者的寄托,像博客上有很多的人希望这样一个节目能够上传下达。当我向人大的代表或者是政协委员提问的时候,我是否想到了那些不知名的人和他们的命运,只要我不丢失这一点,节目中有一些缺憾,大家会给我很多的空间弥补过来的。

  “在新闻前面人人平等”

  网友:你日均睡眠多少个小时?

  柴静:大家如果看我博客里面写的时间的话都是在零点以后,昨天晚上是将近4点钟才写完的,那么我每天早上一定是要在八点钟之前开始工作的。

  说实话我觉得这次《两会观察》带给我的兴奋远远大于带给我的疲劳,一个在新闻联播当中,一个一分钟的题目和十分钟的题目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作为一个记者来说,我不仅看到两会给媒体带来的空间,它越来越开放,我们可以越来越多的报道,同时我看到两会对中国政治生活的大的影响。我昨天采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他给我看一份工作快结束的一份简报,上面全部是今年的政协委员提出的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一些分析,非常非常的切中时弊,我看了非常的惊诧,他说这是拿给部委的。我觉得我们开两会就是要传达它,没有比这个更兴奋的。还有我采访教育部的部长,他反复跟我说,我们今年能通过这样的平台跟公众就敏感的问题有些深入的讨论,我觉得这都是你谈到最兴奋的声音,真的这样做下去的话,我对明年的两会充满了更深的期待。

  网友:当你举起话筒向代表提问的时候,旁边地方台的记者说让你(中央台的记者)时,你当时的第一感想是什么?从同行那里的反馈?

  柴静:我在网上写了这篇文章之后,当天在场的地方台的记者给我写了留言,他说我印象中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我说是,这句话可能不是你说的,我不知道在场是哪一位,但是我听到了这个话,我听了之后,特别的惶恐。中央台由于这些年来在媒体体系当中处的位置,很多时候在信息的拥有上是具有垄断的权利的,不管对地方台也好,中央台也好,都存在着影响,甚至是伤害。当我们去垄断一个信息的时候,得到的信息有可能是失之真实的,所以我觉得为什么竞争当中才能够出现真正的新闻,是因为竞争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让受众来做一个分辨跟甄别。我在两会的现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我看到大家怎么围追堵截钟南山,或者是林毅夫,或者是一些官员,我往往在采访的时候,身边20、30个同行,所有人都在发问,这时候你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够得到回答,在新闻前面人人平等。

  受虐妇女急需反家庭暴力法的援助

  网友:我看了你的博客,我觉得很感动。

  主持人:其实这个朋友提到的一些问题我也想问,正好切和了。比如你谈到为什么一年只有一个三八节,我和我的能同事们进行了探讨,第一反应是做女人真不容易,或者说在非常态下生活的女人更不容易。有一个同事想托我问一个问题,刚才你在博客里面反映的问题,法官上说无法可依,可是法是大情,作为你自己的角度来说,法理和情理不能说冲突,在没有交集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柴静:有一句话大家都说“法律不外乎人情”,但是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是有很强的刚性跟约束力的,我在说人情的时候,当我采访其中一个把自己丈夫杀死的受虐很多年的女人的时候,她的婆婆和村子里面700多个群众都为她求情。但是法律是刚性的,当出现这个冲突的时候,法律的制定者可能就需要去考虑,这样的概率出现越来越多的时候,对法律提出新的要求是什么?这时候我去翻阅国外的法律条文,像这样的受虐的妇女综合症这样的概念,在美国也好,加拿大也好,他们的法律体系当中都有明确的存在,也有专家证人在法庭上直接作证,从而获得从轻处罚的这样的一个结论。实际上反家庭暴力法,中国法学会5、6年来一直推动这样的草案,我今年最关心的一点,我们立法的声音推动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推动不下去,所以我们组织了一场很有意思的辩论。我们找了几个男代表和几个女代表,这几个男代表有公安局的片警,有法学院的教授,女代表有妇联的,坐在一起发现他们的观点很不同,所有的女性认为就应该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男士觉得中国人太迷信法律,比如说他伤害了一个人,用人身伤害法来处治就可以了,不用单纯立法。女人就说你们现在只是站在城市生活的角度看问题,你们不了解,80%的女性是农村的受虐女性,她们的生命当中没有刚性的法律做依托的话,根本得不到保证。所以你会看到,为什么在中国一个法律的制定跟完善,中间需要一个很漫长的道路,是因为我们有不同群体的声音在交汇,这样的较量当中,很多法律在出台的时候会碰到困难,像“受虐妇女综合症”没有办法引进到司法当中。比如说我在河北看到的,他们在量刑上用了比较轻的量刑,法官有自行裁量权,这个时候就是对法官这个人他的个人道德,他的判断能力,他的价值判断提出高的要求,但是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开始就会引起观众的关注,这样的关注就会推动它往下发展,我希望以后所有这些女人不要期盼3月8号这一天的到来,每天都是三八节。

  主持人:如果你不是女性的话,你会把这个事情看的这么清楚,或者说这么愿意去看它吗?

  柴静:有一点很有意思,当时我们做完这个节目之后,有人给我们算了算,我们做的节目叫《女子监狱调查》,女记者,女编导,女法官,女检查官,这个是一个女人的节目吗?实际上我们想告诉大家,这不应该是女人的节目,并非只有女人才去关注女人,人应该关注人,这是我们的观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2006年全国两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