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生命的接力:云南玉龙县试点母婴平安120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17:27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3月15日播出节目生命的接力,以下为节目内容。

  从2000年开始,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始实施一项名为母婴平安120行动的扶贫项目,这个项目的宗旨就是保障贫困地区的孕产妇都能到医院平安进行分娩。设这个项目就是要解决山里人的生育,避免死亡,这些的项目是直接针对贫困人群,去抢救一些生命。设立这个项目主要是想通过县乡村三级医疗保障,及时对贫困地区的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指导和科学分
娩,并在产后进行补贴,玉龙县成了实施这个项目的第一个试点县。

  居住在玉龙县黎明傈僳族自治乡黎光村恨独自然村的傈僳族妇女封丽枝就要分娩了,她的这次分娩可谓是惊心动魄。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生命接力,母子二人终于获救。当时,一直在玉龙县采访的北京一家报社的记者高铭和郭铁流全程跟踪进行采访,用他们的相机记录了这十几个小时的救助。这几幅照片记录了生命接力。

  120项目建立了这样一套保障制度:根据120项目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地区的妇女从怀孕的第一天起就要由村保健员进行登记并建立一个保健卡,在怀孕期间由村乡两级保健员至少要进行5次产前检查,并在分娩时劝说和督促他们到

医院生产,而县乡村三级建立一个紧急应急系统,以保障高危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2005年3月10日晚上,封丽枝就要分娩了。云南省玉龙县黎光村保健员熊芳在晚上8点接到封丽枝家人打来的电话,马上准备好急救箱,背着自己才8个月大的孩子就往封荔枝家赶。这时,一直在玉龙县采访拍摄的记者高铭和郭铁流也从十几公里外赶来和熊芳会合后,一起前往住在山上的封荔枝家。路特别烂,是那种泥路,坑又特别多。因为是深夜,周围环境都看不清楚。封丽枝所在的恨独自然村离黎光村有20多公里,山高路险,且不通公路,晚上十点多钟,他们赶到了封荔枝的家。熊芳以为那时候封丽枝才出现产痛状况,没想到她们到达这里时封荔枝已经发作两天了,孩子实在生不下来,才给熊芳打电话求救。而封荔枝当时的情景让高铭大吃一惊。他们看到,在床上放了一个板凳,负责接生的一个老妇女就在后面坐在板凳上围着封丽枝的腰抱着她的肚子,使劲往下用力。

  原来封丽枝在发作后,她的家人没有打算把她送到医院,而是在家里为她进行土法接生。熊芳告诉记者,接生由家里面老人来接,剪刀生锈也不管,孩子生下来把脐带剪掉,没有任何消毒措施。然而,这次用土法接生不管用了,封丽枝生了两天也没把孩子生下来,接生婆束手无策。熊芳马上为封丽枝接生,但孩子还是生不下来。当时,胎儿头已经夹在下面了,孩子危险,母亲也危险。

  熊芳开始劝说封丽枝的家人,马上把她送到乡医院。在熊芳的坚持下,家里人终于同意把封丽枝送到医院去。夜里两点,没有车路又太陡,他们找来了村里的十几个男子,扎好担架把封丽枝往山下抬。熊芳知道,封丽枝随时都会出现大出血,她沿途不断地为量血压听胎音。并电话通知乡卫生院做好抢救的准备。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高铭告诉记者,担架队一刻都不敢耽误,连换人抬都是在跑步中进行的,而好不容易到了乡卫生院,却没有条件为封荔枝接生,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离黎明乡40公里的石鼓镇中心卫生院。这时,他们只好向乡政府求救,乡政府唯一的一辆北京吉普在凌晨4点载着封荔枝又赶往石鼓镇中心医院。

  凌晨6点左右,吉普车载着封荔枝到了石鼓镇中心医院。中心医院马上给封荔枝进行检查。可是,石鼓医院又说处理不了,即便生下来,医院也没有条件保证,孩子肯定产下来就马上需要急救。两家乡镇医院都救不了封丽枝母子,而这时,封丽枝已经在路上辗转了5个小时,时间拖得越长,母子二人的生命就越危险,他们决定马上赶往离石鼓镇40多公里的玉龙县妇幼保健院。

  云南省玉龙县妇幼保健院院长赵淑芳说,她是早上8点的时候接到呼救电话,然后马上就组织医护人员守侯着,封丽枝一到医护人员就马上把她抬到产房里面。

  上午9点钟,封荔枝一到达县妇幼保健院,立即被推进产房,赵院长亲自为她接生。

  当时,封丽枝的胎膜已经破了十多个小时,所以她的羊水几乎都流完了。胎儿已经出现了轻度窒息,而封荔枝也非常衰弱,情况十分危急,医护人员马上进行紧急抢救,上午十一点,孩子终于顺利降生了。高铭说,那个时候据检查,胎儿已经属于中度窒息了,再晚出来一会儿,很可能这孩子就没了。封丽枝分娩时,高铭和郭铁流一直在进行跟踪拍摄。出生的一瞬间,他们拍下了的照片,孩子头的位置几乎分成两个部分,后面就像一个大顶子,像个葫芦,完全是被子宫口夹了两天后夹出来的。孩子的头被夹成这样,高铭和郭铁流在北京看了冲出来的照片后,觉得非常揪心。

  经过10几个小时的生命接力,封丽枝母子终于得救了。他们之所以得救,是有120项目非常完善的抢救机制的保障,这套机制的运行就是能确保产妇碰到危险时,能及时得到救治。目击了抢救封丽枝的北京晨报记者高明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这个项目的保障,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两条性命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三院龙和封丽枝的命运很可能是另外一种解释。黎光村村保健员熊芳告诉我们,要动员一些贫困山区的产妇到医院生孩子非常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钱,而120项目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对贫困孕产妇的补贴。

  在黎明乡卫生院,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张保健卡,这是封丽枝刚怀孕时,乡保健员为她建立的。保健员告诉记者,按照母婴平安120项目的规定,项目区的妇女在怀孕时,首先要建保健卡,在怀孕期间必须接受5次以上的检查。封丽枝在乡卫生院检查两次,村卫生院检查3次。这几个急救电话是母婴平安120项目专门设置的,孕产妇出现危险时,随时可以拨打这些电话求救。而县、乡、村3级医疗机构的应急保障制度随时可以保障这些孕产妇得到及时的救治。乡卫生院有一辆救护车,随时待命。县妇幼保健院有一个危急孕产妇抢救小组,24小时待命。

  虽然有了急救和应急制度,但封丽枝对到医院生孩子还是有顾虑,记者了解到,封丽枝所在的恨独自然村在海拔近3000米的高山上,这里是高寒地带,地里只能种土豆,封丽枝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一千多块钱,如果到乡医院生孩子,顺产需要3、4百块钱,到县医院需要1000来块钱,如果是剖宫产或难产,费用会翻一倍,而这笔钱对她们来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封丽枝告诉记者,到医院生孩子要花掉她全家一年大半的收入,因此她打算就在家里生孩子。熊芳说,除非产时出现高危,不然产妇们不会到卫生院去,因为有些家庭确实困难,住院一两百块押金费都没有。

  母婴平安120项目实施后,首先对像封丽枝这样的贫困孕产妇进行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在黎明乡卫生院的墙上,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张120项目的补贴标准,顺产的孕产妇可以得到80---100元的补贴,难产可以得到200---400元补贴,而剖宫产和危重产妇可以得到600---800元的补贴。母婴项目要求每个乡都做一个公示牌,每个孕产妇在什么地方生,得了什么补贴,这些都是要公示。目的就是让那些怀孕的妇女都知道,她们生孩子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补贴。

  在封丽枝家里,记者见到了她生孩子时花费的所有费用和得到补贴的发票。由于属于急救产妇,母婴平安120项目补贴了她400元,她还可以从农村合作医疗报销300元,另外玉龙县设立的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专项基金补贴她200元,这样,封丽枝一共可以得到900元的补贴。最终她自己实际费用只花了60块零7角。

  和大夫告诉记者,有了这些补贴,原来不敢到医院生孩子的孕产妇也安心可以去医院生产了,在玉龙县妇幼保健院,记者见到了刚剖腹产分娩5天的纳西族妇女和向花。

  和向花家离县城70多公里的石鼓镇四西村,虽然乡卫生院也可以做手术,但她还是选择了到县妇幼保健院来生孩子。乡医院的大夫告诉和向花,做手术有120项目和农村

医疗保险可以报销,所以她就打算到县里来做手术。并且,当时她也明确的知道,医疗保险大概能有1000多块钱。和向花这次在县妇幼保健院做剖宫产手术花了近2000块钱,母婴120项目补贴她600块钱,再加上玉龙县专向基金的补贴和在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费用,她自己一共才花了6、7百块钱。而这6、7百块钱你和向花自己还是出得起的。

  记者了解到,玉龙县地处滇西北山区,海拔较高,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全县21万人口,有5100人是城镇人口,97%都是农业人口且居住在山区,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比全国人均收入3000元低一半还多,除了纳西族外,还有白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由于经济、交通的制约和观念上的原因,这些地区的孕产妇生产时往往在家里由接生婆进行土法接生。截止到2000年,还有17---18%的孕产妇在家里进行土法接生,非常危险。

  这一个发生在9年前的故事。33岁的和自新一家住在离玉龙县城20多公里的太安乡,9年前,和自新的妻子杨俊绣怀上了第二个孩子。怀孕后杨俊绣曾经到医院检查过一次,大夫说她胎位不正,有可能难产,最好到医院去生孩子,但家里人并没有太在意。1997年12月6号,杨俊秀在山上放羊时突然出现阵痛并开始大出血,家里人马上请来了村里的接生婆。

  当时,村里有一个70多岁的接生婆,专门给人接生,和自新的大儿子就是她接的生。而这次,面对大出血的杨俊秀,村里的接生婆也束手无策,她让和自新赶紧想办法把杨俊秀送到医院去抢救。,

  和自新所在的太安乡吉子村在海拔近近3000米的山上,从村里走到公路边最快也需要40分钟。由于家里没有钱,和自新开始到村里到处借钱和找拖拉机。在大出血一个多小时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杨秀花去世了,还没来得及出生的婴儿也死了。

  杨俊秀去世时,儿子和福海只有三岁。自从妻子去世后,家里的顶梁柱就塌了,母亲因为悲痛过度中风了,至今不能干家务活,当时还在上中学的弟弟也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而和自新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由于没人照顾,儿子12岁了才上小学3年级。妈妈离开他快十年了,小福海对妈妈已经没有了记忆。惟一的一张杨俊秀和和志新的合影,也是他们的结婚照,和自新一直保存着着,他会经常拿出来给儿子看一看。

  由于住在山上,地里只能种土豆,全家5口人一年的收入加起来只有两千多块钱,由于家里太穷,和自新和两个弟弟农闲时就到城里去打打临工,全家人的人均年收入只有4、5百块钱,两个弟弟至今也没娶上媳妇,而和自新至今也没有再婚。

  在玉龙县妇幼保健院的墙上,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张图表,赵淑芬院长告诉记者,在母婴平安120项目实施之前的2000年,玉龙县的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0万分之130、86,比全国平均10万分之二十----三十高出好几倍,而新生儿死亡率达千分之53 ,实施120项目5年来,他们已经把新生儿的死亡率降到了千分之33、98,把孕产妇的死亡率几乎降到了零。到2005年,全县只有一例孕产妇因在家里土法接生而死亡。

  在我国的许多贫困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和交通原因还有观念上的原因,许多妇女只能在家生孩子,由村里的接生婆进行土法接生,这样不仅不卫生,遇到难产这些接生婆几乎毫无办法。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何道峰,母婴平安120项目的设计者,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产妇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小孩就生出来了,先出来一条腿,没办法叫来了村医,生拉活扯就把孩子拽出来。当时产妇就晕死过去,孩子死了,产妇最终被拉到医院救活了。何道峰后来见到产妇的时候她又怀孕了,她婆婆说,接生接生,你生我接,有什么难的?这使何道峰感到十分震撼。

  何道峰告诉记者,在许多贫困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再加上经济条和交通条件非常不好,农村的医疗条件也跟不上,使贫困地区的孕产妇在分娩时面临很大的风险。他们设计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妇女生孩子难的问题,并降低这些地区母婴的死亡率。何道峰说,一个女人一生都要生孩子,这是一关,由于没有适当医疗条件的呵护,可能导致两个人都失去生命,这个家庭就垮了。120就是代表一个家庭,两条生命,安全风险降到零。

  中国扶贫基金会“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从2000年9月开始实施,先后在云南省玉龙县、福建省政和和县、屏南县、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和重庆市黔江区五个县试点,现已覆盖70万人口。

  从2000年开始,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全国5个县开展母婴项目的试点,今年预计增加两个县,到明年会增加到十个县。

  主编:梁军 编导:曹莉 摄像:樊金峰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