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面对心理疾病让其更加孤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09:16 中国新闻周刊 | |||||||||
病耻感让一切变得复杂 对心理疾病的忽视和回避,让孩子更加孤独 ★ 本刊记者/何晓鹏
John B Sikorski博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儿童精神病中心的医生,他长期从事儿童精神疾病的研究。2005年11月16日,他来到厦门市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他说:“儿童精神疾病治疗的最大障碍是病耻感,患儿自己不能接受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实,家长害怕别人知道孩子的病况,周围的人也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这种普遍存在的病耻感所带来的危害比任何一种疾病本身的危害更令人担忧。”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办公室主任刘津博士深有体会“现在普遍的人群不把这视为一种病,所以即便他的孩子出现这样的症状,他也可能觉得这很正常。”很多家长直到看见孩子的成绩下降后才开始重视起来。“这就是病耻感在作祟。”刘津告诉记者,当家长决定带孩子到医院诊治时,通常他们会选择去儿童医院或者是综合医院的儿科,之后是神经内科、内科、中医科……“等所有的地方都试过之后,他们才会选择到儿童精神科就诊。”这期间家长和孩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邵佳聪在9岁被诊断为“多动症”之后,开始尝试了不同的门诊,四年之间,单中药费用就达数万元,但效果甚微。即便如此,在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儿童精神科之前,他的父亲仍然犹豫再三。 “病耻感对我们的治疗有很大的阻碍。首先他不会在患病之初就选择看精神科。等他来时,患儿已经有了好几年的病史。”刘津告诉记者,不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很多孩子病情变得复杂,出现合并症。“比如一个孩子,初发病时是多动症,之后与家长关系不好,最终导致对立违抗障碍,开始影响他的社会功能。结果等成绩下降之后,又合并了学习困难,进入青春期后又合并情绪障碍。四种疾病合并,诊治起来已经非常复杂了。” 病耻感让患儿及家属难以真正配合医生的治疗,对治疗的依从性造成很大影响。很多家长在患儿刚刚有所好转后,便不再情愿带孩子到医院里去复诊和按时服用药物,他们担心经常出入精神疾病医院会对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 但刘津觉得真正无法接受的人不是孩子而是家长,作为监护人,家长不断地向孩子灌输一种不正确的意识,视精神疾病为难以启齿的事情。 在很多家长为病耻感所困扰的同时,也有千千万万个备受煎熬的家庭,他们为寻找适合治疗自己孩子病症的儿童精神病学医生而苦恼。 2006年3月10日下午6点,医院的大部分员工早已经下班,研究员王玉凤仍然在儿童精神科门诊看病人,记者看到,等在门外的家长和孩子仍然很多。 到这里来看病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从几千公里之外的地方带着孩子来到北京,希望医生为他们安排20分钟时间。 专业人员的稀缺,让本已不幸的人们更加无助。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掌握数据,目前中国职业儿童精神病学医生人数不足150人。在患儿人数3000万的背景下,这意味着每20万儿童分享一位医生的服务。 当然,这里没有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学校里的心理辅导老师,以及儿科医生。但即便包括他们,同数量日益庞大的患儿数量相比,也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儿童精神病学医生的数量增长极为缓慢。对于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而言,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儿童精神病学医师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首先必须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医生,熟练掌握那些典型的成年人心理疾病,因为相对于成年人的疾病状况,儿童的症状往往不明显、不典型。 由于儿童理解能力的欠缺,医生很难从患儿的口中得到他需要的信息,只能依赖父母的讲述和医生自己的观察,这无疑增加了诊治难度。 刘津告诉记者,一位医学院的毕业生要想成长为一名可以被人信任的儿童精神科主治医师,至少需要经过六年的培训和锻炼。 但即便一名经验丰富的儿童精神病学医生仍然会觉得力不从心。“看一个儿童所用的时间要比看一个成年病人多得多。这使一名医生一天只能接待很少的病人。”刘津介绍,每天都会有非常多的家长带孩子过来,却无法得到医生的接待,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发生。★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